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中国心” 培育“文化根”

2020-08-04丁凤良

中国教师 2020年7期

丁凤良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来落实。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基层义务教育学校工作者厘清思路、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双榆树一小”)以“学校教育创新课题研究”为引领,将学校创新实践分为四个系统,即目标与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和办学资源与条件系统。其中,学校育人模式系统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若水德育、阳光课程和生态教学。其中“若水德育”指向“育格树人”,聚焦于三组关键词:善良友善、感恩宽容和专注有序。

一、“若水德育”以“水”为象征,以培养“中国心”为目标

《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品性来比喻最高境界的善行。《论语》中孔子以水的“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和“似志”来启发君子。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并秉承水的特性:水柔有骨,定向而行;水明如镜,泾渭分明;表里如一,凝聚共荣;容物成仁,有容乃大。

“若水德育”以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国人和“着好人生底色”为目标。这直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民族灵魂是指学生不仅要认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要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自信心,而且要做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家国情怀是指学生要有一颗“中国心”,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学生要从小树立“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的意识。世界眼光是指学生要在心怀祖国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能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胸怀和境界。

二、“若水德育”以“品格”教育为载体,以“育·树”少年评选为导向

“若水德育”以“诚信、仁爱、勤奋、坚毅、明智、创新”六种品格的培养为载体。诚信和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勤奋和坚毅是成长的关键,明智和创新是不懈的追求。树人必先立德,立德的重要载体就是品格教育,即包含人品、道德与人格等。在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关怀、公平、尊重、责任、感恩等教育延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

“若水德育”以“月度美少年、学期好少年、年度榜样少年”评价激励机制为导向。三个部分的评选紧紧围绕“格、智、体、美、劳、新、能”七个方面开展,每月以制作海报的方式表彰,每学期以奖章的方式表彰,每年以奖杯的方式表彰。其中,学期“好少年”奖章分为七种:胡杨奖(美德少年)、云杉奖(智慧少年)、梧桐奖(健体少年)、雅榕奖(艺美少年)、白桦奖(匠心少年)、银杏奖(创新少年)、金榆奖(优能少年)。

三、“若水德育”以“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社会”五级建构为体系

班级在“若水德育”体系构建中处于首要位置,发挥着重要的前沿作用。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例如,学校引导班主任建设“主题教室”,打造班级特色,让班级和教室有“文化味道”;学校组织“一班一品”特色班级评选活动;学校网站开设“班级动态”栏目,由班主任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旨在记录学生成长足迹,锻炼培养学生文字处理、照相、采编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年级在“若水德育”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发挥着统筹和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同一年级,学生年龄结构相同,课程设置相同,任课教师相对一致,便于统筹安排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任务、活动。如午间小讲堂、家长公益讲堂、假期作业展示、研学实践汇报、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班会研讨等,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的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基于以上认识和要求,“若水德育”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进行落实与实践,尤其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例如,每年度按期召开“少代会”,增强学生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提交提案,锻炼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每学期按期举行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開学典礼”,既保持和延续开学的仪式感,同时借助主题开学典礼向学生传递梦想、观念、精神。学校通过开展礼仪课程,使学生学礼、知礼、懂礼,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在学校做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有孝行、能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每年春天,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周”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感受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喜悦,还可以调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幸福感,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迈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在“若水德育”中起到重要助力和支撑作用。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学校志愿服务、学校课程资源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成立了家长导师团助力学校课程品质提升,建立家长智库助力学校开放发展,开设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宣讲家风故事引导学生知过去、明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

社会资源,尤其是社区资源在“若水德育”中起到重要的补充和延展作用。双榆树一小地处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关村航空科技园等科研院所比邻而居。借助以上资源,双榆树一小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组织开展“青稞讲堂”科普讲座,迄今为止已经有近30位科学家走进学校,走到学生中间。此外,学校还与海淀区青年联合会组织开展“播种榜样”系列讲座,各行各业青联委员中的优秀榜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和学生互动。再有,从2017年开始,学校还围绕“京城”“中轴线”“革命历史”“爱党爱国”等关键词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习文化、传承精神。

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社会五级建构形成了育人合力,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完成。首先,建立五级建构体系内部层级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关键。其次,建立五级落实体系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要处理好理念引领和操作执行之间的关系。再次,建立五级落实体系要结合学生价值观培育和习惯养成规律,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注意激发兴趣、注重体验。最后,建立五级落实体系要坚持主题活动课程化,将重点放在不断完善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助于红色基因文化继承的活动课程三个方面。

四、“若水德育”以“党带团 团带队”一体化建设为保障

“若水德育”坚持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学校通过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少先队共同开展活动,以主题活动、主题教育为载体引导党员、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参与其中,共同接受爱党爱国教育,实现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一体化建设。

“党建 团建 队建”一体化建设强调做到“四个一”,一是分别设定目标,方案一起策划;二是感受体验其中,过程一同经历;三是面向全体分享,成果一齐汇报;四是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一样精彩。党支部工作做到“三个能”,提升青年团员政治素养,一是党支部委员能与团支部委员谈一次心;二是党支部能每年为团支部分享一次团课;三是党员能与团员结对共进。团支部做到“两个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一是团支部要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少先队活动;二是团支部要走进少先队讲解一次队课。少先队坚持与党、团“一条心”,在党支部、团支部的指导下,每年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开好一次少代会,组织好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落实好每周一个中队的“国旗下才艺展示”。

基于以上实践,学校整理出了双榆树一小“若水德育”结构图谱(见图1)。

“若水德育”润泽无声,就是要在学生心中留下感恩、宽容、仁爱、向善、勤奋、坚毅的印痕,留下好奇心、同理心、合作探究、敢于实践的印记。立德树人着实底色,就是要在学生心中埋下“我是中国人要有中国心”、热爱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基因的种子。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