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诉讼的真谛
2020-08-03秦邯
秦邯
本书以办案纪实形式展示了作者对民商事案件的若干诉讼思维与代理策略的思考,延续了作者的一贯内容扎实和解读专业的风格,也是作者对自己律师工作经验的总结、思考、分享。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84岁高龄时,给儿子陆遹留下一份文学遗嘱: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剑南诗稿》卷七十八)。这种思维在青年律师赵青航的新作《亲历法庭:民商事案件诉讼思维与代理策略》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即成功诉讼的真谛在法庭之外。
我国当代著名法理学教授张文显说,亲历性是司法权运行的基本特征。裁判者要亲历法庭,律师也要亲历法庭(庭审)。证在法庭、辩在法庭、判在法庭,法庭是法律人的主战场。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司法权运行的这种亲历性,不仅需要法律人亲历法庭,还需要法律人有更多的庭外“亲历”,如调查、取证、分析等。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经验介绍了法律人,尤其律师如何在法庭外为“证在法庭、辩在法庭、判在法庭”练好内外功。
全书从民商事案件诉讼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了诉讼两大法宝:法律检索、诉讼可视化。作者认为,律师办案前,要穷尽对法律规定和类案的检索。这是因为我国有海量的法律规定,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与协定等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习惯、政策、指导性条例、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法理等是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每个法律人要想成体系、重点掌握这些内容很不容易。因此,熟练运用它必须学会对法律规定、类案进行检索。
但办案仅会检索适用法律规则并不够,还要对法律规则的适用要件拿准、吃透,比如理解立法者的原意、查阅最高人民法院编著的法律条文理解与适用、官方发布相关司法解释时发布的新闻稿及答记者问(如有)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类案检索,寻找“类案同判”案例,就为成功办案打下了第一步基础,第二步则要以合理的方式向客户、法官展示这些信息。
如何更好地向客户、法官、同事展示案件信息?作者提出了“诉讼可视化”:在车载斗量的证据、紛繁复杂的法条规则面前,律师应该坚持两大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如果想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同事的配合与默契,法官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必须展现专业、靠谱的职业形象,给予对方方便。因此,要多用图标、示意图等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复杂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法律关系。
这些办案技巧细碎、庞杂,但又能让普通读者透过纸背深深感触到法律人工作的不易与价值,让专业的法律人透过作者繁复、平淡的陈述,陷入对自己工作技巧和方法的深刻反思。作者认为,从亲历到经验,从经验到理论,这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知识创造生产的过程,将这种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再回头指导实践,还需要对案例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思考。因此,作者在本书中又收录了11个办案纪实、10篇案例评析,其内容涉及合同纠纷、专利权之争、因违约引起的股权转让纠纷、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等,有的还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如小区业主利益与个人合法权益的甄别、民间借贷中“转账凭证”的证据使用等。
作者在本书序言中说,一名合格的律师,应走一条律师加学者的道路。整体来看,该书远没有达到可供参考的学术高度。但作者基于自身经历、经验,及时总结,并试图分享心得、感想的做法很难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国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提醒世人:法庭是法律人的主战场,但诉讼以及推进诉讼制度的改革“真功夫”仍在法庭之外。
(《亲历法庭:民商事案件诉讼思维与代理策略》),赵青航 著,法律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