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龙之变 古今之变
——浅谈紫砂作品《鱼龙壶》的一些思考

2020-08-04岳巧利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鱼龙力争上游鲤鱼

岳巧利

我国的紫砂艺术在整体的陶瓷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短短数百年就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一个陶艺门类,更是诞生了许多许多脍炙人口的紫砂精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开拓创新,用一种大胆和包容的艺术性格不断地展现着生活中种种的美。紫砂壶的文化承载力凸显了我们的民族文化风格,契合了种种民俗传承中的形态要点,在蕴意的转化中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优秀的紫砂艺术创作形韵俱佳,是展示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期待的绝佳舞台。

作品“鱼龙壶”的创作正是基于“鱼龙之变,古今之变”这一核心概念创作而成的,这把壶从造型的塑造上显而易见带有“鲤鱼跳龙门”的影子,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外观造型,亦同时注重传统紫砂壶结构所带来的实用效果,用表面肌理的浮雕式创作,以鳞为衔,承托了鱼龙变化之间蕴意的转化,对于这种蕴意理解的过程更代表了古今文化对于人生追求的不同态度。

鲤鱼跳龙门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紫砂壶中的“鱼化龙”壶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而成的,作品“鱼龙壶”则可以看做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表现,在传统的“鱼化龙壶”造型中,鱼、龙、云三者所构成的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偏向传统梦幻般的画面,其中的鱼是作为前导,云是过渡,龙是最终的结果,简单地说“鱼化龙壶”主要表现的是龙,而在作品“鱼龙壶”中,造型的主体集中在了“鱼”的身上,龙成为了次要的装饰,这其中的区别,事实上正是时代背景的转变所带来的。

在传统文化艺术的环境中,龙和鱼是地位相差悬殊的两个形象,鲤鱼无论跳得多高,都没有办法高过龙,因为这两者的地位有着十分明显的高下差别,龙在古典社会中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而鱼则象征着普通,社会整体的追求就是力争上游,成为第一个跳过龙门的鲤鱼。这种认知让一部分人有着十分明确的社会追求,会不断地尝试通过自身的种种努力来越过龙门成为人上人,这反应到紫砂形体就体现在对龙的重点塑造,久而久之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这种意念也就普遍流传开来,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的思想也就转化为了各种具体的行为。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当下要想对这一主题进行重新演绎,就需要从时代的角度来思考古今人文思想中的不同。

作品“鱼龙壶”的主题思想依旧保留了“鱼龙互变”的影子,这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具体的主次表现上,突出了“鱼”的形象,将整个一枚壶钮精雕细琢成一条跃出水面的鲤鱼,并且壶盖上的代表水波涛涛的曲线也以围绕着鲤鱼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这就直接颠覆了传统艺术塑造中龙在上,鱼在下的惯例。从社会变化的角度来看,这样颠倒的设置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相对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平等,追求自由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古老的传说不再使人感到敬畏,并且相对于虚幻缥缈的龙,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的“鱼”更能够获得人情感上的共鸣。

古今之变在精神层面的最大差别在于,古人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往往是狭窄的,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埤雅—释鱼》:“鲤鱼之贵,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是以仙人乘龙,亦为骑鲤。”鱼和龙之间象征着一道人与人的界限,是阶层的壁垒,所谓:“十年寒窗苦,只为一朝金榜题鱼跃龙门天下知。”而作品“鱼龙壶”所带来的则是贴近现代人文环境的一种认知,成龙幻化的梦想过于缥缈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却可以成为一条跃出水面成为众人焦点的鲤鱼,其中的内涵肯定了人生中力争上游的追求,但却并不极端,而是亲切地拉近人与壶之间的距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鱼,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条龙,鱼和龙的变化在于对自己,对内心的认知。

总体来说,这把壶造型优美,对于鱼的塑造和龙的雕琢都非常的成功,壶表面的线条继承了传统壶式中对于云雨的表现方式,并用这种方式贯穿到壶流和壶把的制作当中,尤其是对于壶把的塑造既带有传统艺术形象,又显然具有创新的变化,水浪和龙尾的双重内涵组合构成了鱼龙存在的基础,如意且吉祥。

结语:作品“鱼龙壶”的造型突破了传统主题形象设置的格局,以时代为背景重新诠释了人们普遍所具有的力争上游的精神情感,展现出了一种有别以往的独特韵味,从这一点来看,通过结合时代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理解,辅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一些经典的题材就将呈现出具有全新意味的紫砂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鱼龙力争上游鲤鱼
中国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
力争上游
科学家复原真实大小远古鱼龙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鲤鱼旗装饰坠
鱼龙被证实为温血动物
鲤鱼跳龙门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鱼龙的鼎盛时代
小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