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 平定窑“云水瓷”
2020-08-04张文亮
张文亮
“云水瓷”又名“纹彩瓷”,源于传统陶瓷之“铁流沙”,盛行于宋金时期,是山西陶瓷艺人在唐代绞胎瓷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的一大创举,在收藏界被混称为“绞釉”。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所载“云釉、混釉”,略同于此;在河北、河南等地亦被称为“墨流瓷、绞花瓷”等;在山西则以“绞化妆土”著称,主要分布在长治、朔州、平定等窑口。山西省博物院所陈列的金代“绞化妆土玉壶春瓶”出土于朔州窑,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做过“山西长治窑——绞化妆土玉壶春瓶”的介绍,只可惜,因此技艺失传已久,节目中并无对工艺的介绍。
山西省博物院藏金代绞化妆土玉壶春瓶
张文亮制云水瓷玉壶春瓶
复活此技艺的念想由来已久,但历经数年虽苦思冥想却终不得要领。无师传授,无参照物参考,博物馆陈列的藏品又不能上手,可谓困难重重,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是上苍体恤我执着于艺术的良苦用心,2017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深深地触动了我。
那天,我与几位好友应邀探访交城窑遗址,在太原韩大收藏家府邸,有幸触摸到“绞化妆土玉壶春瓶”较为完整的残器。从那时起,如拨云见日,长久闭塞的灵感大门仿佛被打开了。
张文亮在创作
平定窑出土标本
回到平定后,我将一些想法讲给爱人听,又与她一起揣摩研究,此后,反复尝试,甚至在梦里也会出现试验的场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反复,在不懈努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这一失传已久的古老技艺终于在我手中重放光彩。
对此,韩大收藏家在微信中看到“云水瓷”重现人世的消息后,不无感慨的说:“这个千年之迷终于被张文亮破解了”。
传器中,由此工艺制作的器物并无大器,主要以瓶、盘等摆件为主,“玉壶春瓶”是其代表之作,专用于酒器之用,且色彩单一,主要以黑白和褐白为主。平定窑的标本更是无釉而饰。
新的“云水瓷”在造型上填补了“传世无大器”的空白;在色彩上更加丰富,红、黄、蓝、白、绿等,可根据需求加以搭配使用;技艺上“湿作法”、“干作法”兼而可为,经配料、研磨、过滤、拉坯、修坯、彩饰等数十道复杂的工序方能成型,且湿度、温度、速度、浓淡、厚薄都得拿捏得当,再经1300°的高温烧制才算完成整个制作过程。目前,唯一的缺陷就是成品率太低。
张文亮制云水瓷梅瓶
“云水瓷”真可谓凝聚了“快乐玩泥汉”的诸多心血。时值“十九大”之际,新时代、新气象,古树开新花,“以新入世”之念油然而生。
自古,陶瓷门类众多,方式多元,有以技艺命名的“绞胎瓷”;有以称谓起名的“哥窑”、“弟窑”等;还有以发色命名的“青花瓷”、“红绿彩”等。之所以叫做“云水瓷”,是因为其纹饰如云似水,给人以飘逸自然之感;“云水”二字蕴含着万千气象,浪漫而富有诗意,佛教、道教、绘画、诗词等国学领域,都彰显了“云水”的内在之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耿宝昌先生题“张文亮云水瓷”
“张文亮云水瓷”有幸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当代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副主任耿东升先生的高度认可,并亲题“张文亮云水瓷”。
2018年5月,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张文亮云水瓷梅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同年,云水瓷玉壶春瓶被上海“宝库匠心博物馆”收藏。
“张文亮云水瓷”的形成,是传承,更是创新,其色彩丰富,五彩斑斓;纹饰如行云流水般空灵悠远,如佛家的一曲《云水禅心》沁人心脾,给人以静然超脱的意境。
中国文人对“云水”的偏爱,到了忘我的地步,国画离不开云水,因为云水是创造意境的灵魂;诗歌离不开云水,诗歌因云水而平添了几分意逸趣。
对云水的赞美自古有之,禅语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老子.《道德经》对“云水”也有描述:“云者水也,云卷云舒,无拘无束,轻盈高洁,飘逸旷达”,一幅“云自无心水自闲”的境界;《封神榜》中亦有“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之雅句;唐代王维和宋陆游亦用“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的词句来表达心胸之豁达。
“云水瓷”是赞美云水的又一种表现,既似仙乐袅袅,余音绕梁;又如神韵悠悠回味绵长;更有中国画“泼墨、泼彩”之神韵,“云水瓷”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烧制中的云水瓷杯
张文亮制云水瓷茶仓
阊阖始开舒云露,银河方得展天堑。
丝丝素缕飘玉带,涓涓清流诉惊鸿。
--山西财贸学院罗燕题云水瓷
云中蕴风华,
水间涵乾坤。
一抹便是情,
几处写神韵。
--原阳泉市委宣传部史玉宝部长题
閶阖晨开 云露方舒
银河浩浩 天堑通途
飞天素带 飘渺凌空
惊鸿一瞥 蛟龙出海
--出自平定教育局姚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