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金属材料领域行业性科普的发展浅析
2020-08-03供稿梁智慧
供稿|梁智慧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内容导读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迎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着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和更新。本文聚焦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冶金行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金属材料科学方面的科学技术普及传播,借以为科普工作者拓宽面向行业的科普工作形式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广大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创新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沟通交流更加快速高效,信息的传播扩散也更加快速高效。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2G、3G、直到当前5G技术的快速覆盖,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触及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沟通变革。如何更好地挖掘并充分释放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对科技传播的革命性推动作用,是面向各行业从业人群的高级专业科普机构和每一位科普工作者紧迫而富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冶金科技与金属材料科普的发展现状
面向公众的金属材料科普现状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面向公众的科普事业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材料科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支柱,已经越来越被公众普遍认知并获得重视。金属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材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公众一般通过电视科普节目、公众科普场馆、科普报刊等获得金属材料方面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在传统媒体领域,金属材料知识有关的科普内容经常出现在报纸和电视科教节目中,如《科技日报》等报刊杂志经常性刊登诸如“特制合金抗辐射能力提升百倍”等科普文章;中央电视广播总台科教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普栏目如《走近科学》等推出的“神奇的液态金属”、“金属医生”等多期节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我国公众中的广泛普及为公众了解金属材料相关科学知识和科技前沿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相关科技机构包括设有金属材料学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经常性地结合重大科技进展,将金属材料相关科普知识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推送。此外,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虽然尚未设置有专注于金属材料科普的专栏和频道,但金属材料类的科普内容在各类科普类账户中也时有出现,如:“科普君XueShu雪树”在微博平台发布的“烟花的颜色和其中的金属元素”;“表象的本质”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神奇的记忆金属镍钛诺(Nitinol)”等。
虽然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个人终端在全社会的普及大大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就传播内容而言,由于其高度开放性,很多碎片化、欠完整的科技信息,甚至一些打着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和科学谣言,为了某些商业或政治目的,有意或无意地误导公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这样的情况只是个案,但考虑到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其扰乱公众认知的作用不容小觑。多样化的舆论导向也催生了舆论失焦的现象。金属材料作为大众日常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要素,也常常成为伪科学和谣言的载体。例如在脱离浓度和使用环境与前提等必备科学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博眼球、赚流量的过度标题:“使用化妆品,重金属必超标”、“切勿吃海鲜,重金属留体内”等错误言论和观点频繁出现,诱导大众片面地看待金属和相关产品,大大背离了科学的客观性。当前,具有客观权威性的金属材料科学传播变得尤为重要,科学传播的所有参与者,既是信息的发布方也是接收方,更加需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统一的传播标准来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防止伪科学和谣言传播。
面向冶金行业从业者的行业性科普现状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冶金行业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前进。冶金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企业阶段性、爆发性的扩张时期,也存在很多从业者并不真正具备行业基础知识和科技思维的情况。就整体而言,从业人员的整体科技认知水平与当前行业科技创新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在如何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传播手段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目前,面向冶金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科普平台主要以行业性科普期刊及其衍生出的线上平台为主。以《金属世界》(Metal World)为例,该杂志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科技期刊,ISSN 1000-6826,CN11-1417/TG,以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创刊之初得到了原冶金工业部及企业的高度重视,最高年发行量达到8万余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纸质刊物的传播功能逐步迁移至互联网,目前纸质刊物年发行量不足2万册;而截至2020年5月,《金属世界》在超星学习通的浏览量为44800次,万方数据的浏览量超过80000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互联网各数据平台的总浏览量超过20万次。《金属世界》是以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普及其有关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科学知识,介绍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经验为宗旨的科技期刊。《金属世界》作为我国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系统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是全国惟一一本专门介绍金属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冶金行业高级科普期刊。除传统的纸质期刊外,《金属世界》拥有的期刊网络信息平台和微信服务号“金属世界Metal World”,在传播冶金科技发展信息和推广相关科学知识方面持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推动行业科学技术普及的思考
传统意义的科普内涵与外延分析
科学普及是科普的全称,其在国际上最常见的表述是“Popular Science”。科普一词从20世纪50年代后在我国开始使用,并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第一部科普法,从法律层面把科普纳入了国家意志。中国学者章道义于1983年在《科普创作概论》一书中阐释了科普一词的含义:即传播科技知识和技能及传播的目的和手段。传播的目的是让群众了解和掌握;传播的手段是多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报告》中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科普的内涵和意义: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和普及;科学方法的倡导、科学思想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弘扬;公民对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解及参与科技事务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囊括“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四大内容;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象是公众。总而言之,传统意义上的科普,更多聚焦于对科学知识内容和科学方法和态度的公众普及,旨在提升公众的综合科学素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余年各级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公众的综合科学素养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临时,从世界各国公众对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的理解与配合程度以及疫情防控的效果来看,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普遍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的功能细化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科普,通俗的讲,是科学与技术的普及。科普活动涉及到科普内容、科普对象和科普形式这三大主要方面。就科普内容来说,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内涵具有一定的差异。科学活动的产物是阐明自然现象的本质、特点、规律,即所谓理论成果;技术成果则被认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办法等,它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产物[2]。技术虽然脱离不开同时代科学发展水平作为基础,但技术本身的创新发展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公众对生产生活的应用需求,具有多样性、紧迫性和重叠性的特征。因此,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创新的发展则越来越呈现出快速更新的特征。相对于技术而言,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发现、新探索而前进的,科学和人类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演进、稳定却结果未知的过程,同时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先进、更精密以及更多形式的研究手段,也在促进科学向前迈进。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特征差异,在科学普及和技术传播方面也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科学研究在全社会中基本上属于小众创新的范畴,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科普为公众所知,从而扩展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但技术的创新由于其实用性属性,公众生产生活实践,解决方法和推广应用均需要公众的参与,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应用于公众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创新型国家,也前所未有地将科普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核心意义就是在不断推进公众科学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更着力加大在普适人群和特定专业人群中传播技术创新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提升公众参与技术创新的能力,激发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创新的灵感和热情,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有利环境。
加速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金属材料行业性科普体系
强化从业者行业科普,促进建成钢铁强国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达到历史最高点,从业人数高达421.68万人。虽然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去产能文件之后,钢铁行业从业人员数开始收缩,但从业总人数规模依旧在200万人以上。如果与钢铁行业上游以及下游加工制造等相关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累加,人员规模或将达到千万级。随着金属材料科技的发展,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已经逐步趋向订单化、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高科技密集型,金属材料科技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也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加速迭代而日新月异。相对于以往,现在的生产更加需要从业者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对前沿技术的了解,从业者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机理以及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技术在企业能否顺利落地,能否发挥应有效能。我国面向冶金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性科普刊物等虽然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重视,但从发行量及辐射面来说,与全面覆盖冶金行业从业人员还有很大距离。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和个人智能终端在全社会的普及为行业性科普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充分发挥原有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新媒体环境下面向冶金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性科普刻不容缓。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好行业性科普,首先要根据从业人员的现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结合不同从业人群所从事的岗位任务和所需知识与信息,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等信息手段,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建立针对从业人员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型人群的科普内容采集遴选机制,进而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设立专栏及根据点击偏好后台分析的方式,进行科普信息的精准投放推送,真正打通信息推送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举办创意竞赛、点子比拼等方式,吸引受众对于相关科普信息的关注度。
面向公众的金属材料行业性科普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金属材料作为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公众对金属材料的基本认知和知识运用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金属材料科技发展能效的发挥,也间接决定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家长对金属材料科研与产业未来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对公众进行充分的金属材料科普,特别是对充满前景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的宣传,必将激发青少年学习相关知识,进而投身金属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为金属材料科研和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
【繁忙的炉台】喻跃生
面向公众的金属材料行业性科普有别于面向冶金行业从业者的科普,一方面需要结合实时社会热点并根据需要引导的正确方向进行系统性和通俗化的科普内容组织,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树立专业化科普品牌,如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互联网站、电视和期刊纸媒进行同步关联设计,或者与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如网购、电商微商平台结合对相关产品进行与之匹配的科普信息推送。例如,购买一款不锈钢餐具,同步推送关于不锈钢特别是食品级不锈钢的相关知识。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快速兴起并蓬勃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新媒体在交互性、互动性、承载信息量与传播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使传统大众传播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也带动了科学传播的变革。金属材料科技创新知识与前沿信息的传播,在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更需要通过科普工作者的探索,构建形成了“传受一体化”的科学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建设和传播途径都需要进行重新解读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