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难点应对策略案例
2020-08-03何秀秀
何秀秀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线教学成常态化,在线教学借助于网络平台,作用于“教-学”双主体。如何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效果不打折”,关键在于解决线上教学的难点。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从纯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适应、教学资源配置、信息化素养提升学习效果检测四个难点阐述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在线教学 网络平台 教学难点
一、引言
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为使教学工作不停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是目前各大学校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线上教学,早已有之,突破时空限制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但多数情形下仅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延长教学前端的预习和教学后端的拓展,进行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疫情当下,面对面课堂无法实现,师生完全隐入屏幕后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与学。师生一“线”牵的云课堂,优势显而易见,但如何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效果不打折”,关键在于解决线上教学的难点。
线上教学两端通过网络平台交互,教师的教学资源与设计通过云端作用于学生,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通过云端反馈于教师,两者相互促进,形成闭路正向循环,如图1。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仓促上马的线上教学其难点在于教学效果如何保障,主要体现在双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如何快速适应、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以方便学生的学、信息化素养如何快速提升以实现资源与平台的有机融合、学习效果如何真实检测四个方面。
二、难点应对策略
在学校和系部的快速反应和通力安排下,本人本学期担任会计专业《纳税实务》课程的线上教学。本门课是专业核心课,且与初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内容重合度高,理论知识枯燥,但运用灵活且课证融合。我将以此课程为例,展示以上教学难点的应对策略。
(一)多元多级管理保障机制促进双主体快速适应教学新模式
主要从思想认识统一、政策保障和制约督促机制三方面保证师生快速适应教学新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一,疫情期间开学时间不明朗,虽可能仓促进行线上教学,但目的不明确,容易导致师生思想上仍摇摆不定、呈观望状态,教学行为不彻底。学院科学研判,通过动员会议等形式统一全校师生思想,短期内将以线上代替线下教学,而非预习或复习等辅助后期线下教学,线上课时等同线下课时,意识坚定决定行为不打折扣。第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线上教学条件,学院通过系部下发调查问卷,摸排在线学习的软硬件设施,通过补助手机流量费、临时困难补助发放等方式,尽可能排除阻碍条件,使线上学习得以成行。第三,居家工作学习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备课组——教研室——系部——学院”四级督促教师线上教,“教师——辅导员”协同督促学生线上学,帮助师生排除障碍、克服惰性,化压力为动力,使居家办公学习规律、不懈怠,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线上教学资源配置
线上教学模式下,师生身份发生转换,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化身优质资源的供给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和自主学习的陪伴者,一切以方便学生的“学”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不打折。
《纳税实务》课程内容更新迅速,在组织资源时教师需在熟知最新内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制作——解析与重构——组织教学资源”三步走优化资源配置。这增加了线上教学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为了课程持续高质量运行,我们备课组分工合作,将资源再加工融入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资源的选择与制作时,甄别资源的时效性,对不足的资源想办法补全。以教学计划为中心,以教学视频为主体,选取校本视频为主、网络视频为辅、教师直播录屏为补充的形式,搭配配套的电子教材与PPT,并制作检测资源,包括最新的题库、讨论和作业等,如图3;避免资源不加选择与处理的堆砌,需对现成资源进行解析与重构,避免资源过时、重复、进度超前、时断过长或内容超纲等现象;配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和学情分析,发布任务清单时合理组织各项资源,任务点小而精,且保证每个点有据可查、及时检测,提升学生学习劲头,如图4。
(三)快速提升教学信息化素养,资源与平台有机融合
线上教学考验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平台操控熟练、好的资源和教学设计才能得以开展。《纳税实务》教学在选择软件时考虑深挖软件功能、避免多平台同时使用,增大师生的学习成本。如图4所示,主要使用的信息化软件包括教学组织平台、资源处理软件、及时沟通软件,其中SPOC平台为基础,作为教学组织平台,是所有资源的承载体和学习行为的记录体,保证资源成体系,便于学生回头看和快速查阅,便于教师分析学生的行为;资源处理包括视频录屏剪辑和图片处理等,包括爱剪辑、Camtasia、画图等,主要用于对现成资源的取得、再加工和新资源的录制;及时沟通软件是弥补SPOC平台反射弧过长的弊端,与学生及时互动和类面授,包括QQ群聊和私聊、腾讯会议。
在软件平台的使用中,校企、师生需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远超技术培训、师师间相互探讨、教师与软件企业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师生间平台使用磨合,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信息化素养水平。一方面熟练运用,将教学资源和设计完美嫁接到软件平台中,避免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对软件提出完善意见,使其与教学更加熨帖。循环往复,校企师生共同提高。
(四)多重手段并用,检测学习真实效果
线上教学学生隐入屏幕之后,自主点播学习,稍加放纵则易流于形式,如资源空放、测验互发答案等。测试100分不代表学习效果也满分,教师需化身侦探,利用多重手段检测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纳税实务》中主要从以下5方面开展检测工作,循序渐进,以此督促學生认真对待学习任务,保证教学效果。如图5。
在各任务点和章节后辅配套测试,“边学边练”,及时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后教师分析平台记录的测验结果和学习行为,交叉比对,包括每次发挥是否稳定、完成的时长是否恰当等,筛选出态度可能不端正的同学,在QQ单独私聊检测。随机选择测试中的一题或多题,进行重新做题并分析思路,考验其真实水平。而对学习中大家反映的共性问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视频直播答疑和难点重申,并随时抛出问题现场检测,并录屏,配上视频简介,以选修任务形式放入SPOC平台,便于学生回看。
另外定期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视频当堂考试,教师监考,到点收卷,统计分数作为月考成绩;并在讨论区设置限时抢答的综合性、开放性问题,考验学生对整章知识的活学活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教学相长,学生参与度高,避免回帖雷同抄袭,增强了互动的趣味性和劲头性。
三、结论
疫情倒逼“师”“生”摸着石头过河进行“线上教学”,不走形式,真实教真实学,教有所成、学有所成,教学效果得以保障,是其落地之根本。就学生而言,教师的落脚点应在于督促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品质和自学能力,以适应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终生学习”的需要;就教育者而言,是线上教育的重要成果展示,政府学校企业前期大力建设的资源和平台、教师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发挥;同时也是后期互联网+教育的有益应用和实践探索。有效应对在线教学的难点和痛点,保证教学质量,线上教育在高职百万扩招、1+X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等时代洪流下,将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参考文献:
[1]杨海军,张惠萍,程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194-196.
[2]施黎伟.线上教育驱动下高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以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构建精品校本资源库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4):24-28.
[3]李阳.大数据环境下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4]刘敏.面向SP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成本会计智慧课堂试点》(2017zhkt207);校级教研项目《会计专业社招人员培养模式研究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ZL201909);校级重点项目《基于“业财融合”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19ZDF03);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视阙的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诊改研究》(2018jyxm1298);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研究》(2019jyxm0710);安徽省教育厅《会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cxtd070);安徽省職成教《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转型升级研究》(AGZ18021);《安徽省高水平高职专业——会计》(2018ylzy143)。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