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8-04赵文思
赵文思
陕西位于我国南北、东西分界线的交汇处,是我国连接东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陜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处向西开放的前沿,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经济结构失调,县域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着陕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2013——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陕西地处中国大陆几何中心,位于我国南北、东西分界线的交汇处,是周边毗邻省区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77个县(市),县域总人口约2552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约67%,行政区域面积月约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约87.4%。陕西省具有丰富的农业、矿产资源,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处向西开放的前沿,区位优势显著,枢纽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县域经济质效均有明显提升。
(一)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占全省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7828亿元增长至9956亿元,五年经济增长率高达21.37%。2017年,县域GDP占陕西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为4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78个县(市)中,56个县(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23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县均GDP达到127.64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6.25亿元。超百亿元的县(市)36个,较2016年增加了3个。神木市生产总值重返千亿,达到1110.33亿元。2017年,县域经济总税收收入达到848.48亿元,同比增长47.3%,较2016年加快6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6个百分点,78个县(市)中,15个县(市)总税收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有59个县(市)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较上年增加44个。总税收收入占县域生产总值的8.5%,较2016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显著增长,第二产业处主导地位
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有效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77亿元增长至1274亿元,增长率为18.3%;第二产业增加值从4826亿元增长至5585亿元,增长率为15.7%;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26亿元增长至3096亿元,增长率为60.7%,第三产业增长显著。三次产业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3年的13.6 : 60.8 : 25.6调整为2017年的12.8:56.1:31.1,产业结构有所升级,第二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从工业看,2017年全年实现县域工业增加值5015.39亿元,较2016年增长9.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有53个县(市)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较上年增加11个。县域工业占比达到5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有24个县(市)工业占比达到或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三)投资消费增长动力强劲
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78个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5929亿元增长至10588亿元,几乎翻了一倍,投资消费增长动力强劲。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较2016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共52个县(市)。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80.5亿元,同比增长13.6%,较2016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共40个县(市)。
(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续增长,由2013年的22346元增值至2017年的30810元,年均增长率为8.7%。2017年,全省78个县(市)中,其中26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56个县(市)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5元,成功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9个县(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速的共49个县(市)。
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均生产总值较低,强县较少
2017年,县域经济强省江苏省的县域平均生产总值为916.57亿元,陕西省仅为127.64亿元,仅为江苏省县均水平的13.9%,差异巨大。由中郡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前100名县(市)中,陕西只有神木县一个入榜,且仅位列第35名,比同属西部地区的内蒙有少三个。
(二)县际发展失衡,县域经济实力差距悬殊
2017年,生产总值排全省前10名县(市)的总量为3650.60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比重为36.7%,超过三分之一。而生产总值排全省后10名县的总量为225.35亿元,不足全省县域县域经济比重5%。前10名县(市)经济总量是后10名县的16.2倍。2017年,陕西全省县域人均生产总值44978元,有20个县(市)超过全省县域人均水平,而不及全省县域人均水平之半的县还有5个。
(三)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陕西省三次产业占县域经济生产总值比重从2013年的0.14:0.62:0.24发展到2017年的0.13:0.56:0.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了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7个百分点,五年来,虽然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与县域经济发展名列前茅的江苏、山东等省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并低于陕西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够协调。同时,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13年至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由15843元扩大到20545元,2017年有52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县域总数的66.7%。
(四)产业发展不充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农业发展不足。陕西省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但深加工能力不足,很多产业规模不小,但竞争力较弱,缺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三大产业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结机制,不能有效转化为县域优势行业和优势产业。2016年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33个,比安徽和河南分别少了9个和22个;2017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4个,仅为2016年安徽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60.5%,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2个,企业数量少,个别县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旅游业发展不足。陕西县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短,县际之间缺乏协调,旅游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017年陕西省旅游总收入为4813.59亿元,仅为安徽的77.7%、贵州的67.8%、四川的53.9%,县域旅游总收入为1985.7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仅为41.3%。
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陕西省科研实力雄厚,但县域市场主体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016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41个百分点,半数以上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县域无研发投入,近半数县域无高新技术企业。
三、优化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二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产品形态、销售渠道、盈利模式变革。三要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根本。一要以工业为重点,加大对县域工业的投资,确保工业投资持续稳健增长。二要结合要素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县域工业差异化发展。陕北既要发挥能源县资源优势,延长能化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高端能化产业,也要加快发展能源装备、纺织、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等非能接续产业。同时非能源县要利用区位、空间优势,积极发展与能源利用相关的配套产业,做好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陕南既要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县资源开发的技术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加快产业集聚,也要借鉴安康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同时要利用好绿色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绿色工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关中既要依托制造业良好的基础和临近中心城市科研院所的独特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也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三)坚持传统与现代并举,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一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推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二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补联动,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县域融入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分工与协作,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咨询、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三要重点抓好电子商务和旅游这两个综合带动型产业,放大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全力打造“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展县域服务业发展空间,缩小县域服务业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四)加快推進技术创新扩散,提高产业技术含量,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使其各项保障措施落地生效。二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县域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发展。三要充分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把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及先进材料作为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自生能力。四要依托产学研用平台,针对产业发展急需,破解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向县域产业技术扩散与应用。(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