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2020-08-03秦丽
秦丽
无论在教学的哪个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都是最具逻辑性、严谨性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的“教与学”的策略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后续知识发展的重要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要逐步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换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角色定位更明确。深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能力还不够,思维不够深入,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构建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会学数学的价值,主动接纳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做题的结果,认为会做题就是学好了数学,对数学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应深度研读新教材,真正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倡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求异思维,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深度研究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
一、小学数学内容特点的分析
(一)严谨性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领域就是对于数字的各种运算,从简单到复杂。计算本身就具有严谨性,一步错,步步错。因此,要教育学生一定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小学数学的学习。
(二)系统性和渐进性
小学数学内容之所以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就是因为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比如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等,都是先学习完整的章节,再深入,知识点循序渐进。根据这样的特点,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如混合运算,很多都是要用在应用题中的,学生要学会分析和计算,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结合,使问题更具广度、深度。只有进入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才能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二、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行为中的特点分析
(一)懒惰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在童年时都是爱玩的,爱玩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小学生放学后都是人手一部电子产品,这对教学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是刚入门,有些学生对于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他们不喜欢这些生活中还不能接触到的知识,不想去学习;再加上小学生年纪本来就小,他们并不会很积极地去学习,而是更加倾向于玩耍。
(二)探究性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新奇的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学生基本都有探究的欲望。小学数学知识点多,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学以致用非常重要,它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也会抱有好奇心,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但这一过程中,也有可能会遇到困难,有的学生也许会因此而放弃。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向,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三、提高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不仅是教师授课的地方,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众多学科中,数学相对来说更抽象,思维難度大同时更具挑战力。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就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遇到问题有探究的欲望;在解决问题中慢慢体会到数学的有趣、神奇。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价值。
要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全面地掌握知识点,灵活应用,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反思能力
小学生自我学习的控制能力还很差,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如果学生只会死背公式,看到题目就用固定的方法去解决,没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路,这样的教学实际效果和培养的学生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只有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对于某个知识点不但能灵活应用,还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密铺”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他们通过“猜想—举例—验证”等过程,很快发现同样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单独密铺。我继续追问,难道只有这几种图形可以单独密铺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再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经过“猜—剪—拼—算”等过程,终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完全相同的图形只要它们的内角拼接起来能形成一个周角即360°,这样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单独密铺。
(二)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知识点单纯地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或者不能够理解得很透彻。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化,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深入的认知。这样的“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是可以直观理解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数学几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于几何图形面积的推理不是很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态视频,通过直观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换算过程。学生看了后感触真实,理解得也更深刻。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提问环节来检验。如果整节课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师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能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从而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时 ,当9+2=11 9+3=12 9+4=13 9+5=14……9+9=18这些算式依次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规律时,我提问道:“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第二个加数和得数的个位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得数的个位总比第二个加数少1?这个1到哪里去了?……”这样的提问不但让学生理解了9加几的重难点,同时为后续学习8、7、6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展开教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转变教学方式,打造灵动智慧、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丽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