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分析与排除策略探讨
2020-08-04孙盼盼徐国林
孙盼盼 徐国林
摘要:中央空调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地下制冷、制热、通风的难题,如在地铁、大型购物商场中,在中央空调机组的运行下,可以对封闭、半封闭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以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空调制冷系统是依据内部液体的液化现象来产生冷量的,在通风系统的辅助作用下,向空间内输送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
关键词:中央空调;制冷系统;故障检测;维修技术
1中央空调制冷原理
在制冷系统中,一般将液体进行汽化,以吸收外界环境中热量,然后再依据冷凝过程中的放热来形成冷压环境。在密度容器中,液体汽化后产生的气体,由于属于密闭环境,液体与气体达到一定量时,将呈现出饱和状态,此时气体量产生的压强为饱和压力,而此种气液并存时的温度则为平衡温度。在此种状态下,液体不会发生汽化反应,而当密闭容器的上位装置对容器内的气体抽离时,此时容器内的稳态环境被破坏,液体的反应临界点也随之降低,此时液体将进行汽化反应释放出蒸汽,来维系容器内的稳压环境,此阶段内液体产生汽化反应所消耗的热量则称之为潜热力。而潜热力的作用对象带冷却物质,在冷却物质的不断需求下,为满足热量平衡参数,容器内的液体将持续汽化,而产生的气体在经由冷凝装置凝结成液体回流到密闭容器中,以此来令设备完成工作。
2中央空调制冷形式
2.1蒸汽压缩式
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工质为气态物质,在压力、温度的作用下,将气体导入冷凝装置,并与装置内的物质进行热量交换,待完成热量传递时,气体将变为液态物质。然后经过过滤器的除杂、干燥等工艺,将液体倒入膨胀阀装置中,进行分流减压处理,以与容器内原有的液体进行混合,供下一步汽化反应。液体在产生潜热力的情况下,受到容器内压强的影响,平衡温度值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这时,为获取更低的温度,只需对溶液工质进行降压处理便可。
2.2汽化吸收式
汽化吸收式主一般由吸收阶段、蒸发阶段、冷凝阶段、生发阶段为主,其分为制冷与吸收两个系统循环。当气态物质由冷凝器对制冷工质传输热量后,其自身由于失去热量将转变为液态物质,然后液体经由节流器进行降温、减压等工序,流入到蒸发装置中,此时低压液体在高温情况下将进行分解,此时液态转变为气态将吸收一定的热量,进而产生制冷效应。汽化吸收式与蒸汽压缩式的工作机理较为相似,而在吸收循环系统中,液体吸收剂对蒸发器生成的气体进行吸收,目的是对蒸发装置进行降压处理,制造出一个稳压环境,令设备可进入到持续工作的状态。
3中央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分析与排除策略
3.1系统故障
中央空调系统主要是以压缩机为核心工作部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托于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来完成某一项制冷功能,如系统出现堵塞故障时,则制冷剂将无法在系统内进行循环流动,进而导致节流过程、蒸发过程等陷入停滞状態,无法令制冷剂进行状态转变,令系统失去相应的功效。此时,利用气压装置对系统进行监测,可测量出密闭容器中的高压值、低压值处于异常状态,即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值要低于系统正常工作时的压力,而在对低压值进行测量时,由于制冷剂无法形成循环,则低压区域将逐渐趋于真空形态。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膨胀阀或密闭阀体形成堵塞区域,对液体造成阻隔。为进一步印证堵塞部位,可对阀体部位进行吹气,如气体无法通过阀体进入内部,则表明系统发生堵塞现象。此时,工作人员应对阀体进行更换,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2压缩机故障
压缩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压缩机内部线圈被击穿所造成的,当机体内部无法提供能量来源时,则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此外,还包括机体缸垫存在窜气现象,令系统内的气压不足,当系统内的气压呈现出分化状态时,则无法对内部制冷工质产生足够的压强,导致转换效果无法满足实际循环需求。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则应对机体进行更换处理。
3.3制冷故障
制冷量故障主要是指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实际制冷温度无法达到工作人员的预期目标设定。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如制冷工质不足、制冷工质过多、散热片发生损毁等。当制冷工质不足时,则密闭容器内的气液转换率降低,在恒压状态下,将令低压值小于预设参数值,此时,系统内部将出现流水声增大的现象。当制冷工质过多时,此时系统内的循环压力将增大,如冷凝装置无法在恒压条件下,将大量液体转化为气体,则将造成溢出现象,令气液共存与循环系统中,进而降低散热效果,造成冷却质量下降。当散热片发生损毁时,如扇体表面污浊度较大、电机转速不足时,将降低实际散热效果,进而导致制冷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利用气压检测装置对系统进行测量,以得出液体含量值,当液体含量不足时,技术人员应及时注入液体,如液体含量较多时,则应抽离液体。在对散热片装置进行检测时,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测散热片的清洁度,并对风机的转速进行测量,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为制冷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4空调制冷不足故障检修实例分析
4.1冷凝装置故障
中央空调经历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系统内部工件自然磨损,将降低制冷效果,经过实际检测,空调制冷机组已达到负荷工作状态的临界点,且系统冷热能量转换装置间的效率较小。与正常运行参数相比,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参数比预期的要低35%。在此种现象下,一般是冷凝装置内的传输部件出现问题,如传输管体出现杂质沉积、结垢等现象。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未能对空调管道进行清洁,工作状态下管道内部含有的杂质将随着空气回流进入到系统内部,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下,砂砾、杂质等将进入到冷凝装置内部,对冷凝器造成一定的堵塞情况。
针对此种故障,技术人员需通过特制工具对冷凝装置内的管体进行清洁,同时应保证工具的钢制特性应小于管体,以免对管体造成破坏。待清除完管内的杂质后,应利用高压喷水装置对管内进行二次清洗,以清除管体剩余的杂质。待完成此项工序后,应对管体的过滤网进行检查,如发现破损现象,应及时进行更换。
4.2制冷剂泄漏
空调系统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制冷效果 明显降低,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发现制冷工质在容器内的液面高度要小于基准值,通过对蒸发装置进行细部检测,发现装置含有渗漏点(密闭螺栓衔接处发生松动)。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设备在开启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周期,与螺栓部件的自身周期相符合,而产生的一种共振现象,在共振的影响下,螺栓将呈现出位移现象。针对此类现象,应对螺栓采取加固处理,如将螺栓表面缠上生料带,以增加螺栓的直径,在生料带的弹性作用下,可增加螺纹与栓体的契合度。待完成加固后,应在检修环节涂抹肥皂水,来验证其密闭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为建筑物自身的运营 提供基础保障,但其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行情况下,系统部件 将面临着严重的损毁问题,进而加大中央空调制冷系统故障产 生的概率。为确保系统运行的完整性,技术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 行检测与维护,并依据系统工作特性对部件逐步进行查验,确保 一定周期内设备的运行可满足参数需求,进而为系统本身的运 行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颜利波.暖通空调系统空调制冷管道安装技术管理分析[J].电子世界,2019(16):91-92.
[2] 宋扬.助力中国家电产业实现转型升级—2019 UL 家电及空调制冷设备行业高峰论坛侧记[J].电器,2019(10):74.
(作者单位:瑞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