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8-04黄华清赖大行周露梁红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利拉鲁酒精性脂肪肝

黄华清 赖大行 周露 梁红英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在全球范围内,2 型糖尿病发病率是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在我国,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第二大肝脏疾病。相关研究[1]发现,2 型糖尿病病程长,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易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恶化其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二甲双胍是临床的常用降糖药物,对减少心血管风险和改善代谢综合征有良好效果。利格列汀是一种新型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降血糖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利拉鲁肽属于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保护患者心血管系统,以及促进胰岛素细胞再生[2]。目前,以上三种药物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将比较利拉鲁肽、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时间段,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本院接收的69 例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利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和利拉鲁肽组,各23 例。其中,利格列汀组男16 例,女7 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58.53±5.87)岁;FPG 水平7.74~9.82 mmol/L,平均FPG 水平(8.78±0.35)mmol/L。二甲双胍组男15 例,女8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8.50±6.30)岁;FPG 水平7.73~9.83 mmol/L,平均FPG 水平(8.80±0.36)mmol/L。利拉鲁肽组男17 例,女6 例;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58.54±6.25)岁;FPG 水平7.73~9.84 mmol/L,平均FPG 水平(8.79±0.36)mmol/L。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确诊为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近3 个月未服用调脂药物和胰岛素药物。

1.2.2 排除标准 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肝病由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和药物性等原因所致。

1.3 方法 三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干预,并在入组前1 个月停用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在此基础上,利格列汀组患者口服5 mg 利格列汀片(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国药准字J20171087),1 次/d;二甲双胍组患者口服0.5 g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3 次/d;利拉鲁肽组患者治疗第1 周,皮下注射0.6 mg 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分包装,国药准字J20160037],1 次/d,第2 周起,皮下注射1.2 mg 利拉鲁肽注射液,1 次/d。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水平,当血糖<3.9 mmol/L,可减少剂量至0.6 mg,当血糖恢复后,再增加剂量至1.2 mg,若期间出现严重低血糖,则从本研究剔除。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三组患者体重和BMI。②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FPG、2 h PG 和HbA1c。③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包括TC、LDL-C 和TG。④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包括ALT、AST 和GG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和BMI 对比 治疗前,三组体重和BMI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格列汀组体重和BMI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利拉鲁肽组体重和BMI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利拉鲁肽组体重和BMI低于二甲双胍组及利格列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利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体重和BMI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三组FPG、2 h PG、HbA1c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PG、2 h PG、HbA1c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利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FPG、2 h PG、HbA1c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三组TC、TG、LDL-C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TC、TG、LDL-C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利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均低于利格列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治疗前,三组ALT、AST、GGT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ALT、AST、GGT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利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ALT、AST、GGT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和BMI 对比 ()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和BMI 对比 ()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二甲双胍组对比:bP<0.05;与利格列汀组对比,cP<0.05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二甲双胍组对比,bP<0.05

表3 三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3 三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二甲双胍组对比,bP<0.05;与利格列汀组对比,cP<0.05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U/L)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U/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二甲双胍组对比,bP<0.05

3 讨论

据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 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肥胖、超重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脂肪的过度沉积,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肝硬化或肝衰竭等不良事件,危及生命。本次研究中,利拉鲁肽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体重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二甲双胍,利格列汀虽对血糖和肝功能的改善程度与利拉鲁肽相当,但对患者的体重和BMI 无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可知,目前,2 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该药物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阻碍脂质类物质的聚集,减少脂肪组织损伤肝细胞,但在肝纤维化和肝脏组织学等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3]。相关研究[4]发现,利格列汀对二肽基肽酶-Ⅳ酶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可提高患者体内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 的浓度,从而发挥抗胰高血糖素作用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进而达到降低血糖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效果。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结合并激活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采用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患者体重和肝脏酶学,同时,通过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达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的效果。并且,利拉鲁肽可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从而抑制外周脂解作用的发挥,减少肝糖生成,以及减少肝脏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纤维化,进而降低脂联素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5]。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显著,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体重等多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利拉鲁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