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趣味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0-08-03院秀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趣味性形式创设

院秀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创设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出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學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单纯地为了传授学科知识而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缺乏趣味性与活力的,而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适时地运用儿童化语言,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进而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表演欲望,教师要适时地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参与、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前制作好狼和小羊的头饰,让学生选择自己希望扮演的角色,教师要通过自己儿童化的语言创设表演情境,如教师扮演的是故事中的狼,学生扮演的是故事中的羊。表演开始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可能在扮演时还比较紧张,不知道如何开场,这时,教师可以先说:“此时,我老狼可是真饿呀!唉!前面的小溪边有一只小羊,正好做我的美餐。”这样的话语,容易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让学生更快地投入表演的状态,有利于顺利地完成情境表演的任务。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乐于进行表达。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感到特别紧张和压抑,他们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即便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地向教师请教。而民主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即便学生的回答不一定满足教师预期的效果,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少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当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他们则更愿意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可以采用“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行积累有关的词语,并进行归类。在教学时,教师提前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可以采用积分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可以组织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用抢答的形式进行词语接龙。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语言,丰富情感体验;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此时,教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习作《成长的烦与乐》教学时,教师围绕“成长”这个绕不开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一说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乐趣。也许有的学生认为成长是一种烦恼,但有的学生在成长当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认为成长是充满快乐的。针对成长的话题,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前,学生自行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他们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辩论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信息提取能力与处理能力的过程。辩论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结合教材的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水平,创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在高效课堂之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趣味性形式创设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