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亏钱,不要错过良机”
2020-08-02郭楠陆玲
郭楠 陆玲
苏世民,英文名Stephen A. Schwarzman(音:史蒂夫·施瓦茨曼),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黑石被称为全球私募之王,截至2020年3月31日,黑石资产管理规模高达5380亿美元。
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3月在中国出版。在序言之前,为此书做推荐的人,是一串响亮的名字,周小川、马云、许家印、马明哲、马化腾、傅玉宁、陈东升、张近东、张磊、张一鸣等。
这几乎是一部商业领域珍贵的纪录片。在过去数十年的生命里,苏世民经历过年少迷茫,在华尔街锻炼成长,有勇气去创立新的事业,恪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安稳度过金融危机,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他的故事,不仅仅关于金钱。
就像苏世民所说,要善于研究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
从零开始的黑石传奇
从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毕业时,苏世民给自己做了前瞻的定位: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从无数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传送给世界。
苏世民的第一份工作在帝杰证券,但是干得并不如意,之后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
在哈佛商学院的经历让苏世民确信,尽管在帝杰的开局很差,数学不够好,但能够发现模式、感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他适合做金融。
1972年,苏世民再入华尔街,他选择了雷曼兄弟。在这里,投行新兵经历了痛苦,也得到了所需的教育,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为人生打基础。
1979年,苏世民成为雷曼兄弟合伙人,负责兼并和收购业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朋友。苏世民在书中写道:“如果你以一所优秀的學校或一家大公司为起点,与你们这一代最优秀的人交往,你将来就会不断地再次遇到他们。”
比如彼得·彼得森,雷曼兄弟CEO,后来与苏世民一起创立了黑石。还有杰克·韦尔奇,当时通用电气的年轻高管,在苏世民未来的募资中提供了支持。
1985年,苏世民38岁,在华尔街年轻有为,却遭遇了事业上最大的变故,他不得不离开雷曼兄弟。
筹谋良久,他和彼得·彼得森各自拿出20万美元,一起创立了黑石集团,专注于并购、杠杆收购和其他新业务线。
两位投行高管的创业之路起步并不容易,他们在《纽约时报》发了一整页广告,发出数百封信,然而未换来一单生意。
但苏世民没有放弃。1986年,黑石开始募集第一只并购基金,苏世民的目标是10亿美元,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在衡平保险,投资人第二次见面时已经不认识他;在达美航空,投资人仅仅为了见见华尔街知名人士;而在保诚集团,CEO三明治没吃完,就决定出资1亿美元。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这是苏世民的投资圣经。
黑石的首单LBO是收购钢铁公司USX旗下的运输业务,钢铁行业、名不见经传的黑石,大多数银行都退避三舍,最终化学银行提供了资金,这个项目的总投资回报达到了26倍。
苏世民不是神,他的故事也有不少遗憾。在黑石成立早期,彭博创始人迈克尓·布隆伯格希望能够得到投资,但黑石错过了这一创造80倍回报的机会。
苏世民,英文名Stephen A. Schwarzman(音:史蒂夫·施瓦茨曼),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图/ 受访者提供
交易员拉里·芬克曾加入黑石主导证券交易,苏世民称其为11分人才。遗憾的是,由于市场变化以及股权上的争执,黑石金融管理公司最终被转让,改名黑岩(BlackRock),也就是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
“出售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决定,责任在我。”苏世民在书中承认。
黑石越做越大,“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苏世民认为。2007年,黑石以每股31美元的价格上市,公开募资超过40亿美元,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上岸。
苏世民在华尔街已经看过无数大风大浪。如何在市场起伏中活下来,苏世民给出了他的投资原则,“不要赔钱!!!同时,不要错过良机”。
如何规避风险,稳赚不赔?2007年初,黑石完成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EOP的收购,这笔高达390亿美元的交易达成当天,苏世民决定立刻转手,随后两个月内出售近300亿美元。
市场炙手可热,危机也隐藏其中。2007年2月,房地美宣布不再购买次级抵押贷款,此后贝尔斯登银行两只基金陷入困境,美林、花旗宣布亏损,金融风暴来袭。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永远忘不了这一天,苏世民的老东家雷曼兄弟破产。此时,苏世民调用了全部的银行信贷额度,准备过冬,同时伺机收购。
书中记录了苏世民与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通话,他向保尔森建议,政府需注入海量资金让市场回归冷静。10月3日,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终于通过。当全世界仍在关注能否挺过危机,苏世民公开表示:“金融危机结束了。”
危机过后,2012年,黑石第六只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规模达到了151亿美元,到2019年,黑石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了5000亿美元。
“市场具有周期性。”苏世民在书中写道,他在职业生涯中曾亲历过七次大规模的市场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年-1992年、2001年,以及2008年-2010年。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年近七旬的苏世民遇到了职业生涯第八次危机,他将如何应对?答案在近日《财经》记者对苏世民的专访中:
利用好危机
《财经》:您经历过数次衰退,如何看待这次疫情黑天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危机,经济活动如何恢复?
苏世民: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市场周期。毫无疑问,这次的冲击影响深远。此前,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自愿停止过如此规模的经济活动,而这一决定注定影响深远。但我相信,世界各国将度过这场危机,经济增长率也将大幅提升。目前各国政府正采取重要措施,以避免更加严重的情形发生。
《财经》:您在书中说,“作为投资者,我已经习惯于危机的出现,不仅学会了应对危机,还学会了为自己和客户制造危机”,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又如何利用好这次危机?
苏世民:对于公司或投资者,我的建議是首先应当关注公司或所有被投企业中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与团队紧密合作巩固现有业务并帮助他们应对当前的危机。然后,从当前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创新或投资的机会。
《财经》:经济增速回落后,我们如何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苏世民: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下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对中国来说却是史无前例的。但我相信,全球将一起克服这场危机,我们将看到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中国具有天然优势,这将使它再次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财经》:您参与了中美贸易谈判,目前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在疫情冲击之下,未来关系会如何发展?
苏世民:2020年1月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中美两国各自忙于应对国内疫情带来的挑战,后续阶段的贸易谈判进展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解决所有贸易紧张局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
《财经》:中国是制造业强国,疫情之后,很多人担心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以及更多企业加速外迁,您如何看这种趋势?
苏世民:关闭边境作为疫情防控的一部分,使得很多公司遭遇了供应链中断,这表明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可能非常依赖中国或另一个国家。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再平衡,但这只是个体企业希望减轻风险的反映,而不是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声明。
《财经》: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例如华为、中兴在5G领域的突破,越来越多资金投入芯片行业,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
苏世民:中国在这个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5G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将带给中国长远的利益。
人工智能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这源于我与马云的一次对话,马云当时提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分析,商界与学术界领袖存在广泛分歧。这最终使我将人工智能作为我近期慈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立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在牛津大学新成立的苏世民人文中心,都将继续探索这些相关话题。
黑石最好的时刻尚未来临
《财经》:在过去投资案例中,您认为最值得分享的成功和遗憾的案例是什么?
苏世民:我对于黑石的很多交易项目都非常自豪,同时也对我们在整个投资过程中展现的黑石模式的一致性引以为傲。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交易案例是黑石于2007年秋季以260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希尔顿酒店是全球最知名的酒店品牌之一,我们对改善和拓展酒店业务(包括国际业务)的机会感到兴奋。但是,在交易完成仅几个月后,全球金融危机就让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在危机期间,我们通过计算认为,希尔顿的价值比我们初始投资时下降了70%,但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的模型非常适合让我们度过这一类市场周期。尽管受到媒体和其他人士的批评,我们仍在推进我们的公司转型计划,我们将酒店的房间数量增加了一倍,实施各种节能计划,并努力改善公司文化。
2018年,距我们最早投资该酒店已经过去了11年,我们将该业务进行了出售。很明显,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回报。这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交易,我们的投资者从中获益颇丰,同时被投企业经过我们的改造(与运营)也变得更好。即使在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对希尔顿的投资也证明了黑石模式的力量。
如果说遗憾的话,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黑石对一家名为埃德科姆(Edgcomb)的钢铁公司进行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投资,使我们的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向我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告诉我,这是一笔伟大的投资,但另一位同事警告说,该公司存在缺陷。我选错人了,交易完成后不久公司就分崩离析。尽管当时对我而言这不啻一场巨灾,但它也迫使我彻底重塑黑石评估交易的流程,这是我们在随后数十年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财经》:黑石擅长房地产投资,如何看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加大在中国地产行业的投资?
苏世民: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对那些顺应发展趋势的投资主题很有信心。例如,中国的电商发展会衍生出很大的仓储需求和物流需求。我们认为这两个领域有着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遇。在中国,我们在核心物资集散中心拥有仓储物业,我们把这些物业租给了头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中国的科技公司。我们还关注中国甚至亚洲甲级写字楼,市场对它们的需求依然强劲。
《财经》:您在书中说,黑石最好的时刻尚未来临,您给黑石规划了怎样的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
苏世民: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是一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并将继续保持下去。黑石的一大代表性特点是:我们始终在寻找有前景的业务领域,我们认为这不仅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吸引力,还将有利于公司整体的智力资本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现有的各项投资业务,并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财经》:在当前的环境下,您的新书可以为企业高管或者其他中国读者带来哪方面的启发?
苏世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在过去30年将黑石集团打造为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部分经验是从我的成功中学到的,但更多的是我一生中犯的各种错误总结而成。新书中有关识别机会,管理风险,吸引人才,建立内部文化和回报他人的经验,可以帮助任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成功,无论他们追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