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

2020-08-03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父老乡亲兰草淤泥

(一)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ǐ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诅咒:

②与日俱增: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

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

3.第③段中畫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5.第④段里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①第一层:                                                         兰草。

②第二层:                                                         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9.你喜歡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

(二)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流。

②a.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对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模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漩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11}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12}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13}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14}b.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15}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第③段有四个由“理所当然”构成的排比句,强调了“我”____                                 的心态。文中与此相照应的句子还有“                                                          ______”“                                               _____ ”等。(取首尾词,中间可打省略号)

2.结合语境,揣摩并解释其中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①“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对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两个“小小的”描写出 _____,“对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表现了                                               。

②“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本句采用了拟人手法,“遗体”描写出 _____的惨境,“无言诉说”呈现出 ______ 的气氛,全句抒发了作者______

3.结合全文,简析划线句a和b的深层含义。

a句为什么把河流比喻成“孤独的琴弦”?

b句怎样理解“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为什么说“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4.填空答问。

①统观全文,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写河流,当初 ______,现在 ______,反差强烈;写“我”对河流的认识,当初以为“______”,现在意识到要“______”,变化巨大。

②结尾部分,“我内心的河床”指______ ,作者希望“复活”的不仅是,而且是______                                       。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感受,以“我怀念……,它曾使我……”的形式写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见中缝)

猜你喜欢

父老乡亲兰草淤泥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走近父老乡亲
李全锁:打造黄酒品牌 回馈父老乡亲
袁毅平作品
李铁环作品
父老乡亲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固化淤泥持水特性试验
淤泥固化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