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0-08-03王皖苏
王皖苏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提问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因此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被提问,教师一提问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恐惧这一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提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中。但在学生眼里,教师的提问已经变质,因此教师要改变方法,进行高效提问。
数学对学生来说是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就导致课堂比较沉闷,很多小学生都不太愿意上数学课,教师面对学生的不配合也束手无策。提问作为教师激活数学课堂的一种手段,值得采取。但教师的策略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有效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之所以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而会躲避,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方式有问题。其一,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方法上,教师在提问中,大部分时间并不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而是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就换个人回答。如此,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会感到挫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因为不想出丑或者是不想因为说不出正确答案被教师批评,就开始厌倦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无法激活课堂,还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二,就是教师把提问当作了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在错误的时机利用提问,或者是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让学生望而生畏。这两点对学生来说,已经把提问“妖魔化”了,会让学生逃避教师,甚至逃避课堂,造成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还养成了错误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心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要做到有效提问,教师就要改变之前错误的方式,让学生以平常心面对提问,在教师的提问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同时解决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提问让原本死板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课堂从教师一人传授知识变成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场所。
(一)提问过程善于诱导
提问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的思路是错误的,就可以借这一机会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有时并不是学生不会,而是紧张,或是教师给学生的思考和反应时间太短导致,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答案。可见,在提问中教师的态度十分重要。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的知识,问学生7×3=?学生能够立刻说出来的答案都是按照乘法表上的口诀所提问的内容;当教师忽然改变了两个乘数的位置,难免会让学生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稍微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在纸上写下问题进行思考,这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学生还会从教师的这一问题中学会举一反三。一个问题能够带给全班学生新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当堂学习的内容,学生可能还有些问题没有搞懂,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引。比如在学习完《厘米与米》后,教师会提问学生类似9米=?厘米,或者是300厘米=?米之类的问题,学生虽然知道1米=100厘米,但是由于学生所知道的米和厘米的概念有限,因而经常会混淆米和厘米。这时,教师就可以用直尺帮助学生回顾,直尺上每一大格就是一厘米,这是我们必须熟悉的,100个大格就能组成1米,先给学生加强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的诱导,能给学生良好的提问体验,不会再刻意去逃避教师的提问,能够从提问中学习到知识。这样,教师既达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中的目的,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扎实。很多时候,教师态度的稍微转变,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不同,能让学生从原本的逃避慢慢变成接受甚至期待。
(二)提问结尾善于鼓励
在提问结束后,教师不能像平常一样忽略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小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更愿意再接再厉,在无形中也会让教师的提问会更加順利。比如学生回答完35÷7=5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口头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愿意在提问中和教师交流自己的问题。在提问结束时很多教师会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本身,学生回答正确或者是错误,都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让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做一个聆听者和接受者,而非思考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的鼓励,在学生看来,也是一种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做到有效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问能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让学生从提问中解开疑问,从提问中深化学习,从提问中激发兴趣。只有运用好提问,才能打开学生的探索之门,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