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探讨

2020-08-04张炯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史实本题时空

张炯

全国卷一历史试题中蕴含着众多历史概念,这些历史概念有的只涉及到具体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而有的历史概念则深入到性质、理论和规律,不管是何种层次的历史概念,都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察。

1 历史概念的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看,概念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实质就是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从语言学角度看,概念的表达形式是语词,也就是说概念是通过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的。任何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历史概念是概念在历史学科下的具体化。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可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史实概念是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概括和评价;理论概念则是在史实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得出的。国外学者将历史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二级概念,实体概念包括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而二级概念是指表达原因、意义、影响等的概念,也可称为逻辑概念,在历史概念之间建立逻辑联系。

2 试卷中涉及到的历史概念分类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历史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察,有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通过材料题的形式考察,设问形式主要有说明现象、分析原因、评析观点、概括信息、简析意义等,涉及到必修部分两道大题和选修部分三道大题(任选一道),共52分。

通过对试题中历史概念的梳理发现,除了材料题第42题没有明确的历史概念出现,其余的题目均涉及到了明确的历史概念。由此可见,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关于历史概念的考察在全国卷一中的比重和力度是非常大的。表格是按照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历史概念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进行分类的,试卷中涉及到的理论概念共28个,史实概念54个。虽然全国卷一中史实概念多于理论概念,但是大多数题目都是通过史实概念考察理论概念,也就是说题目中的史实概念多为构成题目的关键信息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为分析理论概念提供支撑。由国外学者提到的逻辑概念没有出现在列表中,是因为逻辑概念大多数是学生阅读材料和解答题目时脑海中的思维逻辑过程。逻辑概念蕴含在试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和学生的每一次思考中,对于历史现象的概括、原因的分析、观点的评析等等都属于将思维逻辑过程的结果,也属于逻辑概念领域。

3 历史概念在高考题中的特点及应用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历史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主观题通过材料题的形式考察,设问形式主要有评析观点、概括信息、简析意义等。通过对试题中历史概念的梳理发现,历史概念的考察在全国卷一中的比重和力度是非常大的。试卷中涉及到的理论概念共28个,史实概念54个。全国卷一中大多数题目都是通过史实概念考察理论概念,题目中的史实概念多为构成题目的关键信息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为分析理论概念提供支撑。

3.1重视历史时空概念的考察

每一道题目都会涉及到具体且明确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即历史时间概念;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进行大体或详细的空间定位,即历史空间概念,二者合称为历史时空概念。历史时空概念是构成和掌握历史概念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延续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掌握历史时空概念是将时空概念与材料进行结合,作为解题的起点。

如2019年全国卷一中的第27题,题干为: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揽收,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本题答案为“地区经济的差异”。题中涉及到的历史时间概念为“明中后期”,涉及到的两个历史空间概念为“山东”“江南”,而“山东”和“江南”代表北方和南方两个地区,根据本题中的历史时空概念先将本题所考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锁定。通读题目可以概括出本题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概念,分别是“山东地区产棉花”“江南地区销棉布”,将历史现象结合历史时空可知本题考察的是明朝中后期北方和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形式,也就是地区经济的差异。

3.2重视理论概念的考察

对于理论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以史实概念为基础的,通过对史实概念的总结、分析和归纳,抽象和揭示出更加概括性和包含性的理论概念。由此可见,理论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由历史的表象看到历史所蕴含的实质。通过理论概念的学習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信息的提取、概括、分析归纳等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的养成。试题中涉及到了政治、制度、阶级、观念、思想等多方面的理论概念。

如2019年全国卷一中的第24题,题干为: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多位王,多位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本题答案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题中涉及到了历史时间概念和历史制度概念,历史时间概念为“商朝”“西周”,历史制度概念为“兄终弟及”“禅让制”。通读题目发现从商朝时期17代产生了30位王到西周时期11代产生12位王来看,可以推测出商朝时期实行的兄终弟及在西周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本题没有出现明确的理论概念,看似考察了基本的史实概念即“禅让制”“兄终弟及”等,实则通过对众多历史史实概念的梳理和分析得出本题中考察的其实是“政治制度”这一理论概念,根据历史时间进一步定位为“早期政治制度”这一理论概念。

3.3历史概念的解释是从多角度进行的

这里提到的多角度是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解释历史概念,也就是在解释历史概念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历史学科试题的考察和政治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高考题目所涉及到的历史概念结合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试题中涉及到政治模块的题目有4道、经济模块的题目有5道、思想文化模块的题目有5道、人物模块的1道。虽然通过历史概念的分类将考察的历史题目归入到具体的角度,但是试题考察所涉及到的各个部分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2019年全国卷一中的材料题41题。

根据两则材料进行的设问分别是“分别说明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以及“简析主要原因”。通过阅读两则材料提取出历史时间概念为“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别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结合材料本题考查的理论概念为“二战后的工业发展”。本题主要考察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工业重建和发展,和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对于战后的大多数国家来说,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政治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回答“原因”类题目,就是将逻辑概念进行外显的过程,自然离不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3.4通过已学历史概念生成新历史概念

新历史概念指的是在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的,以已学过的历史概念、历史知识为基础,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解读,形成新的历史概念。这种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历史概念而形成新历史概念的方式称为概念的同化。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已有的历史概念为新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起点和支架,从而在已学过的历史概念和新历史概念之间建立有机的逻辑关系。全国卷一第45题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二十等爵制”的旧概念理解“五等爵制”的新概念。

“二十等爵制”这一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结合材料可知秦朝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反映的是法家思想,奖励的是有军功之人,是秦朝军功爵制其中一个表现性。而“五等爵制”在课本中没有提到过,西晋时期关于封爵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课本中很少提及,不是重点,因此在本题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五等爵制”是新历史概念。因此要理解“五等爵制”需要依托所给材料和“二十等爵制”这个旧概念,由材料中提到的“仿照《周礼》”“爵位分封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制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大臣,因此五等爵制的实行可以巩固司马氏家族的统治,奠定统治基础。因此,面对在试题中首次出现的新历史概念时要学会利用已给出的材料和已学过的历史概念。

4 历史概念在高中教学中的启发

首先,加强历史时空概念教学。构成历史事件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是历史时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历史时空概念教学,通过大事年表、时间带、历史地图、战争形势图等建立起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历史时间概念会限定具体的历史地理概念。因此在做题中要首先对其进行准确的提取和定位,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解题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理论概念和逻辑概念教学。理论概念和逻辑概念的掌握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的,通过对史实概念的概括分析,归纳得出上位的理论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史料教学、提问、讨论等多種教学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对比比较、综合分析等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理论概念和逻辑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和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思考途径。逻辑概念大多数是学生阅读材料和解答题目时脑海中的思维逻辑过程,蕴含在试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和学生的每一次思考中,对于历史现象的概括、原因的分析、观点的评析等等都属于将思维逻辑过程的结果,也属于逻辑概念领域。

最后,避免历史概念教学的误区。历史概念教学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历史概念,而是掌握分析历史概念的方法。通过分析高考题发现,单纯的背诵和记忆类的题目已经非常少了,材料题中需要大段复制课本内容的题目已经不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转变错误的历史概念教学方式,面对繁多的历史材料和设问方式,一味地背诵记忆历史概念太过于刻板,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式。因此,历史概念教学重视的不是内容和结果,而是生成历史概念的过程和方法。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史实本题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今天是几月几日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