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布置数学作业
2020-08-03陈宽池
陈宽池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师生为完成教与学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作业设计要有新意、有创意;要把知识、情感、态度贯穿其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要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其创造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他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设计小数加减法题目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自己去交钱、找零。这样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小数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敢于放手,设计实践性强的作业
富有创意的作业一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是与21世纪发展相契合的教育理念。回首过往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多会布置一些理论上的作业,这对于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创意的作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钟》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时钟和时间,在本次教学之前,我便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时钟画出来。我本以为学生的作品一定会非常糟糕,殊不知学生画笔下的时钟给我带来了诸多意外的惊喜。学生画笔下的时钟有模有样,看来他们对时钟的认识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的。有的学生清楚时钟上会有1至12这12个数字;有的学生清楚时针是粗短的,秒针是细长的;有的学生清楚时针、分针和秒针走过的路径是一个圆形;有的學生清楚1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我特意挑选了两份不一样的作品,一个是均匀分布的12个数字,一个是分布不均匀的12个数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分析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非常热衷于这种讨论和交流,有学生直接指出了12个数字分布不均匀的作品存在的问题,认为这样的画法是不正确的,时间是均匀走过的,这样的画法会导致相同的时间内分针、时针和秒针走过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常理。虽然学生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时钟的学习,但是他们对此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将会为之后的整时和半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自主性、合作性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个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项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布置的分层作业。
四、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
作业批改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重视作业批改质量,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弥补知识漏洞,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优化。通过学生互改、教师总结性批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旅游的费用”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人口数量,结合旅游公司提供的方案,选择出最佳方案。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人口基数不同,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不同,选择的方案也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方案A最佳,也有学生认为应该选择方案B。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互改作业。在进行这个环节前,教师先向学生普及了注意点,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指导批改数学作业。为了检查其他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势必自己要进行计算,这样就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方法和基础知识的印象。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总结性批复,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详细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正意见,对作业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