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2020-08-02

意林·少年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莎行词牌名词牌

虞美人

倾诉衷肠专用,传说虞美人花听了它会舞动花枝。

词牌档案

楚汉相争,乌江边,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他心疼跟随自己南征北战七年之久的虞姬,劝她另谋出路。虞姬深得项羽喜爱,常即兴创作词曲,并且以“虞美人”作为曲名。

在项羽劝她离开的这一晚,虞姬边唱歌边舞剑,只是到了最后,她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了鲜红的花。她的节烈令人钦佩,后人便给血土中长出的花起名“虞美人”,“虞美人”也逐渐演化为词牌名。为《虞美人》奠定哀伤基调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让这词牌多了个“一江春水”的别名。

沁园春

被调侃得多了,便成了曲;大佬来填词了,便成了流行歌曲。

词牌档案

沁园本是一座园林。汉明帝刘庄曾带女儿刘致到沁河游竹林,刘致十分喜爱这里,明帝就在沁河旁建了座园林,名为“沁园”,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到了明帝第五子汉章帝时代,外戚干政、宦官当道。外戚大将窦宪看上了沁园,就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买下来。后来汉章帝得知窦宪夺园的事,严厉斥责了窦宪,并勒令他归还沁园。

这事被之后的文人反复拿来调侃,渐渐地,还创作了一首曲子,就叫《沁园春》。加之大佬苏轼填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等词,《沁园春》有了标准模板,很快成为宋代一大流行歌曲。

念奴娇

唐玄宗时期当红歌手念奴“同名专辑”。

词牌档案

念奴是一名歌女,而且是歌者中的佼佼者,地位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

据说唐玄宗每年会有几天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宴会热闹非凡,但宾客太吵闹,宫廷乐师们的演奏声都被掩盖了,实在是美中不足。此时,唐玄宗就会让高力士请出念奴来唱歌。当红歌手一出场,全场都安静下来。

歌唱得好,还有皇帝这样的顶级尊贵ⅥP用户,念奴得以推出“同名专辑念奴娇”。词牌名为“念奴娇”的曲子,“其调高亢”,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收获了古今无数人的点赞。

水调歌头

過于优秀怎么办?是时候独立了。

词牌档案

“水调歌头”可以望文生义,是与水有关的一首曲子。隋炀帝在开凿京杭大运河时,自己谱了首曲子,叫作《水调歌》。《水调歌》发展成了传唱不衰的名曲,直到五代仍在传唱。能够传唱四五百年的乐曲,放到现代,想必也能霸占各大音乐榜单。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或许这段特别动听,人们常将它截取出来填词,另倚新声,新曲便名为《水调歌头》。渐渐地,《水调歌头》“单飞”成功,独立成为词牌名。

踏莎行

来呀,踏青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词牌档案

相传北宋时期,大臣寇准在暮春的一天出门踏青。那天春光明媚,寇准脑子里突然冒出唐代诗人陈羽的诗:“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他立即提笔写了首词,名字就是《踏莎行》,还让乐工来演唱了一番。

适合踏青的曲目《踏莎行》就这么诞生了,晏殊、欧阳修等大佬都填过词。让它成为千古绝唱的是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浣溪沙

真正的美,不仅沉鱼落雁,还能令山河动容。

词牌档案

浣溪沙源自“西施浣纱”的故事。西施在河边洗衣服,水里的鱼儿看见她的倒影,被迷得忘记了游水,沉到河底,“沉鱼”就出自这里。只是西施的命运并不好,她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自己却不知所终,有人说她沉江而死,也有人说她回到浣江终老山林。

乐师们将她的故事编成曲,《浣溪沙》成为唐代教坊的流行乐曲之一,并逐渐演变成词牌名。填《浣溪沙》词的最佳选手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思索宇宙人生的哲理;佳作还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豪迈又乐观,令人振奋。

《浣溪沙》的美,或许恰如西施,可以委婉含蓄,也可以豪迈壮烈。

后来词不断发展,词牌与词的关联不再紧密,一些曲调也渐渐遗失。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挖掘过往的人与事,也可以通过新的创作继续传唱这些动人的词句。

熊微波摘自《课堂内外》

猜你喜欢

莎行词牌名词牌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踏莎行
踏莎行·留守妇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
视觉化框架下宋词词牌名英译研究
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