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

2020-08-03张世英

时代金融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新时期

张世英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预算法》当中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权责发生制作出了进一步完善与解读,同时对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制度也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通过法律的完善和健全给予了政府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详实指导和整体框架层面的规划,为我国政府的财务以及预算等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法律的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断深入完善,财务预算、财务决算、预算审计、预算执行等方面工作必定会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与国家治理情况做出相匹配的调整,其中执行环节的审计工作必将不断扩大范围、加大力度,监督工作也必将进一步深入、协调各方,这是由我国的现实需求决定的,同时也给预算审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本文通过对于会计制度的释义以及对各个层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预算审计 新时期 会计制度

我国的《预算法》于2018年末完成修改,2019年初正式施行,新的法律法规的施行在提出众多会计工作新标准的同时也给国家财政的预算审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此前我国的整体政府财务工作框架已经大体确定,总体系的构建工作也较为完善,本次的修改着重于顺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对于我国财政预算审计的目标进行相应的修改。从审计职责的具体内容到审计工作的范围全部都有较为明显的修改和变动。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方面的监督工作继续向纵深优化,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前景向广阔化发展。

一、新时期会计工作制度概述

新时期政府会计工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制度层面防止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能,提高政府预算的使用效率。随着《预算法》的修订,政府会计工作制度相较以往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要的变化是“权责发生制”正式进入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依据当中,能够解决各项账务处理时由于会计科目不够多元化而导致的会计功能发挥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将“费用”与“收入”两大要素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并且要求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以保障合理记账,在扩大会计核算范围的同时能够充分体现会计工作的功能;应收账目与应付账目的核算;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时采用权益法;无形资产的确切成本需要在自行开发期间被取得并确认。其次对于政府财政向公共基础设施输出的投资、维护,固定资产,社会保障性资产使用(保障性住房)以及政府无形资产都需要计提折旧或是计入摊销,并且通过减值概念的引入,例如坏账准备等,综合保证待摊销费用、预计提费用以及预计负债费用等会计账目的确认。强化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政预算当中的功能能够从科学性提升的角度进一步通过政府财务报告综合反应单位时间内政府单位的运行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对于政府工作的提升和国家的治理具有深远影响。

二、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计现状

审计机关对于所在层级的人民政府负有的财政预算审计职责与执行情况监督职责等所有财政相关收支的审计与监督责任在我国的审计法当中都有明确规定。2010年修订的审计条例第十五条对于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做出了全面而又详细的解释,其中明确指出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财政部门的审计机关负责本级所在的人民政府预算执行监督,同时对于以下的各级政府预算执行以及最终的决算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同时依法进入审计范围的单位还包括所有与政府单位形成财务拨款、缴款关系的单位。而我国自从2011年开始进行对于中央政府审计决算力度加大的工作后,在2015年的预算法修订当中就已经体现出中央政府财务预算草案编制工作由国务院内部财政部门进行,而后送交国务院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后由国务院实行审定,最终交由全国人大或是常委会批准后执行。同时在该版本的预算法当中也早已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的财务决算编制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内部的财务部门进行初步编制后,送交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在审计通过之后交由政府进行审核确认,最后送交由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或是其常务委员会进行审查获批。这些明确的规定在决算草案审计的过程当中明确了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对于审计工作有着非常大的支持作用。

三、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对于预算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法律方面

从法律层面来看审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在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草案审计。财务编制工作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蕴含在财务预算工作当中的,除此之外还有预算执行阶段与决算阶段,也就是说政府的财务预算工作是由这三大重点阶段与重点过程共同构成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预算执行对于决算工作来说就是具体工作过程的一个部分,而决算工作也就成了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不可分割,成为一个整体。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包括编制预算阶段是否编制合理,预算调整阶段遵循程序是否规范,审核阶段是否得到肯定新批复,具体的预算执行过程是否合规合法,预算过程当预算执行过程当中是否始终保持与预算批复结果一致等问题。若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结果,例如最初的预算编制依据一旦出现不合理情况,最终的审计结果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之前既定的法律体系下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现今发展条件下政府预算审计工作的要求,新颁布的预算法版本会计制度能够为今后达到更高的预算审计目标奠定法律基础。

(二)决算方面

对于决算层面来说,审计工作当中针对决算的监督一开始是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当中延伸出来的,因此对于决算草案的审计监督范围不仅局限于其本身编制是否完全正确,同时还需要在整体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过程性监督。这样一来审计工作不仅可以显示出决算草案自身的编制质量,同时能够通过决算草案与预算执行在审计过程中相互印证与核对反映出各方面的问题。

四、新时期会计制度背景下审计工作强化建议

(一)政府财报编制

正常的运营状态下政府单位对于运营出资的大部分负责,并且与群众和企业构成的三者关系之间达到巧妙的平衡。在社会化活动的运营过程当中,部分业务由政府部门过渡到非政府部门,在减轻政府任务压力的同时能够从中获取部分经济效益,并且能够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参与感,促成社会对文化自信的建设。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当中,为达到提升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用,在编制政府财务报表时必须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基于此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全面而详细地反映出政府运营实况以及运营效益,财务报表的内容大致分为综合财报部分和财务状况分析部分。由于政府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在进行核算工作时以收付实现制进行,然而编制财务报表时是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因此在报表的编制工作当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录调整以保证最终的财务报表编制结果更加切实合理。编制依据的审计工作是指对上一单位经济时间内的预算执行结果、本年度预算计划、预算目标以及其他相关的政策影响因素和执行定额等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应当始终明确在编制财报的过程当中,是否将预算收入编制进行层层加码,能否作为直接实据;对于财政支出的各项定额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符合性校对,保证标准當中未出现定额过低或过高的现象;保证所选依据与预算内容相匹配;针对这些问题予以审查后给出合理意见,为各级政府的财报编制定额标准修订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审计目标

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其重心应该是预算执行结果的审核。综合财报尽管只是审计工作的延伸部分,但被审单位的运行状况和运营成本能够在政府问责和绩效管理拉动方面提供强劲动力,因此仍需重视。同时政府财务综合报告由于调整内容的增加整体报告更加繁琐,审计工作过程需要将各项费用进行分摊,并实施分析给出科学评判,以据此精准评判政府资产债务状态。

五、总结

政府财务审计工作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有了较大变动,强化审计工作职能需要政府各部门对于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的审计优化过程予以支持,进而保证政府能够在较好的财政状态下进行有效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国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审计的影响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6):65-67.

[2]贾云洁.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3]吴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148+150.

作者单位:延安市志丹县审计局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新时期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