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域下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2020-08-03谢巍弘
谢巍弘
一、数字环境下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分析
1.声像档案及其发展现状
声像档案相关问题的研究,始终受到档案学界的重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声像档案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数字环境下聲像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外对于声像档案开展的研究较早,且多以项目为主导。1999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电子声像档案保存原型项目。[1]2009 年加拿大图书档案馆开展声像档案资料迁移项目。2012 年澳大利亚档案馆开展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声像档案长期保存项目。[2]这些项目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声像档案的保存现状、归档,以及如何长期保存等问题,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及后续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三届会议通过了宣布10月27日为“世界音像遗产日”的33C/53号决议,旨在纪念1980 年大会第二十一届会议通过的《关于保护与保存活动图像的建议书》。[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通过此方式增强人们对音像遗产保护的认识,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
我国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末,对于声像档案的研究理论整体较为滞后。“建国初期,我国档案学理论多受苏联影响,对于声像档案的管理模式是在学习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影片、照片、录音档案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形成的。”[4]此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声像档案进行保管和对照片档案管理的研究。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对声像档案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并在2007年和2014年均达到波峰。在声像档案的管理方面,卫奕认为,声像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除了在保管和保护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外,其他的管理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因此引发了理论研究范围和深度的变化。[5]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深入,我国档案学界开始将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档案学相关问题研究中。例如,张美芳提出了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利用方法。[6]可以看出,此阶段对于声像档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声像档案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等方向。
声像档案包含图形、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与纸质档案相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照片档案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具有留存价值的瞬间,音频和视频可以真实、完整地还原历史事件。声像档案主要由专业数据库、模拟声像档案数字化转化而来,直接生成的数字声像资源三部分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资源来源于个人。[7]因此,声像档案的来源较为广泛,载体种类较多,依托的软硬件环境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难度有所上升。
2.新的技术环境下声像档案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普及,催生出海量的信息。声像档案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数量还是包含的信息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声像档案保存和利用环境,传统的声像档案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用于数字环境下声像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面临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声像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能否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数字环境下,声像档案完整性不仅仅指内容信息,还包括其结构和背景信息的完整性。在对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中,除需要考虑如何开发声像档案资源使档案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外,还需要保证声像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声像档案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中,而且体现在其利用过程中。
第二,声像档案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数据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解决数字环境下声像档案信息的开发和高效利用上愈加吃力。在数字环境下,如何对海量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开发和利用,如何从用户便于查询和利用的角度出发,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人文学科相融合,是数字人文的基本思想。将数字人文理念引入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对声像档案资源建立数据库、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展现等方式,有助于提高声像档案利用效率。
二、数字人文与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的关联性
1.数字人文内涵及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人文学科,使得数字人文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数字人文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兴起的人文计算,人文计算经历了起步、巩固、新发展以及互联网4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支持人文研究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方面。[8]2004年,《数字人文指南》由布莱克维尔出版社编辑出版,“数字人文”一词正式出现。“人文计算”被“数字人文”所取代成为新兴跨学科领域的代名词。
国外学者对于数字人文的概念存在多种表述方式。Cohen 将数字人文定义为“使用数字媒体和技术推动人文学科全面的思想和实践”,并提出了档案馆、图书馆、特殊数字收藏机构的作用,这也奠定了人文学者、档案工作者和图书馆馆员之间合作关系的基础。[9]Burdick则认为,“数字人文指的是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的合作性、跨学科的研究、教学与出版的新型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10]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影谷”项目并没有向读者讲述任何的历史故事,而是保存着众多平民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信件、日记等各类原始记录,当海量文献汇集在一起时,就可以为读者展示出了特定时空下历史生活的真实场景。[11]该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被视为数字人文实践的典型案例。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数字人文中心2012年启动的“斯莱德档案项目”、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数字人文建模与信息研究中心于2011年启动的“虚拟东南欧洲档案项目”等项目均体现出将计算机技术与人文领域相结合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我国学者对数字人文内涵的研究进行了及时的跟进,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关成果不断出现。赵生辉认为,“数字人文是指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定研究对象知识本体数字化保存和应用所进行的相关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研究、教育等活动总称。”[12]王晓光认为,“数字人文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将人文研究学者从低档繁杂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人文研究范式之外,提供更多更新颖的问题、方法、工具和平台,推动人文研究范式变革与创新。”[13]冯惠玲主持的 2016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其实质正是数字人文与档案理论实践的融合。”[14]综上,在数字人文的背景下,将传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讨其在声像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将赋予档案信息服务全新的内容。
数字人文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加上“人文”,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特定领域,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单纯地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用于人文领域的研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文,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其与人文领域进行有机结合,以形成新的研究对象。
2.数字人文助力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
无论是传统环境还是在数字时代,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档案部门提供档案信息,充分发挥档案价值的永恒议题。王英玮等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档案部门根据社会需要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化技术,发掘、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所收藏档案中的有用信息,方便利用者利用,以实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保管部门以所收藏的文化财富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15]2019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提出要加大档案科技攻关,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16]据此,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声像档案的价值,以达到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目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模拟声像档案亟需适应传统环境到数字环境的转化,而海量的数字声像档案又面临高效管理、长期可读和充分开发利用等问题。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数字人文理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将计算机技术与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从区块链、GIS、语义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角度出发,为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声像档案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三、数字人文视域下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策略探析
1.借助区块链技术保障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的真实性
在区块链技术出现前,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时间戳和数字摘要等。虽然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但仅能在同一时间针对单个机构的单份文件生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三项技术在处理海量信息时将有些吃力,且对于声像档案在开发过程中及声像档案编研成果在利用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障显得力不从心。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解决办法。区块链本质上是由多个数据块组成的庞大数据库,它包含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四个核心要素。哈希算法作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在区块链技术中应用较多。哈希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且给定的字符串通过哈希运算得到的输出值是唯一的。由于哈希算法具有哈希运算的便捷性,抗原像攻击性,抗碰撞攻击性和不表达任何关于输入数据的信息的特点,因此可以在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避免数据泄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中,通过哈希算法可以有效保证声像档案编研成果在传播媒介中的真实性,进而维护档案信息内容的价值。
随着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文件的出现给原有的档案学思想或理论带来冲击,使前端控制思想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工作在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以前端控制思想作为前提。通过对节点的元数据等信息进行控制,实质上是基于前端控制思想,从声像档案编研成果的源头上进行规范。
2.利用GIS技术完成声像档案开发利用的可视化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译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等软硬件环境下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管理和显示的技术系统。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方向,就是将人文信息与地理信息结合,使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城市记忆和地域文化的载体。
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来源、资料展现方式、开发工具、建模系统和各项功能越来越丰富。地理信息系统分化出了定位服务(LBS),这有利于声像档案的开发和利用。LBS利用GPS,将当前位置的信息和固定基站进行交互,通过移动设备显示或回传其所在位置。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日益强大和GPS功能的不断整合,这些服务将继续发展。
随着5G的普及、移动电子终端的日益发展,网速、带宽、存储已得到有效解决,信息的开发利用是重中之重。通过LBS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把图片、音频和视频显示在移动终端上,通过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将档案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通过数字人文带给我们的趣味性、交互性和扩展性,可以有效拉近档案和公众之间的距离,使档案信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应用VR技术优化声像档案线上展览对策
随着技术的发展,线上展览逐渐成为档案展览的一种新型展览形式,并被档案馆所利用。线上展览通过图文展厅、3D展厅和VR展厅等不同的形式,向公众传播档案信息。图文展厅方面,北京档案馆网站提供的关于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线上展览比较具有代表性。[17]它通过照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并配以文字注解的方式,直观、形象的还原出真实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3D展厅方面,苏州园林档案馆中的3D展厅颇具代表性。[18]它通过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浏览器中内嵌3D虚拟场景,构建出立体的效果进行三维展示。VR展厅方面,浙江省档案馆网站“网上展览”欄目下的“难忘浙江事”也比较有特色。[19]它通过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3D展厅和VR展厅均允许观众直接通过鼠标进行操控,进行移动、旋转、缩放等指令,使用户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环境所带来的真实感受。
由于档案馆线上展览具有较强的跨时空、即时性、虚拟性等特点,同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开发更加全面,所以展览内容更加丰富。[20]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将展览内容进行可视化,并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调动公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同时充分实现声像档案信息的价值,提升声像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Peter Z.Adelstein.IPlmedia storage quickreference[M].2nded,Rochester:Image Permanence Institute,2009.
[2] National Recording Preservation Board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Capturing Analog Sound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Report of a sound table Discussion of Best practices for Transferring Analog Discs and tapes[R].March2006.
[3]世界音像遗产日[EB/OL].[2020-04-20].
https://www.un.org/zh/events/audiovisualday/background.shtml.
[4][5]衛奕.我国声像档案管理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03,0284-86.
[6] [7]张美芳.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利用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0472-76.
[8] HOCKEY S.The history of humanities computing[M]//SCHREIBMANS,SIEMENS R,UNSWORTH J.A companion todigital humanities. Oxford: Black well Publishing,2004:3-19.
[9]ArjunSabharwal.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J]Digital Curation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2015: 27-47.
[10] 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约翰娜·德鲁克(Johanna Drucker),彼得·伦恩费尔德(Peter Lunenfeld),托德·普雷斯纳(Todd Presner),杰弗里·施纳普(Jeffrey Schnapp).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21.
[11] 影谷项目网站what is the valley project [EB/OL] . [2020-04-01].
http://valley.lib.virginia.edu/.
[12] 赵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 [J]. 图书情报工作,2014(6):64 -69.
[13]王晓光.数字人文与智慧数据[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28(02):25+24.
[14] 张澍雅.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服务的新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9(03)37-40+32.
[15] 王英玮.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6] 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EB/OL].(2019-04-09)[2020-04-01].
http://www.saac.gov.cn/daj/yaow/201904/2d342fff80f845709782fd023b925536.shtml.
[17]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EB/OL]. [2020-04-01].
http://www.bjma.gov.cn/eportal/fileDir/staticfile/Exhibition/hutongzhan/index.html.
[18] 苏州园林档案馆数字化展示系统[EB/OL].[2020-04-12].
http://pano.sz-map.com/yldag/.
[19] 难忘浙江事-VR全景展厅[EB/OL]. [2020-04-01].
https://720yun.com/t/896jertn5m4?scene_id=15789151.
[20] 赵佳慧,李颖.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研究[J].北京档案,2019(06)31-33.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HB19TQ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