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课程开发实施的策略研究
2020-08-03顾玉萍
顾玉萍
【摘要】科学探究“五小”课程开发实施的有效策略。基础性课程:整体规划与分科推进相结合,拓展性课程:“阅·读”统整与序列安排相结合,创意性课程:自主创新与适切调整相结合。
【关键词】“五小”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教师要关爱孩子,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主动、生动活泼地生长拔节,尊重教育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教育。“创造适合师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正确定位与学生长远发展需求和谐统一。学校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去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创造“适切的教育”是我们“五小”课程开发遵循的主要原则。
基于目前学校的课程资源配置,以及师生的教学现状,学校以打造“牛小娃”需要的特色课程为目标,有计划、多形式地建设好“五小”课程,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五小”课程改革实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基础性课程:整体规划与分科推进相结合
国家基础课程作为“五小”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围绕“五小”核心素养,进行整体思考与规划,然后分学科细化推进。
比如“艺体小星星”中“崇尚美好”这一学生素养目标,可以关联相关学科课程,围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展开学习。各学科老师可以结合学科进行目标的细化、知识的拓展、资源的辐射等。语文老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拓展为欣赏一本“美美”的书,还可以开展一次“好书欣赏”的阅读指导课;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一幅“美美”的艺术作品,或者让学生自己做一份美的作业;音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的古典旋律,学唱一些富有时代烙印的英雄赞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课程拓展为认识“美”的心灵,“美”的体魄,“美”的家庭……
二、拓展性课程:“阅·读”统整与序列安排相结合
针对同主题的活动内容,或有关联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凭借个人特长、学科优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地拓宽、延伸。因拓展性课程分五大类,分散在不同的时间,但其都具有“体验”“探究”等特点,所以以“阅·读”进行统整。这里的“阅·读”,与以往的“阅读”有所不同,它除了指“从文字、图片、符号、公式图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还有阅历、经历之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们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统整成牛塘中心小学“阅·读”活动图谱。如下图:
“阅·读”活动图谱
“阅·读”活动图谱以数轴形式呈现,横轴是一年中的1至12月,竖轴是一至六年级,每月有相应的主题活动,每年级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仪式活动。
“阅·读”活动贯穿学生在校六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师生的全员参与和系统设计,形成了开放、多元、灵动的“阅·读”新格局,涵育了学生的“五小”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健康成长。
三、创意性课程:自主创新与适切调整相结合
教师针对“五小”核心素养目标,成立研发项目组,开发新的微课程或主题单元,设计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如装花团子、阳台蔬菜、班级周报等。
五(1)班,自2018年9月起,坚持出刊《七色花周报》,至今已47期,全班51名学生全员参与,在周报上投稿并刊登的有50人,占比98.04%;向《常州晚报》《武进日报》投稿120篇,其中录用17篇,约占比14.17%。
《七色花作文周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有多元的评价。深受大家喜爱的有“暑期阅读分享”“中秋专刊”“快乐六一”“种植郁金香”“做常州麻糕”“班级明星”等栏目。周报上,还有“暑期阅读之星”“最佳作者”“责任编辑”“收藏者”等专栏,多方式、多维度的评价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以下是师生的评价。
我的作文发表啦!这可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得保存好,这钱虽不多,但它可是对我作文的一种肯定,可比一张奖状宝贵多了!妈妈把这事发到朋友圈,收获了许多许多的“点赞”。我不禁得意起来:哈哈,没准哪个作家收我为徒,这样的话,可能我有一天与毕淑敏、沈石溪等作家为伍,我就能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写书,给他们带去快乐,送去温暖……
——五(1) 金涵颖
周报,的确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我们了解班里同学的生活,我们都爱看。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优秀小作者的写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建议周报上能增加一个建议栏,让我们读者的意见有地方放。当然,如果能腾出几个上素材的地方就更好了,因为我觉得我的作文优加星没一次,但是我的素材优加星倒有一些,所以我建议腾出一个位置给那些素材写得好的人。总而言之,我反正就是对班级周报感兴趣!
——五(1)班 王梓涵
说起《七色花作文周报》的育人价值,我觉得它的创设尊崇了学生心灵表达和倾情交流的需求,指向了全体学生的言语实践,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舞台,让“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老师用在生活中寫作、在写作中生活的“大作文”教学范式,让每个学生自由地写作,积极地写作,有创意地写作,让他们从作文中获得表达和交流的乐趣和自信;同时,《七色花周报》还指向有效的班级管理,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让班级管理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专刊辅导员 蒋丹亚
为确保“五小”课程深入推进,并不断提高实施水平,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对学校原有的“五小”实践活动中心的硬件进行升级,为课程实施全力提供支持。原有的“五小”实践中心是根据“动手动脑、做人做事、生存生活”的培养理念进行设计的,共分为“生物地理区”“科技迷宫区”“文化历史区”“七彩童年区”“生存生活区”等五大区域,设有生存科技苑、生态园、地理世界、动物家园、百科知识学习室、工业文明成果展等近二十多个实践项目。为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所需,去年,学校改建成了“红广电视台”,同时将“绿色与消费”“歌颂生命”“自信的力量”“诚信之美”“守法小公民”等22个“五小”微课程成果推向全国。2020年,学校又紧跟时代步伐,在“五小”实践中心开辟了“科技创客空间”,借助“3D打印笔”“木趣”“科技模型”“编程传感器”等项目进行创客教育,相信孩子的明天会更美好。
在“五小”课程的具体实施中,通常联动采用“整合”“拓展”“调适”“创新”等策略,推动“五小”课程贯彻落实。不同的主题活动、创意课程内容可以整合,与基础课程有关的创意课程可以整合,还有国家课程学科之间也可以整合。除了拓展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有社会价值的课程资源。对预设的“五小”课程内容可以与时俱进,可以通过统筹活动时间、调整课时比例、创新课程内容以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
学校结合新冠肺炎防控,化“疫”为机,在战“疫”中做好“育人”的事,策划并开展了疫情特殊时期的“五小”居家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让生命成长得更茁壮。
总之,在课程开发实施中探索科学有效的策略,在提升学生的“五小”核心素养的同时,让“五小”课程回归叶圣陶“育人”价值,验证课程的开发实施的价值,调整部分“五小”课程实践,由此形成螺旋上升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模式,使得叶圣陶育人思想能真正落地生根,也让“五小”这棵种子在牛塘中心小学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项春雷. 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开发[J] .课程·教材·教法,2017(2) .
[2]任苏民. 落实立德树人——叶圣陶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J] . 中国德育,20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