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建构数学生态课堂
2020-08-03吴静
吴静
基于儿童视角,是指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把握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作为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的角度进行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自身意识及知识需求得到尊重,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有效地完成了生态课堂这一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体系建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儿童生活、儿童元素、儿童思维三个方面进行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态课堂构建。
一、对接儿童生活,激活体验
儿童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将这类生活中的数学体验与课本知识相连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数学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最终在学生个体意志的驱使下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中,由于小数天然具有的复杂性,相较于整数,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较低,对小数的计算热情较少,如果老师强迫学生进行小数知识的学习,不仅学生无法牢固地记忆知识点,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此时就需要老师激活儿童的生活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寻找小数的相关实例。老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物品入手,如,拿出尺子,对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进行长度的测量,学生此时就会得出一些含有小数点后一位数的数据,如,橡皮长3.1cm、铅笔长12.9cm。老师先让学生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去掉,进行长度的差值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加上小数进行差值计算,学生自然会得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差值。如,去掉小数点差值为9cm,加入小数点为9.8cm。此时老师应当询问:“这两个差值,你觉得哪一个更加准确呢?”让学生明白更少的误差是小数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学生此时就完美地理解了这一个知识点。
通过对接儿童生活,老师采用了儿童视角进行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探寻,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点与儿童的生活体验相连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摆脱了呆板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挥,促进了生态课堂的构建。
二、对接儿童元素,动手实验
在教学中,以学生视角寻找儿童元素,并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与体会,也是吸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元素最主要是指卡通、动画类儿童喜爱的元素。
如,《垂线与平行线》一课,相关知识讲解较为乏味,极易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入不透彻,此时老师如果在教学中添加符合儿童视角的元素,则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角的这一概念时,老师可以绘出带有两只小蝴蝶的平面图案,在两只蝴蝶一侧选取一个点,老师指出,这一点就相当于学生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连接两只蝴蝶与表示学生位置的点,形成一个角。老师此时就可以引入角的概念:以“学生”为原点,引出了两条射线,这样的图形叫作角。在讲述平行概念时,老师可以绘出小老虎的卡通图像,然后特意将老虎的头部比例增大,使得老虎头部的“王”字更加明显。老师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老虎头部的王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将三条横线、一条纵线画在本子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再指出“王”字的三条横线是平行的关系,三条横线与一条竖线是垂直的关系,以此向学生讲解平行与垂直这一概念。
通过学生视角发现儿童元素,将蝴蝶、老虎等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验,不仅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以自我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中发现知识奥秘,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
三、对接儿童思维,循序渐进
基于儿童视角,最重要的是以符合儿童思維方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其学习。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大多是单向、单线程思维,对于多线程交叉思维方式较为陌生。因此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厘清,让学生在逐步思考的过程中学习。
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课教学中,由于涉及加减乘除等一系列整数运算规则,学生在初次进行解题时往往思维较为混乱,此时老师就要帮助其厘清思维,采用循序渐进的单线程思维方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解答。如,80+20×6÷10,学生可能会忽略乘除优先原则,将80与20相加,然后得到100再乘6除以10,得到60。此时老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符合其思维方式的运算,首先应当先让学生观察全题,让学生注意到乘除符号的存在,再让学生将乘除根据“谁在前,先运算”的规律进行运算,得到结果12,然后与80相加得到92。老师所遵循的原则是专注于符号,将符号两侧的数字先进行计算,再去顾及其他的数字,这样一步一步将整个解题思路清晰化、逻辑化,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基本方式。
通过对接儿童思维,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路畅通清晰,更能够让老师熟悉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预料到学生在思考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便于加强指导。在对接儿童思维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
以上笔者所提出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的教学实践。这些方式有力地践行了生态课堂的思想原则,又促进了生态课堂的开展。未来,还有更多的方式等待学者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