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德育工作的思考
2020-08-03舒亚群
舒亚群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逐步应用到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并凭借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了小学生的青睐,成了突破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方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需要转变过去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德育内容的渗透与展示,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德育熏陶,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同时,推动德育教育在新时期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让信息沟通不再具有时空限制,也让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传统的方法就是老师进行说教,告知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学生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想法与独立思考。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转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途径,增加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热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进一步挖掘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发挥其辅助功能,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信息技术辅助德育资源拓展,丰富德育内容
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拥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是基础,也是关乎德育工作效果的核心内容。过去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的德育资源非常有限,而且更多的是用书面材料形式呈现出来,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德育实施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拓展和丰富德育资源,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生动活泼的德育知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获取各种各样的德育资源,给德育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创新发展的空间。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老师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收集一些形象直观的与环保有关的动画视频,比如,《我是环保小卫士》《还祖国一片蓝天》等,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學生环保意识。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和环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沟通共享,促进课内和课外结合,同时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德育学习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德育工作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坚实阵地,也是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老师在德育课堂上,只是带领学生机械地阅读德育材料,给学生说明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把知识说教和灌输作为主要形式,导致学生失去课堂参与动力和学习热情。如果老师不能够改变这一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的话,将会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巨大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和德育工作的融合则改变了这一情况,使得老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微课教学法就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德育教育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微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老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制作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微视频资料,补充大量英雄楷模的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爱国,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资料的同时,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还要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等方面的内容,让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扩大微课教学内容。当然,老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德育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晦涩难懂的德育内容,运用新颖直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指导。
三、信息技术辅助德育合力建设,加强家校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可以把家庭和学校沟通和联系起来,让小学德育工作得到家庭方面的通力配合和有效支持。为了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老师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构建家校合力,共同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学校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一个专门场所,为学生提供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德育指导,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而家庭和家长给学生营造的环境也对学生成长成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只有把这两方面联合起来,才能够让德育工作实效性得到提升。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家庭和学校沟通互动的平台,做到信息沟通共享。例如,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和家长保持实时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可以共同就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交流;可以构建微信公众号,传递学校德育活动的相关信息,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家长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了各项事业得以创新发展的动力,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德育工作当中也成为共识。信息技术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变机械性说教为生动直观的信息传播,提高德育效率,增加学生的接受度,让学生能够有效适应全新时代,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德育工作的实施当中,需要积极挖掘信息技术和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发挥二者的整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