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研究

2020-08-04王瑶

中国市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企业华为

[摘 要]文章以华为公司跨国经营情况为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探究造成我国大多数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命周期不长的原因,最终从技术、人才、品牌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华为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1.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跨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均呈上升趋势。从投资海外的公司数量和投资额来看,中国跨国公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近几年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且持续发展的企业寥寥无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其能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成功者的原因,并借此提出相关建议。

2   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2.1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企业逐渐重视跨国经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据《2018年中国统计公报》,我国2018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7974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达到156亿美元,增长8.9%。“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受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国家战略支持和企业自身不断改进下,中国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大多企业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跟上中国经济发展步伐而不断加大对外投资,未充分了解我国跨国企业起步晚,内外部机制还未成熟的特点,造成许多跨国公司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发展。

2.2华为跨国经营发展现状

华为自1997年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至今,已成为全球知名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核心已转变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衡量一家企业是否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至少有30%是来自于本土以外的市场。纵观我国企业,存在跨境经营却不被熟知的小型跨国企业,也存在诸如阿里、腾讯这样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但即使是阿里、腾讯,从其收入和利润来看,也只能被称为涉及跨境经营的国内企业。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只有华为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中国著名跨国公司。

华为作为在国内和国际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8年,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受到华为的商品与服务,其世界500强排名窜升至72位,华为强大的发展实力凸显。这不仅依赖于华为领先的科研实力,还有其独特的经营战略,分析其跨国经营发展现状有利于我国其他跨国公司借鉴反思,在研发、经营上进一步改进,提高国际化经营实力。

华为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见图1),2014-2018年期间华为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21%和16%。除了依靠于本身过硬的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华为在海外市场超过50%的营业收入反映出跨国经营为华为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8年全球经济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华为借此机会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改善经营质量,在国内及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均有所增加。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受益于中高端机竞争力提升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1%和24.3%。亚太地区利用消费者业务双品牌协同,维持终端品牌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华为设立在拉丁美洲的企业强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终端产品竞争力,销售收入与2017年度相比增长了21.3%。华为顺应消费趋势,在产品上重视中高端机的研发销售,同时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其跨国经营优势日益显现。2017年和2018年华为各地区销售收入对比数据见表1。

2.3华为跨国经营成功原因分析

基于华为公司与我国跨国公司整体状况的对比,本文将重点从技术、人才、品牌三个方面分析华为跨国经营得以成功的原因,并与我国大多数跨国企业对比,总结出我国跨国企业生命周期不长的原因。

2.3.1技术

在互联网与信息化时代,华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截至2019年2月底,华为已经和全球50余家运营商签定了30多个5G商用合同,40000 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为各大运营商部署5G奠定基础,成功将智能手机带入5g时代,使通信设备领域有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全球通信领域技术的引领者。同时,华为还发布了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打造智能、融合、开放、安全的端管云协同数字平台。在性能提升领域华为凭借AI芯片能实现数据中心运算50%的提升,iCooling能源解决方案帮助数据中心节能15%,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企业推出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只能运维解决方案,满足国内外企业成本和效益最优化同时助力客户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些先进技术为华为打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国际跨国公司大都拥有领先的原创性技术,而我国的大多数跨国企业不具备这一条件,以技术为手段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据统计,中国企业2018年在美获得专利53345项,仅华为就拥有5405件,占总专利数的10.13%。目前,我國掌握“高精尖”技术的跨国企业仍占少数,大多数更注重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然而跨国企业发展到最后必定会以“高精尖”技术为支撑,我国跨国企业对“高精尖”技术研究薄弱,将导致中国跨国公司失去硬实力的依托,在世界市场上难以与欧美、日本等拥有多项高质量专利技术的国家相抗衡,继而难以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生存。

2.3.2人才

人才是企业国际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华为能在国际市场屹立不倒的另一重要因素就在于它高国际化的人才资源政策。华为在人才招聘方面选择在世界各地广纳人才,一方面利用国外高技术水平和高管理水平人员提高企业自身科研、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区域组织采取当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才本土化,在全球130多个子公司逐步选拔、培训和任命,帮助华为能实时了解外国领域的市场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

与华为相比,不少企业将其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人才。然而,国内人才市场广阔,不乏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员,导致我国部分跨国企业的原因在于其没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范围广,但较少考虑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往日经验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同的投资方式,投入人员也以本公司职工为主,较少招聘当地人才对公司实施管理,最终致使企业在异国他乡难以适应并维持。

2.3.3品牌

在国际化市场上,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功能、质量等因素不熟悉,品牌能够向顾客传递低风险、高质量的信号,因而成为消费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华为在品牌打造上坚持以高科技出口为基础,根据初期自身特点与实力,首先在亚非拉地区开拓市场,积累口碑与品牌形象,然后从欧美国家的边缘地区逐渐发展到中心城市,利用中国形象展现華为科技实力,通过外国对中国的反差认知树立华为的品牌形象,为其后期跨国经营打下基础。

如今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跨国经营,试图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因此打造公司品牌是跨国企业发展需重点考虑的方向。在2018年的《财富》杂志中,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但是能够被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屈指可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拓展。

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建议

针对上述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3.1发展“高精尖”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几乎所有成功的跨国企业的技术水平都位于世界前沿,中国跨国企业想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我国企业想要达到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的目标,应将经营重心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转向“高精尖”技术与原创性技术的研发。

3.2把握人才,专注本土化人才培养

我国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国内大多数跨国企业仍会以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为主要投资对象。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沿线国家也将成为各跨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对象。鉴于各国的文化和政治因素,我国跨国企业采取人才本土化手段,选择聘用当地人才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风险,还能对企业长久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3.3打造公司品牌,树立国际化形象

我国跨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应充分了解国外消费者对本企业品牌的认知,对自身品牌进行科学定位,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企业应在保证自身技术、产品以及服务在同类公司中具有竞争优势外,还应重视线上经营,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努力打造强势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翟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何以行稳致远[J].人民论坛,2019(10):84-85.

[2]马晓瑜,汪占熬.当前跨国公司组织模式与结构演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3):87-92.

[3]周常宝,李康宏,林润辉,冯志红.新兴经济体国家企业跨国治理能力的构建与演化机制——基于联想跨国经营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12(1):55-73.

[4]王朝晖,张春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才本土化研究——以来华留学生为例[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25(5):63-73.

[5]安博,张静怡.我国跨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8(9):8-13.

[6]韩慧林,孙国辉.基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公司品牌影响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9):37-45.

[7]雷小苗.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7.

[作者简介]王瑶( 1999—) ,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就读于江南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 跨国经营。

猜你喜欢

中国企业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中埃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
华为杀入随行WiFi市场
小米应向华为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