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展览参观者的“情绪”影响因子分析

2020-08-03韩峰

档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展厅

韩峰

本文以黑龙江省档案馆主办的“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图片展为背景,对现实展览中参观者的情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取值的不同,考察各影响因子的作用。

一、展示内容

展示内容是展览是否有价值,以及展出效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能够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一)选择反映馆藏特色的展品

立足于馆藏特色历来是展品选择的不二法门。要通过馆藏特色展品吸引参观者的兴趣,要让参观者意识到本档案馆与其它档案馆的区别,这要从本档案馆藏品的形成年代说起,包括历史档案的形成时间、成文机构、历史档案分类、载体特色等等,在展示的过程中要给予参观者以这些基本信息,然后需要讲解员对于馆藏特色档案有深入的了解,如数家珍。要向公众讲解部分珍藏档案的历史资料价值、收藏价值、如何鉴定等等。

(二)选择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素材

为了让参观者的情绪体验更有效果,需要在素材的选择上加强情感体验,这对于档案类展品和其它展品需要进行不同的操作。

1.档案类展品

档案类展品作为重点展示对象,无法避开引起情感共鸣的责任。档案类展品具有文字量大、文字多于图片、载体印象大于内容印象、不能一目了然等弱点,其本身对于引起情感共鸣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其加以修饰和部分强调,以引导参观者注意角度发生转向。首先,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参观者情感共鸣的档案材料,剔除刻板的缺少鲜活色彩的档案展品。其次,策展时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炼重点部分。再次,档案中包含的图片较之文字往往具有更强烈的视觉体验效果,因此,选择档案中的图片加以展示是一种很好地提高情绪记忆的方法。最后,强调载体特色。很多档案可能采用特殊的纸张或其它载体书写,而这些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策展时强调将载体制作成仿真件,清晰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会通过视觉和触觉刺激引起参观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后,生成视频材料。通过对档案本身的研究和摘录生成视频材料,可以很好地将档案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在参观者眼前,让人一目了然,进而加强情绪体验和记忆效果。

2.非档案类展品

非档案类展品主要指搜集来的补充材料,可能是从民间收集的文物、资料等,也可能是在其它档案馆、陈列馆、博物馆翻拍的照片或仿制的仿真件,这些补充材料可以很好地补充缺失的历史逻辑链条,其形态的多样化有助于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对于这类展品而言,选择的空间和角度非常广,完全可以根据策展者的意图加以筛选。首先,选择能够进行情感补充的材料。其次,在既有的逻辑框架内加以选择。再次,避免加入会引起恐怖情绪的情感素材。现如今的一些陈列馆、博物馆等场馆为了形成逼真效果,设计制作很多仿真场景,以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这种设计能够迅速吸引参观者的视线,将其思绪引入历史情境中去。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这种逼真性、还原性,就容易走入恐怖情绪的极端。一些侵略者揚起屠刀的仿真人偶搭配黑色调的背景构图,极具恐怖色彩。一些以要塞为仿真原型的空间建构,由于路径的逼仄更显得阴森恐怖,令参观者不敢独自前行。尤其是一些具有可动设计的模型或人偶配合阴郁的背景设计,再加上恐怖的声音效果,完全具有恐怖片的效果。以上这些都不利于参观活动的持续和有效,有时会令参观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有时由于恐惧会遏制参观者头脑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情绪记忆,因此,这种形式不是情感体验的正确尝试。

二、呈现形式

在展览的内容确定以后,其展示形式也非常重要。其中,加入数字化手段可以弥补档案图片累积的枯燥与乏味。在进行素材收集时就应该充分加入数字化手段,有针对性地补充展览形式上的缺憾。Wataru Wakita等认为,在进行档案展览归档时需要借助数字归档相关理论,对文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视觉效果进行高清归档,还要基于对纹理的实时触摸进行三维存档,以文物的数字档案展览替代或补充“原始实体”展览,形成“实体+仿制品+数字仿制品”的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展览格局。[1]“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图片展综合运用了这三种形式对展览内容加以呈现。

(一)在展示形态上从实体展览转变为虚实结合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档案展览开始从实体展览向虚实结合的展览形式转变。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段能够使读者拥有两个维度的真实感知,一是身临其境地进入档案描写的情景中来;二是如同身在档案库房查阅历史档案。这不仅是对档案实体的一种保护,也是吸引受众,提高档案展览效果的有效方法。

1.用档案展板代替实体档案

将实体档案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扫描、放大,加工制作成包括图片、文字在内的档案展板,代替实体档案原件,以减少对实体档案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实体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此外,用档案展板作为呈现载体,较之档案原件更加清晰、直观,能够有所侧重地对实体档案的部分文字、页面进行选择式呈现,并按照逻辑线索和情感丝线将其联系起来,使整体效果更加突出,视觉层次更加分明,能够让参观者获得更好地情绪记忆效果。

2.用仿真复制件代替实体档案

有些实体档案具有特殊的形态或者特殊的载体效果,用档案展板的形式无法呈现或描述该形态与效果,因此,仿真复制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图片展中,仿真复制件共有22个,主要复制品有滕黄敕御、雍正年间诰、敕命等。这些复制件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实体档案加以真实再现,较之展板更具有真实感、历史感,及厚重感,让参观者如同真实地面对档案原貌,如同在档案库房中查阅原始档案。

3.利用3D技术建模

有些实体档案在细节的加工上独具特色,使用仿真复制件很难代替档案原件,不能精确反映原件的细节。使用3D技术建模,将原档案通过数字手段显示于屏幕上,并结合触摸屏技术,让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自行查阅3D技术显示下的档案全貌,将实体档案的结构和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所有内容一览无余。由于翻阅的方便可实现,以及呈现内容的清晰完整,其展示效果远远超过档案实体展览。

4.展览内容的图像化

展览内容的图像化与档案图片展览并非同一事物。档案图片展览是将档案中的图片或与档案文字内容相关的图片加以搜集并展示,而展览内容的图像化是将档案内容加以研究利用,并生成逻辑关系图,根据逻辑关系图绘制出能够反映展览内容的图像。这种图像化的手段较之枯燥的文字叙述更能够让参观者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进而塑造情绪记忆。研究表明,男性参观者的视觉体验更加明显,逻辑鲜明的图像对于男性参观者加强记忆效果更有帮助;而带有表情信号或漫画性质的图像化材料对于女性参观者获得清晰的情绪感知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加强其情绪记忆效果。

5.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参观者获得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穿戴VR设备,打造观展的沉浸式体验。在展厅的合适位置专门设立沉浸式体验区,通过VR设备让参观者走入档案的内容世界,这是一种获得深刻情感体验的方式,也是高新科技的“炫酷、炫示、炫彩”等特征与历史档案展览的有机结合。但是这种方式的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二)在交互方式上从单向输出转变为互动参与

采用交互方式可以推动参观者的思维和情绪随着展览内容前行。交互方式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展厅风格和展览内容,实现两个方面的交互:一是展出方与观众的交互;二是展出内容与观众的交互。[2]

1.展出方与观众的交互

历史档案展览的展出方在进行展览设计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立意角度,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无意间渗透了这些设计理念,如果参观者仅仅依靠自行观看抑或由解说员引领,这些设计理念对于参观者的渗透作用将大打折扣。如果展出方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并与参观者以适当的方式交互,则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在“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图片展的展出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这种交互作用的效果。参观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参观者的记忆效果在有互动的参观中效果更好,且記忆宽度随着参观中互动次数的增加有所增加。

2.展出内容与观众的交互

通过展出内容与观众的交互才是实现历史档案展览真正走入参观者内心的方式。以“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图片展为背景,笔者做出三种设想:一是将实体的原始图片和历史舆图相结合,再加入虚拟的名人故居、庙堂场馆,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多维的展播数据库;二是以清末汉人入关为线索,以“闯关东”为主题,编写故事脚本,将档案、图片、视频所呈现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加载其中;三是以共产国际红色通道为背景开发3D游戏,观众可以任选中共党员、俄共、国民党、日伪等角色,任选通行路线,并经历多组不同的、可简单可复杂、可安全可危险的伪装方式和联络人,如果路线、伪装方式和联络人均无安全隐患或隐患较小,俄共则发与“安全证”,如果安全隐患超出一定范围,日伪则会出现,将其“特殊输送”。为了让参观者能够切身融入展览氛围中,应吸引观众不仅“走一走”“看一看”,还要“玩一玩”“想一想”。[3]

三、展厅风格

展厅风格是从感知上吸引参观者全身心投入的又一关键要素。对于同一展览内容而言,不同的展厅风格会向参观者展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对于需要建立特殊情绪体验的展览内容,在展厅设计中,通过改变局部风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叙述场景上打造沉浸式观展氛围

历史档案展览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对于历史事件或故事情节的叙述,这种叙述通过展示内容、展厅布局,以及讲解员的讲述来实现,而展厅风格是这三大要素的有机联结点,通过展厅风格的打造能够将三者融为一体,将展览效果最大化。

1.通过调动参观者的五感来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参观者的情绪调动主要依靠逻辑呈现和感知体验,而观展氛围的塑造主要以后者为切入点,通过对参观者五感的捕捉来调动参观者情绪。在五感中,视觉体验作为参观者情绪调动的核心要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线色彩和明暗变化来调节对故事的叙述和参观者的感知体验。与此同时,通过温湿度的调控、声效的添加等充分调动参观者的其它感官体验,为其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湖南省博物馆通过弧形巨幕模拟古人对于天体变化的推演,重演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给人以置身星空的现场教学感。[4]

2.通过情节、活动设计提供参与式观展体验

加入参与式体验也是打造沉浸式观展氛围的重要手段。参与式体验可以是亲历者或档案所有者的口述录音、视频等,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如: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将口述档案与档案展览相结合。这种以口述档案为引领的叙述方式,以语文代替场景,更具有真实感,能够拉近参观者与档案故事之间的距离,消除时空隔阂。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关活动,使档案原件与档案故事现场“复活”,提升展品“温度”,从“我办展你来看”的思维转变为“我建平台大家来玩”的方式。[5]

(二)在资源建构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单纯发挥档案馆自身的能力,会显得创意效果过于单薄。事实上,在档案馆以外蕴含着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在创新成果的采集中需要从多重角度进行筛选,不应将展厅布局的设计大权束之高阁。学校师生、社会团体、公司企业都可以成为展厅风格设计的承接者和驱动力,各方协调一致,共同挖掘历史档案展览丰富的文化内涵。

1.利用商业性外包实现虚拟仿真和影像化

通过商业性外包可以选择专业团队,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人资源,对于是历史档案展览的技术设计操作都具有较大优势。一个好的展览,影像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与专家进行沟通,将档案展览的内容进行影像化开发,实现影像与内容的对接与替换,这一任务单纯依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此外,档案展品的虚拟仿真技术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操作,最终实现档案实体展示的效果优化和档案展品的虚拟炫示。例如:福建省档案馆以侨批档案为内容的“百年跨国两地书”主题展览,档案馆与策划公司充分合作,由档案馆拟定主题,策划公司设计展厅布局、投影、道具等,实现视频投影、动画互动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建构格局。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展厅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