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动了我的“网络痕迹”

2020-08-03

新传奇 2020年25期
关键词:婚恋痕迹账号

观影记录、打车轨迹、搜索记录、购物清单……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每一次屏幕停留、指尖操作,都会被存储为数据形态的“痕迹”。现实中,有不少用户表示,在婚恋、借贷等平台上,只要有浏览记录,很快就会收到推销电话。

近日,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爱奇艺在“超前点播案”败诉后,又被指“侵犯隐私”:在案件庭审中提交了原告用户吴先生的观影记录,被当事人公开质疑。

观影记录、打车轨迹、搜索记录、购物清单……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每一次屏幕停留、指尖操作,都会被存储为数据形态的“痕迹”。“网络痕迹”关系用户个人隐私,究竟该如何保护?

谁在利用我的“网络记录”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同样被侵权的经历。杭州市民陈女士表示,自己曾在某婚恋平台上浏览过,随后就收到了不同平台、机构的推销短信。

记者查阅各大投诉平台,发现不少用户质疑一些网络平台收集“网络痕迹”个性推送。部分用户投诉显示,在婚恋、借贷等平台上,只要有浏览记录,很快就会收到推销电话。

去年,曾有科技自媒体针对某新闻APP(应用软件)做过测试,发现个性化推送背后,可能是对包括用户订阅频道、标签等应用内数据,以及用户通过社交账号登录、用户浏览器书签等应用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过度收集“网络痕迹”涉嫌侵权

“网络痕迹”指的是用户在互联网空间活动后留下的行为记录,很多“网络痕迹”会被收集进行商业利用。

调查显示,许多APP从协议授权到商业利用,使用用户“网络痕迹”的过程存在侵权之嫌和安全风险。

——不同意就别用,APP隐私协议成为霸王条款。受访法律界人士认为,一些APP的开发商,直接将用户授权其收集、查看、使用所有在APP上的行为记录作为正常使用APP的前置条件,有霸王条款之嫌。

——二次转移,“网络痕迹”面临多元共享。细读一些平台的隐私协议不难发现,部分平台规定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进行有条件共享和传输。网络安全技术专家徐超认为,被共享的数据到底用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被妥善保管,这些问题没有明确标准,可能存在过度收集、二次转手、服务器被攻击等风险。

——个人行为数据有商业价值,用户却没有财产权益。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甘海滨认为,大部分互联网平台约定网络账号用户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但平台账号的使用权也可被视为虚拟财产。随着行为数据使用量增加,行为数据会越来越具有价值。

如何规制“掌管钥匙的人”

甘海滨认为,网络平台是“掌管钥匙的人”,用户隐私权相关条文都有利于公司商业使用,必须明确互联网企业商业使用和数据保护的边界。

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应加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专门立法。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企业应自觉規范信息安全保护,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脱敏、加密等技术处理,特别是在数据传输、共享过程中利用“同态加密”等技术,对用户“网络痕迹”妥善保护。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监督手段,查处“手拿钥匙”的平台滥用数据信息等违法行为。  (新华网)

猜你喜欢

婚恋痕迹账号
玩游戏没账号租一个就行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痕迹(外一幅)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如释重负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
给骗子汇款
婚恋心理探秘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