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8-03穆振娟夏凯丽李晓勤宋海莹
穆振娟 夏凯丽 李晓勤 宋海莹
摘要: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转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这涉及到发动机动力变革、科学界技术变革、社会生活方式变革,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新洗牌调整,在新的战场上,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Abstract: The green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an irresistible historical trend, which involves engine power changes,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social lifestyle changes, followed by a reshuffle adjust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supply chain. On the new battlefiel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njing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政策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industrial chain layout;polic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7-0079-02
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当前,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制定了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发展如弦上之箭。其中,瑞典到2050年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英国、法国到2040年;德国、瑞士、比利时到2030年;荷兰、挪威到2025年。从这个倒叙时间表(如表1),我们看到了各国禁止燃油汽车的决心,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
1.2 国内政策利好不断出现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政府聚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国家及我省频繁出台纲领性政策,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在十三五国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更多新技术的攻克,更多新产品的推广,更多新基建的建设。《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格局,政企合作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帮助汽车产业走好转型之路。江苏的十三五规划中也指出,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高效率建设充电桩、建立行业标准,争取行业主动权。江苏2025行动纲要,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强基的重要内容,重点突破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在低碳、高续航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打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江苏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尽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充分尊重企业研发主体地位,遵循市场规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3 新形势下汽车行业竞争力重构
2019年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白皮书》剖析到,过去汽車组成部分有原来的以机械为主,当前变为机械、IT、通讯、软件、芯片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整合。从传统的以发动机为主(如表2),转为多种零件协作的新格局,这使得原来以发动机为核心竞争力的德、日、美等发达国家需要培养新的竞争能力。而后来居上的中国,则以其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新能源汽车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如表3所示,2019年10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显示,中国有12家上榜,其中南京占了25%,分别是拜腾汽车、开沃汽车、博郡汽车。
2 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万辆,增长46.0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近年,新能源汽车逐渐发展成为南京优势产业,产品销售量占江苏一半以上。南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多次赴地方、进企业考察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成南京的地标产业进行全力培植,亲自部署,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国际知名品牌看齐,明确未来发展规模和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出台政策,制定发展蓝图。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专门出台《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其中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模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包括在全省、全国的排名,包括产业链补充方向等。
三是营造良好交流环境。积极举办南京创新周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峰会等活动,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困难,敦促地方政府落实解决。邀请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权威专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电池技术、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进行详细剖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和机会。
3 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规模有待提升。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表现较好,但不难发现车企数量虽然在国内领先,但是市场估值较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地位有待提升。
二是核心技术能力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是电池的充电速度和续航时间。如果电池的质量开始下降,汽车跑的距离也开始下降了,但是要去维修电池的话还很贵。
三是盲目发展问题突出。社会各界投资意愿较强,在对自身产业基础不做科学客观的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产能过剩风险。
四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亟需完善。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关键基础配套,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是其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加上充电桩标准不统一、投资大、风险高、回本周期长等问题层出不穷,亟需寻找解决方案。
五是市场后劲不足。作为新兴大额消费品,消费者不可避免采取谨慎态度。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上不断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在一些售后服务上也不能让人满意,导致市场购买欲望不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得到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因此这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进行完善。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紧密结合南京“四新”政策,在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等方面找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需求,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调动社会资本,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环节,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孵化、销售平台。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力争南京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三是要加快共性技术攻关,在电池储能、续航方面等全球共性技术方面,积极探索,采取揭榜制,積极鼓励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型产业,各国都处于摸索探索时期,这正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机会,一个领先的机会。一定要埋头苦干,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性成绩。
四是要差异化特色发展,引进更多有较强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和总部项目。根据南京各区发展优势,找准各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位置,制定符合当地的发展策略,在协同中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
五是要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政府带头采购次年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发展改进机会;在物流、公交、网约车等领域加快应用。
六是要着力培育本地品牌,推动整车集团转型升级和优质车型导入生产。想要在新的战场赢得胜利,必须尽快在全球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在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上有突破,在标准规范上、检验检测上获得发言权,逐渐想成南京地标品牌。
参考文献:
[1]蒋慧敏.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60-61.
[2]蓝绍敏.走有南京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J].唯实,2019(05):4-7.
[3]谢文浩,曾栋材.基于新钻石模型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9):56-61.
[4]李根,陈丽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12):189-192.
[5]桑杨.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6]蔡卫军,李正东,刘汉文.人才助推绿色发展——江苏盐城依靠人才推动转型升级[J].中国人才,2015(09):50-51.
[7]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