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铺陈语文课堂的底色

2020-08-02陈红卫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悟丁香语文课堂

陈红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笔者以为,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文本、对语言的品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品读就是要让学生以品味的方式,洞察文本的表达思路,领悟文本语言的内涵,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使得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一、促进品读的动力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内涵的开掘和思想感知的体悟上,却淡化了对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都是学生综合性能力生长的重要资源。

比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文,作者从丁香花写到丁香结,并通过对古人描写丁香诗句的质疑,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这篇课文时,如何才能让学生参透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呢?笔者以为可以从题中的“结”字入手,引领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链接生活,并进行质疑:丁香是什么样子的?丁香结与丁香花有什么不同?丁香结有什么特殊意义吗?这里的“结”与生活中常说的“结”有什么不同呢?有了这样的质疑,说明学生对课文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已经初步认识到这并不是一篇纯粹的状物类文章,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志向的文本。随着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整体性把握,并着重聚焦于课文中描写丁香结的语段。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对比古代诗句中对丁香结的定位与作者表达出的人生志向进行体悟与思考,从而对课文最后一段“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评价。

二、激发品读的情思

很多教师都已认识到语文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常常在课堂中设置多元化的朗读方式来体验情感,品味内涵。事实上,要想真正把书本中的语句读好,就需要将文本的语言内化到自己的心底,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状态中美美地读、深入地读。

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上册《灯光》一文时,作者开篇就写“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很显然,这是一句带有鲜明意味的话,但如何才能洞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呢?笔者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并组织多维度的探究与实践。首先,从表面上看,此时已经建国,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是国家强大繁荣的标志;其次,结合作者回忆的故事进行探究,正是有像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才换来了这么祥和的灯光。笔者引导学生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与实际生活中的燈光进行对比,让学生真正懂得课文开头“感到光明,感动温暖”所蕴藏的深意。

三、延展品读的实效

阅读是需要动脑思考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多元化感知。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扎根于文字的土壤,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的内涵,在领悟语言文字表达精妙的同时,促进他们语言素养的发展。

比如,鲁迅在《少年闰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写:“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样的语句,不仅将一个聪明能干的小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重要的是将一个狡猾而灵活的猹映入读者的眼帘。在教学这一段文字时,笔者就采用了品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品析中对“捏”“刺”“扭”“逃”等词语进行感知,并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从文本开发的视角关注了文本表达的内涵,通过自主辨析、对比涵泳等手段,提升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敏感程度,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不再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储备一定会丰富,认知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能全面提升他们内在的素养。

语文课程是由具有生命活力的语言文字构成的,一旦缺失了语言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语文课堂就应该在浓郁的氛围中体悟与思考,借助文本语言的品味和涵泳,引导学生享受文本语言的魅力,体悟课堂与众不同的愉悦感,从而为夯实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猜你喜欢

体悟丁香语文课堂
永远的丁香
丁香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丁香本马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