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艺术管理专业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的思考

2020-08-04余珉露

今日财富 2020年23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服务

余珉露

2017年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正式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明确了其作为艺术学门类的属性。此举顺应经济发展形势,能培养出既懂艺术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填补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空缺。如何针对艺术管理专业现有问题,结合各高校自身优势,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值得我们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主要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人员以及基层业余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等组成。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我国公众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化、专业化,而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总体缺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够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编写的《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8》可以看到,2017年全国文化文物机构从业人员24824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85810人,占比约为15.5%。按事业编制执行会计制度的文化文物从业人员为6308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为253167人,占比约为40%,但文化文物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实施主体,专业技术人才还未占到文化文物事业编制从业人员的一半,显示出对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仍存在较大的需求。

我国高校设置艺术管理专业正是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培养既懂艺术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填补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空缺。如何让该专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值得我们思考。

一、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是艺术管理专业的职责

在艺术管理专业正式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之前,部分高校将艺术管理专业设置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之下,可见艺术管理專业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专业上的关联性。虽然最终艺术管理专业被划归为艺术学门类,但其仍然肩负着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的职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享受教育资源,理应回馈社会

2017年3月,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1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艺术管理作为新增本科专业,率先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开设,并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明确了其作为艺术学门类的属性。随后,2017年度有7所高校、2018年度有12所高校、2019年有8所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设立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从1983年上海戏曲学校举办“艺术管理专修班”至今,艺术管理专业不断探索发展,从五花八门的专业隶属关系到如今有了自己明确的身份和属性,在政府政策统一引导下,平等地与其他专业共享教育资源、公共资源,而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不忘以回馈社会为己任。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不能只为文化产业培养管理人才,还应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培养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只注重学生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创造社会效益的能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记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的职责。

(二)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需求

目前已有29所高校正式设立艺术管理本科专业,其中艺术类高校25所,占比86%,这与艺术管理作为艺术学门类的属性相匹配。这些艺术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依托本校艺术专业资源开设艺术课程和相关的艺术管理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作为最早成功申报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代码的两所高校,分别代表艺术管理专业的两个重要门类:视觉艺术管理和演艺艺术管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工作室课程分为五个方向:艺术商业管理、美术博物馆管理、展览项目管理、公共美术教育、出版与传媒。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为三个方向:演艺制作与院团管理、剧院管理与演艺经纪管理、舞台管理。这些专业人才正好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需求,比如:美术展览从业人员、演艺从业人员、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公共图书从业人员、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等。艺术管理归为艺术类专业后,招收的学生均为有艺术特长的考生,经过大学四年的艺术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并与艺术管理实践相结合,毕业后具有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骨干力量的潜力,理应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成为公共文化的管理者、专业领域的引领者、区域文化的推动者。

(三)助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和传播最活跃的主体,而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还需承担起艺术管理者的双重责任:一方面,要为艺术家营造利于其创作的良好氛围,为其艺术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将艺术家创作的成果呈现给观众,为其艺术体验准备条件。特别是在西方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强烈冲击的情况下,艺术管理者作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沟通者,需要承担起宣传中国传统艺术的重任,扩大中国传统艺术受众,使中国传统艺术市场不被侵占,才能减少艺术家创作的后顾之忧,而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为这类人才提供培养之地。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国家不断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也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以及针对音乐厅、剧院、演艺中心等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都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公共空间,也为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助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艺术管理专业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的现有问题

虽然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需求,但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认清问题之所在,才能不断完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缺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艺术高校思想教育缺少对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重点强调,忽视了将国家的意识形态原则和价值诉求与艺术专业教育、艺术管理教育的完美结合,文化志愿者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忽视了文化志愿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文化部发布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文化志愿者应具有文化专业背景,并且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与文化密切相关,他们不同于普通的志愿者,艺术高校学生正好符合文化志愿者的条件。而目前艺术高校缺乏对文化志愿者的宣传工作,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很少能通过文化志愿者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公共文化服务,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在毕业就业选择时也很少选择公共文化服务单位。

(二)缺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课程

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ssociation of Arts Administration Educators,简称AAAE)是致力于在大学本科和硕士阶段对艺术管理课程、项目与教育研究的非盈利组织。它为艺术管理本科专业设置13个方面的核心课程内容,其中社区参与(Community Engagement)、艺术政策(Policy for the Arts)、筹款(Fundraising)课程都与公共文化服务息息相关。而我国现有已经成功申报的各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艺术专业基础课程、艺术管理和营销课程,而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课程涉及较少。

(三)缺少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平台

高校与政府、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文化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单位主要是文化工作室或企业类的盈利性单位,较少去往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高校内各院系优质资源也交互较少,学生组成的演艺团队都由本院系自行管理,而没有与艺术管理专业协作管理,因此,学生演艺团队深入农村、社区的公益演出活动,也无法让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得到锻炼。

三、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面对艺术管理专业为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人才的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地方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的职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生力军。

(一)多院系联合实践

中国艺术管理专业大多设置在艺术高校,每所藝术高校都有自己的艺术优势,每所艺术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都是依托本校的艺术优势,结合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艺术管理专业通常归属于艺术理论院系,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专业院系分离,而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这些专业院系演出团队的管理者,艺术家的沟通者,艺术项目的营销者。因此,如果在校期间就让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与其它专业院系艺术团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创意策划、团队管理,一方面能使专业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比如与编剧、戏剧影视导演、舞蹈编导、舞美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员交流,能够有助于对艺术专业实践操作的理解,并且对如何为艺术家营造利于其创作的良好氛围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便于将来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时能与艺术家更好的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文艺演出、艺术知识讲座、艺术爱好培训、非物质文化实践等,既能将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

艺术管理者本身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不仅仅是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这是艺术行业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课程需要艺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两手抓。一方面,根据招收学生的艺术特长门类设置相关艺术专业课程,比如美术、声乐、器乐演奏、舞蹈等。艺术管理专业正式归为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后,招收学生虽非艺术尖子生,但均为艺术特长生,学生根据自身艺术特长选择不同的艺术专业课程,艺术技巧能继续得到提升,部分学生还能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的能力,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又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艺术作品、艺术团体、艺术组织、艺术家,并具有承担起文化讲座、艺术鉴赏、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的能力,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另一方面,在艺术管理类课程中增加与非盈利性艺术项目相关的策划管理知识与实践案例,以及非盈利性艺术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并配合实践课程,深入学校所在地区或周边地区的艺术公益项目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与地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效对接

地方文化艺术是地方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千年的文化积淀,地域内的艺术高校也同样受到地方文化艺术的浸染,既是地方文化艺术的受益者,也是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者。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招生多为省内招生,大部分学生也是从小生活在同样的文化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推动地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首先,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人员深入基层,结合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在音乐、戏剧、绘画、舞蹈等多方面开展地方艺术作品、民族艺术作品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供新的素材;其次,他们也可以作为地方艺术项目策划人员与艺术家沟通,同艺术家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和自己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文化艺术需求,帮助艺术家创作出更具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最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与政府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展开共建,学生可以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管理人员、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人员参与到地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去,弥补地方文化艺术基础建设管理落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紧缺等问题。

四、结语

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从2017年正式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明确了其作为艺术学门类的属性以来,有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再加上不同高校的艺术优势不同,因此需根据各高校自身特色与优势,结合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需求,逐步发展完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作者单位: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纸的艺术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爆笑街头艺术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