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三“自”路径
2020-08-02陈爱华
陈爱华
很久以来,“幼儿园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幼儿园是否有能力建构课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工作者。园本课程建设受幼儿园课程改革大势影响,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各幼儿园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程样态。但不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园本课程建设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性的实践,或理念实践不统一,知行不合一;陷在一味追求建设园本“特色”课程的迷途;将静态课程文本的形成作为课程建设的终点等。
园本课程建设需要建立在教育哲学的思考之上,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基于园本课程架构的独特思考以及对园本课程创生的精准支持,我园在“幼儿100”园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中,形成“自然、自由、自主”的创生课程文化,促进师幼和新建园所的发展。笔者整理了几年来幼儿园园本课程孵化和成长过程,以期给同行提供有益参考和可借鉴的课程经验,对园本课程建设研究建立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一、坚守园本课程创生的“自然”心
儿童,是一颗蕴涵生命力的饱满种子;课程,是一方滋养生命的土壤;幼儿园,是一个为生命而存在的空间。当儿童与课程在幼儿园相遇,空间便有了生命的气息和生长的意义,我们应努力为种子的生长创造无限可能,给孩子一百种的世界,让每个生命灵动而有张力。
1.谨记课程建设的初心——为了孩子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儿童是自然之子,心中都有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要使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需要教师唤醒、呵护和引导。
儿童永远是课程的原点,永远是课程建设的目的所在。儿童成长的内在逻辑就是课程建设的实践逻辑。我们提出“给孩子一百种的世界”的教育主张和办园理念,确立“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幸福一生奠基”的培养目标,赋予“统整”“互动”“唤醒”的教育维度。“幼儿100”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儿童自然地生活,从容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2.找准课程建设方向——顶天立地
儿童哲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思维(即3C思考)。批判思维有助于实现儿童对已有认识的充分理解与正确评价。创造思维能帮助儿童在此基础上获得对事物新的认识。关爱思维则是对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动机的激发、过程的支持和结果的归纳。
“幼儿100”课程理念核心是“有趣的”“有爱的”“生长的”,其映射了我们的草根哲思。“有趣的”: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富有挑战的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或幼儿兴趣的活动。“有爱的”:幼儿在与自己、他人、环境的互动中理解“爱”的含义及美好。体验来自知识的真、人际关系的善,生活中的美。“生长的”:儿童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培养“会生活”的状态和“会学习、善交往、能创新”的能力。
3.敲定课程实施路径——顺势而为
诗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园本课程之“道”不是园本课程本身,而是园本课程的“运作方式”。园本课程创生,为园本课程带来了更多可能。高瞻课程、华德福、蒙台梭利、瑞吉欧等四大国际主流儿童教育理念,均彰显了“创生型”课程的幼儿教育本色,即同构共生、联结融通、动态开放、多样生长。
受瑞吉欧《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启发,“幼兒100”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而存在,它是在不断生成的事件,在教师、幼儿、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互动中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原有预设课程且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通过对系列探究过程活动之间关系的意义建构,探寻儿童内在的世界。
二、顺应幼儿生长节奏的“自由”情
泰戈尔说:“让儿童在爱和自由中飞翔吧。”我们以建设“自然、自由、自主”课程文化为目标,着力构建“活”的生态课程圈,以生活为背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幼儿有意义地玩,有目的地学。
1.随探究而生——变出来的精彩
我园自开园起就确立了“主题式”生成课程的模式,经历了“普适课程”的园本化改造,到现在独立构建开发“幼儿100”课程。在理论论证上得到高校专家的指导,在实践层面上,我们针对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努力探索进行破解。如中班班本课程《石头记》,幼儿发现园所里的石头并与其互动,从问石记——找石记——寻“亲”记——玩石记,以“石头”为主线引发了一场自发、自主、持续的探索,使得冰凉的石头在他们手里有了温度。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爱、理解幼儿,促使幼儿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好奇好问、多元表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生活相遇——我的生活我做主
生活是课程最广阔的背景和最丰富的源泉。基于“关爱思考”目标,我们引入“设计思维”,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寻常时刻变成契合幼儿特质的动态、开放的课程。
在幼儿园的角落里,秋天的大树产生树胶,引发“黏”的课程。幼儿从初探“黏”从哪里来,到寻找生活中的“黏”,再到“黏”的应用,甚至延伸到社会拓展活动我想“黏”着你。“黏”的魅力真是美妙,它来源于大自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课程有“黏性”,人与人之间有“黏性”,任何个体间都是有“黏性”的。黏,就是连接,而这也是我们课程中所需要的。
在“恐龙班的国庆节礼物”中,幼儿为祖国妈妈送出了三份生日礼物:制作生日蛋糕,种植国花牡丹,向着国旗敬礼。师幼从为祖国庆生的愿望出发,生成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幼儿则从这些活动中萌发了爱国情怀。教师立足幼儿生活的点滴,让课程有生活的基点;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让课程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与内容;让师幼协商的课程共构中有幼儿的声音。
3.和游戏作伴——让快乐点亮童年
“真游戏”和“真行动”是幼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探究尝试,享受体验的过程。“真观察”和“真支持”是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观察幼儿的行为,体会幼儿的感受,给予幼儿自我成长的支持。教师运用白描、绘画解读幼儿,理解幼儿,走近幼儿,整合现有资源和幼儿的需求,组织真实可参与的游戏活动。
在“双十一”漫天飞的包裹里,我们的课程悄然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小小快递员”游戏让幼儿乐此不疲,送快递——我帮老师拆包裹——工具大比拼——参观快递站——寄快递,幼儿和快递的故事不断延伸。生活给予我们各种各样的教育契机,也赋予幼儿许许多多的学习机遇。幼儿的发现,教师能引起重视;幼儿的兴趣,教师不嫌麻烦;幼儿的想法,教师不急于解决;幼儿的疑问,老师不随便回应。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游戏,支持幼儿实现自已在游戏中的各种想法,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的支持为幼儿搭建起不断前行的学习支架,让游戏活动不断在个体突破——集体参与的循环推进中,实现幼儿快乐玩、教师有效教的课程实施。
“幼儿100”课程有较丰富的实践样态,我们申请了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历程。60多个园级主题、40多个班本主题以及教师们的课程故事、观察记录、教育随笔和研讨活动等若干篇,展示了课程活动的生动样态。
三、迈向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行
教师是课程的关键。当我们决定踏上课程创生之路,理念的更新、行动的改变并不会一蹴而就。静下来倾听,蹲下来交流,慢下来等待,是课程之花绽放的法宝。“幼儿100”课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源自教师创造性工作,不断的专业发力,源自园长专业化引领,研修相随。
1.精神上引领
园长的思想决定幼儿园发展的品质。我们注重提升教师本质性思考的能力,用本质思维、进化思维和系统思维构建课程,形成认知模型的框架。园长的情怀影响着师幼的精神面貌,注重回归教育的“初心”——基于幼儿,成就幼儿的“童心”;排除纷扰,坚守教育思想的“静心”;与教师心手相牵,情感交融的“同心”,激励教师们不断前行。
2.管理上松绑
要幼儿自主,教师需自主。一是专业自主赋权,“你做,你说了算”!二是独立的批判性思考,“无关乎对错,只关乎思考”。三是给教师自主空间,鼓励教师行动慢下来,思想转起来,研究做起来。四是评价上自主,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课程上留白,放手课程班本化推进,发挥自主评价作用。
3.园本教研上支持
教师专业成长是课程游戏化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课程要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根本,实践反思能力是关键。我园通过“促、写、讲、做”四个方面引导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撰写课程故事、教育随笔、观察记录,坚持进行教育研究,在評价教师文案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将优秀的案例通过公众号进行分享。教师们静而生慧,慧而生道,使研究成为一种习惯,从职业“小白”快速蜕变为研究者。
除此之外,我园还自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度”教研,即调研分析有温度、教学诊断有深度、示范培训有高度、课题研究有厚度、主题过程指导有精度,教研工作月有安排,周有重点,每日持续推进。
立足幼儿经验,走向核心素养,重新发现课程,我们已渐入佳境。但观念的冲突、思想的惰性、实践的反复仍是拦路石。为使研究向更深处漫溯,主动学习、刻意练习、深度学习理应成为教师成长的三剑法。“为幼儿打造适合他们脚的鞋子”,回归生命和教育的本质,我们愿与幼儿彼此依偎、彼此支持、彼此关照,获得真正的自然、自由、自主的成长,共抵令人神往的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