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子过敏”羁绊中年人

2020-08-02刘巍巍

杂文选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晴同学聚会公婆

刘巍巍

中年油腻男、中年老母、中年危机……眼下,社会上关于“中年”的特有名词层出不穷,无不折射出中年群体面临的巨大身心压力和诸多现实无奈。尤其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攀比,令不少中年人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有人感慨:“一到中年苦难深,最怕最坑是比拼。”

“公婆身体不好,可以选择出钱”,“条件不好,可以选择出力”,“如果身体和经济条件都不好,可有些尴尬了”……中年闺蜜聚会,公婆是绕不开的话题。

每到这时,三十六岁的小晴(化名)总显得有些落寞。“我们夫妻二人是从西南山沟里走出来的,老人在乡下苦巴巴守着几亩地,自己填饱肚子都难,哪来精力和财力支持我们!”小晴善解人意地说。可环顾身边不少同龄人,她还是难免觉得低人一等。

“常听同事说,我家宝宝的爷爷奶奶可‘懂事了,孩子还没放暑假,就早早把出国游学的费用准备好了;家里生了二胎,原来的小轿车有些挤,我老爸二话不说,就帮忙换了辆SUV……”小晴坦言,这些看似无意的闲话家常,其实是在不动声色地较量。

四十六岁的公务员王某是个正处级干部,事业春风得意,却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孩子老实憨厚,学习成绩却不行,我是三天两头被老师‘问候。同事朋友聊天,他们家的孩子又是竞赛拿了奖、又是钢琴过了级,甚至被国外一串大学抢着录取……”王某说,每到这时,自己虽然满脸堆笑,随声附和,心里却清楚,“人家一定在想,别看你是领导,人五人六,可一提孩子,比谁都怂。”

上比老、下比小之外,对物质条件的比拼,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位外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听说同学聚会头就大。只要聚到一起,男的就谈当了多大的官、月收入多少、买了多大的房子、开什么豪车;女的就比谁丈夫有本事、谁刚从国外旅游回来、买了什么限量版包包……“失去了青春的怀念情感,多了物质的计较和攀比,同学聚会一年比一年令人失望。”

一位女性朋友看到别人夫妻俩穿着貂皮大衣,也毫不犹豫花五万多元买了一套情侣款。去年孩子上学,为了不让孩子丢脸,她又换了一辆新车。虽然家境不错,但这样折腾下来,不仅没有存款,还欠了近二十万元的贷款,可谓“被攀比的人生伤不起”。

一位媒体评论人士说,中年群体中攀比风愈吹愈烈,相当部分原因在于以七零后、八零后为主体的中年人久贫乍富,对面子格外介意甚至敏感,使部分中年人在关注自身需求满足的同时,更在意外界评价。

从吃穿用度到日常消费,从财富积累到学位学历,从职级职位到收入待遇……人到中年,难免相互比较,而一旦走入盲目攀比的病态怪圈,则容易内心失衡、陷入迷茫。

拒绝攀比,重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尊重。很喜欢一句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其实,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一味不切实际地拿别人的生活方式来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或拿自己的生活观念去衡量别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成熟的表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有别人的精彩,自己有自己的特色。

拒絕攀比,贵在涵养健康心态。有差异就会有比较,良性的竞争离不开必要的对比。但是,倘若一味攀比,则容易心为物役,甚至变得鼠目寸光、不顾大局。生活中,一些中年人苦心攀比职务晋升的速度,而现实中,受能力、机遇等情况影响,职务升迁不可能如心所愿。放下攀比之心,正视并享受现状,才能以平常心安享生活。

人往高处走,无可厚非,但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满足,盲目攀比、过度跟风,则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做人做事,要懂得知足与平和,学会宽容,并接受不完美,同时无需太过介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低调而自如地活在世界上,是经历过沧桑的中年人应该拥有的智慧和修养。

【原载《党员文摘》】

插图 / 攀比 / 佚 名

猜你喜欢

小晴同学聚会公婆
母亲节奇遇记
学句子画四季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春节高中同学聚会
勤奋的蜗牛
“大吃一井”的阿毛
老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
啥时该出席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