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
2020-08-03莫岚
莫岚
【摘要】英语课堂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预设,为课堂的生成做充分准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持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 预设;生成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输入信息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概念化信息的一个思维活动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1]。反之,如果不重视教学的随堂生成,那么预设必定形如虚设。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上完课后,执教老师如雷惊醒:“糟了,我忘了说这句话”“我没有完成教案”“唉,多好的问题!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都怪我老担心会漏了后面那个环节……”这些话语暗示着什么呢?这其中的失败因素又是什么?课已结束,可教师的心却还在预设阶段。
不合时宜的教学预设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和谐,反之,成功的教学预设将会给教师的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收获更大的知识彩蛋。以顾洁老师执教的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Project 2 Review and check片段为例。
Step 1: Free talk.
Where...now? Where...just now? 主要询问人在哪里。复习Unit 3的句型,同时导入自我介绍。对学生来说借班上课的老师是一位新老师,因此,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老师的信息,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但老师没做回答,设下悬念。
Step 2: Read some message about teacher.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短文来了解新老师的信息,完成信息表。这一环节中顾洁老师还为学生特意留了一处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猜出她想要的生日礼物。这样设计给学生留足了课堂生成的空间。
Step 3: Presentation.
学生猜到了老师喜欢的生日礼物是cards,于是老师出示一副改制的扑克牌,每张牌上都有一个的public sign,由此巧妙导入复习Unit 5有关公共标志的相关句型。接着引出同学们熟悉的Tim,阅读有关Tim的短文,因为Tim在公园做了很多不文明的事情,请学生去帮助他理解标志,然后猜Tim会得到哪些生日礼物。阅读有关描述礼物的信息,猜出4件礼物的名称。
Step 4: Revision.
通过礼物在房间中的位置摆放,复习一般过去时中关于Where is /are...?及Where was / were...?的用法。
Step 5: Finish Mikes diary in groups.
顧洁老师的课堂设计从表面上看仅仅只是一个框架结构,不像我们经常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将所有的台词都背在脑海里,她的设计看似不经意,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她凭借智慧驾驭课堂,用爱心教导学生。所以,成功的教学预设离不开诸多良好教学行为的辅助。
一、合理定位目标为教学预设掌舵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追求生成性课堂教学,而过分强调“标新立异”,忽视正面的行为导向;过分追求“别具一格”,导致教学环节虚而不实;盲目采用“满堂问”,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氛围。
教学生成一定是有目标引领的,在实现预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孰优孰劣将尤为明显。生成结果与预设目标不相符一般会有多种表现,例如,操作时间不够,教学结果不能按时出来;设置任务难度过高,实现教学预设的条件尚不完备;预设目标不够明显,与学生的理解背道而驰……如果不考虑以上这些因素而只一味地追求教学生成,那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不现实的。“问住了”“答错了”……这才是真切、朴实的课堂生成状态。对课堂而言,学生答错后,教学生成的新契机就出现了,而教师被学生“问住了”,往往意味着萌发了新的教学生成点。只要教师有同理心,把自己也看成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成长,就不会害怕课堂中频频出现这样的节点。因为对于教师来说,被“问住”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对于课堂生成,教师要站在大教育观的角度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不和谐统一的时候,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教”一定是双向行为,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有效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扩充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锤炼教学基本功,以适应多变的生成性课堂需求。
二、合理内化教材为教学预设打好路基
教材作为学习的基本工具,其基础性、主干性地位和作用不可磨灭,跳出教材的前提一定是以教材为依托,必须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发掘教科书的本义,认同教材的意义和导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新课程理念去挖掘和研究教材,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实际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的生成都是源自对文本的背离和误读。所以,作为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具备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本意,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教材精髓内化与吸收,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获有价值的生成的条件。其次,教师不仅要对书本和教学大纲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更要广泛通晓相关知识和汲取信息,充盈文化常识,并把这些知识具体化,变成对教学有帮助的东西[2]。如此一来,教材在学生面前就不再是孤立的一本工具书,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背景的一幅美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顾洁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多篇文章让学生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了教材的预设目标,又巧妙地告知学生:信息还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