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后

2020-08-02沈卿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浮冰水面

沈卿

/原题回放/

请你以“门开了”开头,以“门关了”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最少不低于600字;③文体不限。

/文题解读/

◎向    浩·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门开了”“门关了”。这是一道基于活动理论下的作文题,它包括写作活动、写作任务和写作情境。同时它是一道既可激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又可激活学生想象的作文题。为了避免学生在写作时信马由缰,肆意驰骋,因此规定了想象的边界。

“门”,其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具体的门,例如自家的门,例如老家的门,例如唐诗中小叩的“柴扉”,例如历史上的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玄武门”……同时也可以是抽象的各种“门”的概念,例如“心门”“国门”“时代之门”……不管是具象的“门”,还是抽象的“门”,都会有很多新奇的和深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又是“后事之师”,都是隽永的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门”的变迁说说门内门外的故事。

“开”和“关”,既是时间节点,也是辩证逻辑,在“开”与“关”的闭合之间,我们的阅历在增加,我们的思考在纵深,我们的人生体验在丰富,这就是成长。

讲讲关于“门”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一关和一开之间,那里发生了什么……

/作者自画/

初中萌新一枚,外表恬淡,然内心常纷繁;素习古筝,略通音律;且练芭蕾,未及曼妙之姿;向往世间所有美好,喜静,喜天籁之音,尤喜一切直击心灵的文字。

门开了,一扇木质的毫无特点的门。我从中看去,是白茫茫的一片,来不及再回望一眼,门便消失了,似乎它本没存在过一样。

我呼吸着,在这个地方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接着一阵响声,从我脚下传来的。我急忙低头,发现脚下的白色板块在崩裂,一瞬间感觉头晕目眩,跌倒在“地”。

好一会儿后,我重新站了起来,眼前的景象已经换了一番,不再是白茫茫的了,或者说,至少已经有了些其他的颜色。我正坐在一块浮冰上,周围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浮冰。它们漂浮在无一丝波澜的水面上。阳光打在它们身上,以融化的方式将它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它们似乎是这单调景色中唯有的鲜活。

远处有几座看不太真切的山,但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一块房子大小的浮冰之上移动的东西。是北极熊!这认知差点让我惊掉下巴。它似乎抬头看了我一眼,接着又低下了头,继续走着。看着它因走动而撑起皮肉显得格外突出的骨头——这是一头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它走着,一步一步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低头寻觅着,有幾次萦绕鼻尖的气息就要令它欣喜起来了,抬头一看前方冰冷的海水,头又垂了下去。又一次希望破灭。

渐渐地,有两个几乎与冰雪融为一体的小团子并着出现在视线中,时不时跳几下,憨厚可爱的模样令这冰天雪地多了几丝暖意。可本该处在活泼好动时候的它们,并肩沉默地走着,小小的头低垂着,与走在它们前方的母亲如出一辙。

再走几步,便又走到了浮冰尽头。成年北极熊没丝毫犹豫,再次跳下了水。它早已麻木——看着被浮冰分割成一块块的海——或者说是被海断成一块块的冰。它的身影时不时被水覆没,后边它的幼崽似在推搡,又像依偎在一起。最后看着母亲越游越远,还是不得不一前一后地跳下了水。而自始至终,母亲也从未回头看过它们一眼,仅是麻木机械地游着。再上浮冰,下浮冰……不断重复。在冰上时,母熊抬头看着远方,我顺着它的视线望去,一块浮冰正在断裂,巨大的声响震动了我的心……三个在周围冰雪相映衬下黯然失色的身影,在这过早消融的冰雪所筑成的迷宫中彷徨,渐行渐远。我心底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酸楚,无法解释,略感疑惑。

渐渐地,我感到身下的浮冰在移动,并且越来越快,仿佛就要飞起来了。不出我所料,原本一块坚硬沉重的浮冰,突然成为一朵柔软轻盈的白云。它漂离了水面。伸出头,下方是被阳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的浪花唱着歌,隐约还可见几群鱼,在水下一同欢腾着,连带着我的心,也飞上了那云端。

云仍在前进着,载着一位没有目的地的乘客。

一片不深的海域,较之前相对浅淡的颜色可以看出。我伸出大半个身体,想看个究竟。云似乎知晓了我的想法,缓缓降下来,慢下来,直至紧贴水面。我眯着眼努力看清,还是一片模糊。我试着用一只脚触碰水面,却一不小心滑了下去。

我一只手扒住云,祈祷这有用,一边向下望着。我在水中很轻易地睁开了眼睛,可水中的景象却让我后悔睁眼。

这儿曾经应该是一片繁华的“都城”,“居民”们都相对安定地生活在这里,每天为着“生计”而奔波。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令无数个五彩缤纷的珊瑚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灰白色?又是什么令活泼可爱的鱼儿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忙着逃难的市民们来不及诉说这一切,只得带着一身的疲惫与不解,在这广大而充满未知的蓝色世界闯荡,来不及回望。章鱼也走了,它不愿自己的身体变成那样悲伤的灰白色,在这孤寂的死城中飘荡。是啊,死城!珊瑚无言地看着这一切,看着自己最重要一部分,随着温暖水流漂走,无力阻止,它闭上了眼,心沉了下去……

我猛地从水里抬头,大口呼吸着,擦去脸上的水,无力地将心知肚明的疑问埋藏,粉饰太平,哆嗦着爬上云。

再次缓缓启程,再也不敢回头看一眼。

我发现云有些不对劲,它不再是之前那般洁白了,它……它也许要换种形式陪我旅行了。速度不减,可我能感受到它的吃力,它喉咙中的喘息声。大片大片的乌云聚集在一起,它们欢迎着这位新来的同伴,等待着与它一同成为渺小、平凡却伟大的雨滴。

我感受着云的艰难,它本就储存了很多水分,再加上我,确实令它更加不易。于是,我便转身跃下了云,好令它能与它的同伴汇合。

我沉入了水中。一开始,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水中暗了些,大概是风暴快要来了吧。可是,我越来越感到一种无名的压抑,从后背爬上来,沉沉地压在我身上。我听到了血液流动的声音,眼前也模糊起来,意识早就不知飘到何方了。几个模糊的黑色身影缓缓地动着,将我的注意力又唤了回来。

从体形上,可以判断出它们是一群鲸,不确定是哪种鲸。但我可以感受到一种情感,在水中流动着,只是还不太能分辨得出。它们互相用嘴抚摸着对方,缓缓游动,离我越来越近。这时,我才看清,有一只鯨鱼的嘴旁贴着一只小鲸。它是多么小啊,与母亲那庞大的身躯一比,简直像一个精巧的娃娃。再走近些,我惊奇地看到,它竟是被母亲衔在嘴边的,身体随着母亲的游动产生的水流而轻微晃动。

母鲸仿佛接受不了孩子离去的事实,最先唱出那凄哀的挽歌。其他的鲸鱼也随之唱出了自己的悲伤,这心碎之声在水中聚至一处,若是靠近,真是要落下泪来。它们三三两两地靠在一起,互相安慰,隐去眼角的泪。唯有母鲸,它还在四处寻找着,孤独的背影令人动容。它疯狂寻找着它幼小的孩子,它坚信孩子只是躲了起来——没有理由不令它这样坚信,它没看见孩子已经开始腐烂的身体。

我不解。为什么会这样?抬头,视线随着母鲸一起上升,在它身旁,几个塑料包装袋在水面上漂浮着。心一沉,脑中便毫无阻拦地翻阅起来,在那一瞬间,一些场景清晰涌现在我脑中。海龟,误食了以为是水母的塑料袋,却不知那漂浮着的柔软的“水母”,是死神派来的使者;海鸟,脖子上套满塑料制品,一呼一吸都是痛苦的磨难,它不解,它仅是扎入水中觅食;水母,垃圾缠上了它长而美丽的触手,自此,再也不能在阳光下折射出美丽的光……我终于在脑中翻到了那一页,冰冷无情的文字,叙述着那样残酷的事实:许多幼鲸,因喝了母鲸带有海洋垃圾所产生毒素的奶,最后中毒而亡。而鲸的情感十分丰沛,恐怕无人能体会这个小生命的逝去给它们带来的悲痛。

我看着母鲸,它和其他鲸一起,缓缓向深海游去,游得很慢,无尽的悲伤拖住了它们的脚步。它们的身影黯淡了,黯淡了。可还是能分辨出它嘴边那个小小的,乳白色的,那个曾经短暂鲜活过的生命,而如今仅剩的躯壳。

我静默着,我想我没有给它哀悼的权利,甚至有可能就是我,令这个小小的生命永远离开。海水停止了流动,在这里,只剩下了鲸的悲鸣,穿梭在水流中,久久回荡。

我抬眼,又看见了那扇门,木质的,没有特点。我走了进去,里面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刺痛了我的眼睛。回过头,只来得及最后瞥一眼那片深蓝。

门关了。

(指导老师:黄惠霞)

写作背后的故事

经老师和同学推荐,闲暇时观看了《蓝色星球》《动物世界》等纪录片,加上阅读《狼王洛波》《被放逐的狮王》等动物小说,我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它沉睡着,等待着某一天,一缕阳光都透着喜悦的清晨,萌出小小的芽儿来。经年累月地灌溉,它渐渐成长。尽管无数的坏消息让它无措,但它仍然努力生长着,想着用自己嫩绿的叶子为世界添一份生机,还盼望有朝一日能结出香甜的果实。我借助许多优秀的作品,慢慢编织出一个蓝色的梦。现在,它还看不出来什么,还只是一片纯粹的蓝色,像拥有充分光照的浅海,轻轻荡漾着,偶尔激起几朵浪花。

猜你喜欢

浮冰水面
Pollution reaches new height 污染到达新高度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浮冰区船舶冰阻力研究
中国造破冰船首航南极首在南大洋浮冰区航行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冰水两相流中浮冰运动特性研究
独角鲸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