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020-08-02徐梦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9期
关键词:零距离师生关系师生

徐梦娟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要想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新时代的学生独立意识强,他们对很多人和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相比起那種“居高临下”的老师,他们更喜欢能和自己“同学同玩”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你、喜欢你时,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多一些“零距离”接触,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和学生“保持距离”,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发表看法的环节,而自己也要走到学生身边,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加入他们的讨论,与他们融为一体。这样不但可以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放下对教师的防备心理,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记得在上《种瓜得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假如你掌握了转基因技术,你最想干什么?”笔者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自己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并与他们激烈地“争吵”了起来。课堂上看起来“吵闹”无比,但效果却出奇地好,他们的很多想法都让人惊喜不已。而更令笔者惊喜的是:课后,他们与笔者对视时眼神不再闪躲,有时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建议也能大胆地告诉笔者,他们明显更愿意和笔者接近了。笔者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在慢慢靠近。

二、摈弃“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几千年来,“师道尊严”一直是横在教师与学生心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它严重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没有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师生之间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谈不上进行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打球、聊天、做游戏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自然而然就会卸下对老师的心理防备 愿意和老师沟通,而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生活,去体验学生、感悟学生、聆听学生,从而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笔者教过一位女学生 ,她的性格非常孤僻内向,从来不和同学打交道,也从来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有一次,他们课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们都热情地邀请笔者当“老鹰”,笔者愉快地答应了。这时,笔者看到站在角落里的她,计上心来,大声说:“我们请XX来当‘母鸡吧,你们看,她这么高,一定能保护好你们的。”学生们都愣了一下,很快会意过来,都热情地邀请她。在同学们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扭扭捏捏地站在了队伍的前面,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游戏进行了一会儿后,她不知不觉地放开了,动作越来越灵活,儿童特有的纯真笑容罕见地挂在她的脸上,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从那时候开始,她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奇迹般地慢慢好了起来。可见,只要抓住时机,在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文字传情,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教师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就要多了解学生,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写信是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但却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小学生年纪虽小,但自尊心强,如,当面批评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怨恨心理,而书信能搭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如,笔者班上学期从广州某小学转来了一个学生,他不仅穿着与班上同学风格不同,还把沉迷网络的不良行为也带到了班里。笔者多次与其家长联系,不仅效果不明显,还令他产生怨恨心理。后来在其写的作文中,笔者发现他其实也知道不该沉迷网络,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笔者就抓住时机,在作文后面写了一段话,鼓励他要从网络中走出来。后来我们就用书信交流了起来,渐渐地,他竟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由此得到启发,后来笔者干脆在班里设置了一个信箱,鼓励大家 多给老师写信,把平时不敢当面向老师说的话写下来,内容不限,可以针对班里的某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对某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班级的建设提出建议,还可以向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畅谈自己的理想……就算再忙,笔者也会一一给他们回信。通过书信交流,笔者感觉到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了,师生之间越来越容易沟通,彼此之间更加信任,而笔者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重温了一遍学生时代的感受,更懂得去理解、尊重他们,知道该如何去教育他们。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吸收,更是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只有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我们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采取适合的方法,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多创造各种途径,多与学生 “零距离”接触,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零距离师生关系师生
和党旗零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与“明星”们零距离
麻辣师生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