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锣鼓乐数列结构探析

2020-08-03张晓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摘要:锣鼓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尤为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民间生活中。本文以我国苏南地区的民间锣鼓乐为例,通过对其节奏形态和数列结构的简要分析,来探索中国锣鼓乐的结构特征,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全国各地锣鼓乐间共性与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锣鼓乐;十番锣鼓;节奏形态;数列结构

中图分类号:J632. 52;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Q020)15-0131-01

一、十番锣鼓中锣鼓乐的数列结构

(一)基本的数列结构形态

十番锣鼓中锣鼓乐部分的基本特点是,以数列化的节奏组合为基础,又融合了多样而独特的音色变化。但其在结构上和一般锣鼓乐一样,均以一、三、五、七字的四种锣鼓点节奏型作为基本单位。而十番锣鼓的四种基本节奏型中,力度也有一定的变化,即第一拍和最后一拍力度较强,中间几拍力度较弱,增强了音乐的张力和流动性。而此四种基本节奏型的数列化组合变化,又进一步形成了五种基本的数列结构形式,其各自名称如下:(l)宝塔尖。其结构为1357,上小下大,句幅逐渐递增,如图1所示。(2)蛇脱壳。其的结构是7531,上大下小,句幅递减。它与宝塔尖行进相反,具有很强的收拢性特征,如图2所示。(3)金橄榄。它的结构是1357 (7) 531,两头小中间大,句幅先递增后递减,是宝塔尖与蛇脱壳的结合。一种对称结构,也体现出了传统造型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如图3所示。(4)螺蛳结顶。它的结构是357(7)531,上大下小,也就是金橄榄去掉其开头的一字锣鼓点而形成的新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5)鱼合八。此种结构是17355371,属于“宝塔尖”与“蛇脱壳”的穿插结合。因每次穿插结合的节奏数相加均为8,如:1+7,3+5,5+3,7+1且其中加用木鱼而得名。它的内部数列的变化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平衡。

在以上五种数列结构中,宝塔尖是最为基本的数列结构形式,其他四种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

(二)数列的组合方法和锣鼓乐的数列结构

由于单个数列篇幅较为短小,要想使其发展成丰富完整的音乐结构,一般不采用将各个数列头尾相接或串连的简单发展模式,而是普遍应用多个数列相互交叉的穿插组合发展方式进行演绎,其中,基本数列形式中的“鱼合八”就是由“宝塔尖”和“蛇脱壳”穿插组合而成,是几个数列进行穿插组合的典型例证。即简单与复杂、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犹如经纬线,纵横交织,这既增加了乐曲在创作和表演中的乐趣,也使音乐向多方衍生发展、组合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锣鼓乐独有的艺术魅力。

数列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是一、三、五、七字等基本节奏型,数列结构的特点也正是以这些节奏型为基础进行多种组合与创作而呈现出来的。故而这类节奏型应属于数列结构中的乐句。虽然这种乐句结构短小,实际上是乐节性乐句、乐汇性乐句,甚至是一些一字节奏型构成的单音乐句,但是只有这样认识其乐句,才能抓住数列性音乐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认清数列的基本结构层次。笔者以十番锣鼓三个鼓段形式中的【甘州歌】为例进行说明。它属于带有丝竹乐的数列结构,丝竹乐与锣鼓谱在整体结构上形成了“你疏我密,你密我疏”的形式。丝竹樂以五字节为主,兼有兼有加花变化的手法,锣鼓乐中的乐器是以小鼓(d)、小锣(t)两种乐器为主,其节奏型也以五字节居多,兼有由一、三、五、七变化而形成的二、四、六、八等的变体形式。

二、结语

历经华夏五千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锣鼓乐由最初的单一击打乐发展到多乐器交融的民间音乐形式,它将中国本土优秀音乐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堪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本文追根溯源,以锣鼓乐的形成历史作为引述,结合苏南十番锣鼓中的锣鼓乐进行阐释,意在呈现出锣鼓乐基本的组成结构、形态样式等特点,从而为之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褚历,十番锣鼓的数列结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2]张伯瑜,江苏十番锣鼓的节奏分析[J].音乐研究,2001{03).

[3]李真贵,中国锣鼓乐特性探微[J].音乐研究,1996(04).

[4]张伯瑜,中国锣鼓乐的节奏构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

[5]袁静芳,民间锣鼓乐结构探微——对《十番锣鼓》中锣鼓乐的分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 (02).

作者简介:张晓楠(1995-),女,甘肃张掖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