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宝元 国画是功夫艺术,需要苦修

2020-08-04唐诗

南风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国画画作中国画

文/唐诗

杜宝元

笔名牧秋,1981 年出生,甘肃省平凉市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特聘讲师。现任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学会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美协副主席、宝安区公共文化促进会艺术顾问,深圳市宝安区诗词学会理事。

少年时期名满乡邻

杜宝元的少年梦想便是成为一个自由画家。1981 年,他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的小山村。小的时候,他喜欢“涂鸦”,那时接触的画作少之又少,偶然发现村里的庙宇有壁画,便经常背着大人去那里观摩。

幸运的是,后来认识了在乡中学教美术的张士栋老师。张老师跟父亲关系好,父亲支持杜宝元学习美术。7 岁,杜宝元拜在张老师门下,开始学习中国画、书法、篆刻。从小学一直学到中学,从未间断。老师经常带他去镇上、市里,参加书画展。称得上师出有名,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尚且年少的他,获得了诸多荣誉,名满乡邻。

“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生活比较简单,让我觉得只有画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虽然我内心也会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热爱国画,参与到传统文化复兴中来,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理想与追求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化,没必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人。”喜欢传统文化的杜宝元拥有相对开放的精神理念。

他的作品大多数是反映故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黄土高原的朝霞落日,这与少年时的启蒙老师分不开。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他的作品理所应当是深度反映生活的,笔下的画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说,只有这样的画作,才能散发着浓郁的生命力及艺术感染力。他的画作都能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将视角锁定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揭示生活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

杜宝元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他眼里的画家得有最基本的个人素养,要热爱生活、热爱人民,这还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学素养等等,还要具备传统文化涵养。他心目中的好画作,既是对现实价值取向的批判,又是对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悯之心的真实写照。他认为画家的精神内核是可以达成相对共识的。

“我的国画跟学院派的画风截然不同,我作画的技巧和思想,是来自于原始的师父带徒弟,是口传身授的形式演化而成,一点一墨都有师父的影子。”杜宝元说,他下定决心走中国画这条路之后就暗暗发过誓,将来无论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放掉手中的笔。他深知,艺术是要苦修的,中国画是功夫艺术,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熬出来,需要掌握好火候。

青年时期闯荡京城

2000 年,杜宝元加入浩浩荡荡北漂的队伍。在北京,他前后做过保安、送水工、水电工等,闲暇之余,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成天成夜宅在宿舍画画。

“非典”期间,他在北京举目无亲,工作不好找,一度,他差点因为生存问题放弃了手中的笔。所幸不久后,遇到恩师李忠先生,使他顺利完成了艺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性转折。

他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他去清华园送纯净水,偶遇先生遛鸟归来,撞见他扛着水桶,随口便说让他给家里送水。当他将水送到先生的家,看见书房满屋子都是先生的画作,简直看呆了,先生运笔用墨如有神助。他围着屋子看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大饱眼福。彼时,他还不知道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

先生见他非常喜欢国画,且有一定的国画基础,认为只要略加点拨,他的未来可期,于是建议他辞去送水工的工作,来家里当“书童”,也就是助教。这既解决了他在北京吃住的问题,又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国画技艺,可谓艺术、生活两不耽误。自此,他跟随先生奔走在大学校园,一晃就是5 年。杜宝完感叹说:“我很感恩那段时间,先生对我的关照和鼓励,使我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孩子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从艺。”在先生的帮助与扶持下,他将绘画一直坚持了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的优秀传统,就是师徒授受如家人,师视徒如己出,人最重,道为上,技近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薪火相传。不仅是李忠先生,他还拜在黄克俊等老师门下,学习国画。这么多年,困顿也罢,顺利也罢,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事实上,艺术,尤其中国画,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艺术教育,不能单靠理论课堂,重在言传身教。老师怎样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下,完成了自觉地学习。艺术实际上是一个人的道德载体,常人讲画如其人,书如其人,学生们要传承的就是这种东西,这也是国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展时期转战深圳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容易,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一部心酸的奋斗史。他说,他只想拿作品说话,扎扎实实地抱着做学问的态度。对不良的风气,他坚定地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和立场,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位置。

2010 年秋,杜宝元来到深圳。他先在“22 艺术区”从业,后面又到了“F518 艺术区”。这期间认识了很多艺术名人,也得到了宝安艺术界同仁的支持与帮助,获得了很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他对自己的成长很感恩,既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感谢几位导师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对他的教育和指导。此外,他在人生路上遇到的贵人也是成就他艺术之路的基石,比如金爱刚对他的提携和帮助。金先生是他的伯乐。

说来也巧,与金爱刚相识与偶遇恩师李忠类似。2018 年秋天,杜宝元还在中洲物业上班,当天下午,路过中洲综合文化中心门口,初次见面的金爱刚和蔼可亲,得知他酷爱书画,两人聊得很是投机。文化中心正在装修,打过几次交道后,金先生喊他来中心上班,刚好符合他的专业,当下大喜。这成了他艺术人生的第二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高原三月 国画 纸本

荷塘清趣 国画 纸本

杜宝元对中国画有很深的感情。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懂中国画才行,这是一种欣赏和丰富人生的手段。关于传承,他觉得贵在多看,多学,多了解。既要保留传统的精华,又要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加强画面美感。研习画作,在传统的认识上加入个人的思想,戒骄戒躁,让画风自成一格。这些年,他的画作频频传出喜报:2018 年,入选“喜迎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集;2019 年,在深圳“鹏城金秋”书画艺术展荣获国画组铜奖,同年,在中国诗书画家网举办的“全国诗书画作品展”荣获年度国画创作三等奖,又在11 月“盛世艺品”第三届中国书画大赛中荣获国画创作组优秀奖。

对于浩如烟海的艺术道路,他自谦自己还只是个小学生,研习多年,也不能说没有自己的风格,可就是这种风格,多半也是受了师父的影响,前期受张士栋老师的影响,后期受李忠老师的影响,作品趋于清淡高雅,笔墨追求意趣。

如今,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杜宝元感到了生活的幸运,他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跋涉,不负自己,不负美好的新时代。

湘西风情之一 国画 纸本

猜你喜欢

国画画作中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学生画作欣赏
国画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