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书写:客家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倾向

2020-08-03曾熙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民俗

摘要:客家文学作为客家学的分支,背负着客家文化的阐释和传承职责,因而在客家文学作品中做出文化的阐释更多的是合理的回归;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成为客家文学批评的固有的不可推卸的“使命”之一。从客家文学批评实践中,文化批评的倾向在聚焦于人文关怀的基点上,凸显了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特征、探寻文学现象中的身份认同心理、揭示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等三个研究走向。

关键词:客家文学批评;文化批评

中图分类号:1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016-01

一、前言

翻阅散见于报刊杂志或专著中的客家文学批评文章,从标题就可以发现,“文化”是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批评者们普遍地把感性和理性的兴奋点都集中于对客家人生存状态与客家民系文化内蕴的关注上。具体体现在批评实践上,批评者在客家文学批评的多元状态中展现了对文化批评的偏爱,且文化批评的倾向在聚焦于人文关怀的基点上,具备一定的特征。

二、基点——聚焦人文关怀

客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客籍作家的写作,使其散发出客家文人气息;这种文人气息自然不做作,是经过耳濡目染的天然流露,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呈现为客家书写。客家书写并不是单纯描绘客家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生活,而是书写出这一地域由人文、历史、环境等诸要素共同积淀而成的精神气质,实现文学对‘人”的意识的凸显和终极关怀的目的。客家文学批评实践中也紧扣客家书写特质,运用文化批评方法致力于客家书写的加工和品鉴,将客家人“人性”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系,展现出聚焦人文关怀的批评活动。

三、三个研究走向

(一)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特征

文化批评使得客家文学能够跳出纯文学批评的框架,开始审视地域、社会、人文等多元维度下不同的文学体现,突破了文本的限制,把文学放在人类文化基础之上,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来挖掘客家文学的价值。客家文学的文化批评普遍带有类似于客家文化中“寻根问祖”的特色,在客家文学创作中探寻表层或深层的民系生活的文化观照,或还原客家族群文化相貌实现散播与传承,或在现代化中完成对文化的价值再判断,在批评过程中展现出剖析文学作品的文化冲突与特征的明显倾向。批评者们从文学审美意义出发,利用文化批评希望能更好地完成客家传统文化的阐释,对客家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特征重点凸显,从而达到客家文学文化价值的实现和对于传统的复归,如钟俊昆对于赣南客家文学传统文化特质的指认,认为其根植客家文化且这一特质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资源;戴瑞琳将闽西客家文学置放于客家文化语境中,闽西独特的客家文化和闽西客家文学互动发展。

(二)探寻文学现象中的身份认同心理

长期颠沛流离的迁徙历史为客家民系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客家文学也成为书写这一烙印的重要媒介。客家文学批评尝试根据自身特性进行了横向的拓展,合理地吸收了文化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将批评的视野引申到了人类群体层而的生存价值和情感体验上。

谭元亨的《客家魂>被普遍认定为客家文学代表作,他在创作中将“身份的认同”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对客家文学批评也立足客家族群历史和文化,追寻客家文学的人类学意义。项小米的长篇小说《英雄无语》、张永和的长篇小说《大山寨》等客家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到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和渴望。以谭元亨为代表,樊洛平、曾晓辉、郑威、台湾地区学者庄华堂等学者都关注到了客家文学在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阐释价值,形成了一股方向鲜明、颇具理论和现实深度的批评潮流,彰显了客家文学中深厚的身份认同内在心理。

(三)揭示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民俗见证了集体的认同感、族群的凝聚力和精神的传承,因而客家人文精神也很大程度上寄托在民俗事项中展现出来,这一呈现形式也符合文学审美的特性。在客家书写中,客家在祭祖、婚俗、节庆等方而与众不同的民俗得到了文学的审美呈现,因此,民俗可称为开启客家文学的一把钥匙。围龙屋是客家民俗中的代表性建筑形式,陈利群认为《围龙》中的围龙屋为文学图腾,上升为文学审美意象的层而。赖一郎的钟肇政批评中以高丙中的民俗划分三大类梳理了钟肇政小说的民俗审美书写。

民俗中方言在文学中的表现力也被发掘——谭子泽认为客家文学“书客语”、“作客声”也就是方言的运用是首要特征;谢子娟关注《围龙》中“食过夜么”等方言表达能迅速拉近客籍读者距离并引发亲切和认同,非客籍读者在陌生化中领会出独特的韵味。文艺民俗学的发展也为客家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民俗生活相、民俗纠葛等理论范畴,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客家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刘国钰.谭元亨与《客家魂》论[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1.

[2]谭元亨.身份认同与族群记忆——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文学“身份认同”主题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簡介:曾熙(1988-).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民俗
文学批评新生代
冬季民俗节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