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几何知识教学
2020-08-03辛华东
辛华东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一些几何初步知识,为加深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选择适当内容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促使学生不断通过各种感官之间的联合活动来学习知识,就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受图形常识讲授的直接影响。因此,我专心感悟,积极探索。以下从几何图形概念教学、几何教学中几种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美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几何概念的教学
(一)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得表象和感知觉。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用手摸一摸牛奶包装箱,以及正方体积木、足球等实物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图形的特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涂一涂来认识、体会、区别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在为认识图形提供感性材料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题目情境
思维产生于题目。在图形常识讲授时,要建立有用的题目情境,激发学生察看、料想、思想等踊跃的思维活动。为此,在讲《圆的认识》时,先在黑板上確定一个点(圆心),然后用一段线绳,一端固定在圆心拉直线绳,围绕圆心画出一个圆来,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这是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教学时还要注重适时应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使概念由抽象变具体,概括变形象,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的规律。
(三)数形联系
数和形的概念来源于现实生活,它们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分歧方面。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将相关的计算、图形的了解、图形特点的剖析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周长必然与特征密切联系,认识图形时,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本质特点,为以后推导周长公式做好了准备。而计算周长时,结合图形本质特征,讲明公式推导理由,也巩固加深了概念的认识和掌握。
(四)概念的迁移
由于点、线、面、体各种几何形体之间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的,任何一个新概念都是以已有的概念为基础的。因此,在讲授图形常识时,让学生充分利用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把握旧概念的基础上,寻觅异同,促成对新概念的构建。如在讲正方形时,让学生把已学过的长方形对比观察,找出其中共同的因素,用以迁移,再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形成概念的划分。
二、几何教学的方法
(一)演示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圆锥的体积时,教师使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教具,先在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形容器,等装满时恰好倒了三次。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圆锥的体积即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再如,教学圆环面积时,教师用演示法把算理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大圆面积标上S1,小圆面积标上S2,用阴影表示圆环面积。教师着手剪下大圆(S1的面积)和小圆(S2的面积),着色的地方便是圆环面积。孩子们在看清楚了演示历程后想:圆环的面积该怎样求呢?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圆环面积即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便可。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或亲手操作,自然而然地主动思考,活跃了思维,调动了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猜测情境,引发创造性思维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应适当地创造猜想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猜想方法去考虑和讨论问题,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梯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来的经过,再仔细斟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猜测:每一个梯形的面积是不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小组内探究有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验证猜想结论。想一想:另有其他方式也能证实以上猜想吗?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尝试,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立异,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选择最佳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应用转化法,启发直觉思维
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除了应用平常的逻辑思维外,还常常会用到直觉思维去触发学生的“灵感”,尤其在一些几何图形的题目中,按平常的思路难以求解,可用转化思维来解决。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应用转化思维,经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再依据平行四边形的底与这个长方形的长、高与宽分别相等,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引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
数学教学应引发和造就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在图形常识讲授中,更应最大限度地阐释和展现数学的美。圆形是最美的平面图形,我教了圆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与圆形有关的实物,并观察它美不美;教学了直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些图形拼出不同的形状。他们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个个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充满对图形、对几何的喜爱,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数学的美,进而为他们学好几何图形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