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习得效果
2020-08-02李大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重视“健康”教学理念。在教给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理念、健康学练、健康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让他们享受健康的人生。
一、理论教学,掌握健康知识
1.课内传授,掌握健康知识
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不可或缺。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认识体育与健康理念对人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生的重要意义。如,《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初步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等内容;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编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一至水平三)和《體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水平四)中也安排了专门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单元。这些课程安排充分说明了系统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相对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学习,做到快乐运动、科学健身、健康成长。
2.专项讲座,掌握健康知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论文化素养、健康素养还是道德素养,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青少年具有好奇、叛逆、模仿等心理特征,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他们的“好奇”点。如能正确引导他们,则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通过专项讲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其掌握健康知识,促其健康快乐成长。如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六年级女生的生理特征,专门聘请健康专家对她们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通过专项讲座教育,使她们了解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克服好奇心理和畏惧心理,有利于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课外实践,渗透健康知识
1.阳光课间,融入健康知识
阳光大课间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渗透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运动。如笔者在开展“‘体育2+1项目与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效结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时,就通过对学生进行特长项目培养的开展,渗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特长项目选择,让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特长项目重新组合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特长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健康知识习得于无形中。
2.训练竞赛,渗透健康知识
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而训练竞赛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更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这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训练竞赛不仅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更加自信、勇敢、机智,还能培养学生间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最终实现技能的提高,达到健康知识的掌握。通过组内教学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能力,还能让其在比赛中学会正确对待胜负并总结经验。对于输球的学生让他们在失败中检视、反思与体悟,在寻找运动技能差距的同时增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对于获胜的学生则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戒骄戒躁。这样的磨炼在提升他们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抗挫能力,让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将健康知识渗透于无形中。
——李大健(江苏省连云港市久和小学,22204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