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探讨
2020-08-03周云
周云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能够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只有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所有费用都能够有据可循。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准确的内部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提升工作效率,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形成互相制约、协调一致的控制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意义,发现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内部管理工作效率,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本要求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经费支出审批报销办法》《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评审管理实施细则》以及《预算编制及批复流程》等,只有建立这些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只有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主管不但要帮助单位领导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而且需要对所有财务事项进行专业的处理,保证单位中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都能够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进行,坚持原则,避免发生财务违规事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好内部控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维持其正常运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只有很少的部分来自单位的经济盈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业务相对单一,一般不存在复杂的经济业务。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降低,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单位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结构进行改革,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能够使国家的财政资源与税收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此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力度的提升,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合理的利用国有资产。
(二)有利于财务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能够提升所有内部财务运作的规范化程度,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财务部门才能够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财务信息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必要的支持,有效的降低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如果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资金利用率低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只有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才能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防止出現挪用资金、人为干扰等问题,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程度与资金利用率,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较差
在大部分的视野单位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存在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内部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财务管理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新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自觉性较差,内部控制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在工作中无法做到公平、公正。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内部控制要求,没有接受过针对性的培训,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高
在事业单位中,如果不能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会对财务管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检查凭证的过程中,经常发生错审或漏审的情况,出现原始凭证与实际记录不一致的现象。第二,在填写凭证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仔细认真的原则,存在随意填写的现象,导致收集到的信息存在片面性的问题。第三,在记账过程中,参考的标准没能做到统一,导致财务报告的规范性较差,大部分财务报告是简单的累计。
(三)固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没有科学的途径,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无法对闲置资产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与此同时,没有为固定资产制定科学的检查机制,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此外,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存在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合理调配,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五、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组建专门的内部管理部门,并且设立监管小组,负责所有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团队,明确团队中人员各自的职责,赋予团队处理权限,有效的加强组织控制手段。第三,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一监督小组中存在关系亲近的人员,并且每个小组中都要有一名主管人员,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促进监管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视原始凭证审核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审核的规范化程度,有效的降低审核过程中出现漏审与错审的概率。第二,完善并优化票据的审核制度,规范票据的填写方式,形成统一的填写规范,会计人员在填写票据时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范,提高票据填写质量。第三,建立完善的会计报告制度,确定会计报告中的具体内容,不但要发挥会计人员的核算职能,而且要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能。
(三)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为了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调配制度,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配置工作的合理性,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挥固定资产的作用。第二,制定健全的固定资产清查机制,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清查范围,避免在清查过程中出现清查死角。还要保证固定资产清查的合理性,做好相应的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确保清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中,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资金使用率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预算管理中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根据事业单位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制定经营计划,编制合理的预算。编制预算时,需要保证满足财务部门的相关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并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第二,对预算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滥用预算资金的现象。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现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剑英,钟生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分析[J].现代商业.2018(35).
[2]王阳.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构建[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7).
[3]杨春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18).
作者单位:溧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