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师信息素养
2020-08-03冯虹
摘 要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的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分以及学校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校本培训
在信息化社会中,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出善于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人才。教师作为教学改革前沿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评价、加工、表达和交流,以此促进和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1信息素养的提出和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即Information literacy,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首先提出。对信息素养的解释有“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和运用”,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英语对素养(literacy)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教养,多用于学者;另一层意思是指能够阅读、书写、有文化,对象是普通大众。因此,可以看出素养强调的是后天修习形成的涵养,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精神和技能习性。信息素养的形成也是一个从低到高的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1]。
2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及网络应用、教学技能方法与组织形式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等方面来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投入教学使用的信息工具有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通过这些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客观事物,大大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境、设疑思辨及动作示范等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手脑并用接受教育。根据有关调查的数据表明,高校绝大多数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在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效果显著。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只是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比如幻灯投影等,在网络交互等方面的教学使用还不够。
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作用高校教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由于校园网络的普遍接入internet,大學生能够从网上获得大量学术新知识,这就迫使高校教师具备一种不断补充学术养分、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的强大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工具手段比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BBS等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可以了解学术动态、学科前沿,获取专业资源,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作用总体态度偏向很大。
2.2 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师信息素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支持的作用。而这些能力最重要的是以计算机素养和网络应用水平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压缩解压软件、多媒体教室教学控制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方面。高校教师对计算机这种初级应用水平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word、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但是涉及网络应用技能,就差强人意了。尤其体现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网络资源的下载、整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BBS网上论坛、使用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库。网络技能实际反映了教师的确定、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能力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缺乏信息检索知识和计算机运算能力。在应用计算机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时存在诸多障碍。
2.3 教学技能、方法和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求教师既要以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教学的知识、经验和策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小组讨论及个别化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等。相对来说,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大多数教师可以开展并落实。但是,能够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将网络融入教学要素中,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交流协作等方面作用的教师并不多见。
2.4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国家主导的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展了,但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离理论描述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高校中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国家级的培训非常少,主要集中在省级和校级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需求,高居首位的是课件制作培训、视频声频制作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等,这反映了在教学软件匮乏的情形下,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制形式多样的课件来优化课堂教学。其次是对传统电教媒体使用的需求,说明传统媒体由于具备普及时间长、操作简便等优势,同时也说明教师对传统媒体教学效果的认同。此外,广大教师对网络技能培训的需求较为迫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能够实现即时学习辅导和交流。自从提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来,高校基本实现了不少于每人一次的培训,但是教师现在仍然很需要接受信息技术的培训。说明教师受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等外部剧变环境的压力,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内在愿望很迫切。
导致教师信息素养的匮乏,信息化教学举步维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主观认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观念陈旧,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获取教学信息的途径单一,未能意识到信息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络信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客观上的推广不足,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来讲,主要是没有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措施上没有到位,没有规范适时地开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培训[2]。
3对策和思考
3.1 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学校要为课堂教学配备各种常规的教学媒体,为教师提供方便使用的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配备足够的和internet 相连的计算机;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要求使用校园网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应用网络,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使教师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
3.2 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
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和经验交流会让教师亲身体会和感受多媒体世界和网络世界,培训重点可以放在信息技术能力和internet未来教育等方面。在培训学习交流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的教师,创造一个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传授信息知识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力求让每位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3 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机制
建立培训机制是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有效的因素。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层次、有计划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进行全员培训和核心培训,全员培训适用于基础内容的培训、基于应用的培训。核心培训以骨干教师为主线,通过他们带头进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以点带面逐步影响更多教师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培训的场地可以进行培训机构的培训和校本培训,培训机构的培训指将教师派往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获得相关信息技能证书,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系统知识。校本培训是指以教师任职的各高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3]。
3.4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评估的建设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教师培训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整合各类培训信息资源,加强院系之间,教育技术及网络中心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要加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要充分发文献检索和电子资源利用的作用,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并大力宣传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挖掘高校教师潜在的信息需求,发挥图书馆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配套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评估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加强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有关政策的研究,在教育资源开发、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估手段促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健康发展。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关系到国家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提高教师信息素養是关键,加强教师这方面的培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杨顺钰.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构建[J].科技视界,2012(34):29,47.
[2] 周毛平.浅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J].新课程·下旬,2013(8):131.
[3] 曹艳霞,周琪.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5):63-64.
作者简介
冯虹(1971-),女,武汉人;职称:副教授,现就职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