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海边的观音像

2020-08-03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澳门元白鹭澳门

立在海岸线上的澳门观音像,历经二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沉淀成铜金色。夕阳照在上面,黄昏的日光水波一样,在观音温柔的面孔上荡漾,叫人看了,不能不从心底里生出安定的快乐。

我是看着这观音像长大的。小时候,周六周日不用上学,父母会带着我在观音像前的宋玉生公园游玩。宋玉生公园狭长地夹在两条大马路中间,榕树成阴,尽头是开阔的人工池塘,淡绿色水面下,锦鲤时而聚拢在人的脚下央求一点吃食,时而四散,躲进树木枝叶投在水上的阴影休憩……一个孩童对自然与美的所有渴求,都在这小小的公园里得到了满足,好不快活。

每每想到观音像屹立在海上,慈悲地注视着澳门与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我便觉着澳门的的确确是一处人间少有的世外桃源。

去年,在观音像旁漫步时,我看见了许多白鹭,一列整整齐齐站在沙石上,一動不动注视着大海。这倒是我小时候不曾见到过的,或许是这种珍稀的鸟儿,在澳门人多年的照料下,终于得以安稳地繁衍,并且因为环境安全,所以胆敢在人前抛头露面。我倚着栏杆,兴致勃勃观察了它们许久,哲人般寂静的白鹭们对我的视线不屑一顾,过了好一会儿,才张开翅膀往大海上奔去。它们紧贴海面,却不曾坠入过海中,优雅迷人。

在我曾就读的濠江中学里,我也曾近距离见到过鸟儿:一只斑鸠,窝在芭蕉树上,守着它产下的蛋,一动不动。学生们一下课,就守在走廊上,低楼层的往上张望,高楼层的朝下看,好奇地围着那只不安的斑鸠叽叽喳喳。鸟蛋还未孵出幼鸟,我就已经毕了业,去上海读大学。未曾见到新生命诞生的遗憾,与告别母校时的伤感,至今仍在我心里回荡。

我母亲与外婆都曾在濠江中学教书,她们告诉我,在澳门回归前,濠江中学便已经升起过五星红旗。入学后,每每到升旗仪式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总觉得自己是和历史相交织在了一起。前人的光辉照耀着我,我亦见证了历史的延续。

台风“天鸽”来的时候,我还在外地工作,公司窗外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母亲躲在澳门家中,在微信上向我直播当时的暴风骤雨,她说风大雨大,连居住的大厦都在狂风中微微颤动。过了会儿,没了信号,也就没了消息。我看着不再有新信息的对话框,只能对着手机干着急,什么也做不了。

那场台风后,我看见电视新闻里,驻澳部队走上澳门街头,军人们与市民们一齐清理起街道,心中十分感动,内心的惶恐不安也就此消散了。

那年过年,我回了澳门,看见路边树木残败,建筑多有损伤,人行道上也增添了许多坑坑洼洼。冬日寂寥,城市元气大伤,灰蒙蒙一片。那时候我不由生出了疑惑:这样的伤痛是可以痊愈的么?

今年,我结束了外地的事务,真正回归了家乡。我见到平整宽阔的大路,繁茂的行道树,与微笑着的人群。对于一个生活在澳门的人来说,两年前的“天鸽”早已属于过去,但对于我而言,那仿佛还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却已经再没有一点痕迹。被风腰斩的大树已被新树取代,我还记得一年前光秃秃的一座小花园,现在又再度油画一般生机勃勃。

我想,澳门就好似海边的观音像、飞翔着的白鹭与劫后重生的绿树,既是天地间自然而然生出的灵物,又是由人精雕细琢后,一颗璀璨、小巧玲珑的宝石。澳门是城市,也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前者在后者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下,是稳固、平和的;后者在前者的怀抱之中,年轻而富有希望,永远在朝着光辉的未来前进着。

(作者李懿,选自“中国作家网”2019年12月19日,有删改)

赏析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五星红旗在澳门升起,漂泊400余年的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澳门土地面积从回归之初的21.45平方公里增长到约32.8平方公里。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飞速增长至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社会保障养老金从1999年1150澳门元增加到2019年的3630澳门元。回归二十年来,澳门的经济发展之快,更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追忆往昔,未来可期,澳门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澳门元白鹭澳门
白鹭于飞
白鹭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澳门回归日
本地生产总值(当年价格)
本地生产总值(当年价格)
生产法本地生产总值
外币兑换率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