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的探索
2020-08-02刘小艺
刘小艺
小学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算术和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概念教学,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数学概念给学生展开思维训练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愿意深入学习和思考。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实际生活问题给学生引入数学概念,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些生活问题,然后利用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如在上课时听到铃声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几点了,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时间。然后教师在过几分钟后再次询问学生几点了,这时学生会立即看着墙上的钟表说出答案,教师可以就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和学生具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渗透时针、分针、秒针的具体概念和相互转换关系,还要进一步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如在一个学生精确地读出钟表后,教师让其他学生读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通过延伸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了解,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去运用数学知识,從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反向思维来培养学生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摒弃定式思维,敢于和勇于突破自己,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课堂内容真正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延伸,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刻度的认识”时,教师要先设计好教学方案,并依据方案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讲清楚基本数学概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再给学生讲解有关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些生活问题情境给学生延伸学习,如可让学生用尺子去量某本书的厚度,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会轻易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如果尺子断了,没有了零刻度,那么如何测量物体呢?学生纷纷思考起来,这时思维敏捷的学生提出可先确定起始刻度,然后把测量的刻度与起始刻度相减。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想法,教师要予以高度赞赏,然后顺着其想法延伸教学,给学生出问题:如果刻度不够用呢?引导学生去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学过便忘。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总结和复习,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解读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利用思维导图来给学生呈现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能有新的收获。
如在期末的总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运用进行综合复习,可先问学生这学期大概学了些什么,学生纷纷给出答案,如有的学生说学过钟表,有的学生说学过刻度等。但由于时间较长,学生的记忆比较混乱,难以说出所有的数学知识。对此教师给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增加一些提示性的内容,如用画的钟表来代替真的钟表,用尺子来代替刻度,用秤砣来代替重量等,既要给学生展示学习过的内容,也要避免直接给学生答案。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来说出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学生也可以自己补充一些新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机应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概念里面的隐含内容,从而在扩充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发展思维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