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乔木与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探讨

2020-08-02杨婕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工作胡乔木改革开放

摘 要:胡乔木同志致力于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党的思想,胡乔木同志的一生都在为党的新闻工作奋斗,并且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值得现代新闻工作者学习。

关键词:胡乔木;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

胡乔木一直致力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通过这些宣传工作,对党的思想理论进行了宣传,对文化宣传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胡乔木同志进行的宣传工作,为如何进行党的理论建设,如何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竖立了标杆,胡乔木的一生,就是为党的宣传工作努力的一生。对胡乔木同志进行的宣传工作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初期胡乔木新闻宣传活动

(一)胡乔木在拨乱反正阶段的新闻宣传活动

(1)领导推翻两个估计,让披露四人帮的缺口被打开

20世纪60年年代,由“四人帮”、林彪等人推出的“两个估计”,让中国的广大教师,戴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两个估计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都是资产阶级的,这一理论,让中国的广大教师,思想上感觉非常沉重,对我国的教育界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胡乔木同志在邓小平的授权下,对批判两个估计的文章进行了定稿,该文章最早被出版于《红旗》,然后被《人民日报转载》,这一文章,是对“两个估计”的深刻批判,也为披露四人帮,提供了有力的突破口。因为《纪要》是有中央的民义下发的,教育部班子对于两个估计,还是存在一定的疑虑,认为公开起草这种文章,是对中央的挑衅,实际上,两个估计是因为全党存在的极左思想而导致的,实际上也是对实际求是路线进行的一种颠覆,因此,对两个估计进行批判,是对拨乱发正的有效推进。也让全国除了教育战线之外的各个战线都投入了对两个估计的战斗[1]。

(2)提倡科学态度,革命文风

1978年,胡乔木同志在《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报告中指出,革命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作为基础,在报告上,胡乔木同志将反科学的文章和马克思等人的文章做了鲜明对比,通过马克思等人的文章,指出做文章,必须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报告中指出了八股文看问题的片面性,也指出了诡辩文的特征,通过这些反面教材,让广大干部远离不实际的八股文,远离诡辩文。胡乔木同志指出,必须站在革命的立场,对革命有深厚的感情,竖立坚定的信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刻观察,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深刻的调研,通过革命斗争的锻炼,通过掌握更多的革命理论,才能真正写好革命文章。

(3)解放新闻界

胡乔木同志在1977年恢复工作,主持撰写一些重要的文稿。同年,胡乔木同志主持《鲁迅全集》的定稿,除了這些工作,胡乔木同志还担任了中国社科院的第一任院长,为了扩充中国社科院的实力,胡乔木同志大胆启用一些在文革期间被打为右派的同志,并且通过组织一些同志为他们写证明材料的方式,积极的为这些同志平反。在《鲁迅全集》工作的主持上,胡乔木同志也大胆启用一些因为冤假错案,被打为右派的同志作编辑。通过胡乔木同志的这一举措,让新闻界得到了解放[2]。

(4)创办出版社,主持编辑当代两部巨著

十年动乱期间对出版界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那时候书店里几乎没有书,很多原本非常优秀的刊物,都让四人帮扣上了各种帽子,一些书籍被永远封存,一些书籍甚至落到了被销毁的田地。而损失最大的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因为四人帮为出版界扣上了“黑线专政”的帽子,使得出版界的骨干,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帽子,被停止了工作,一些有经验的老的出版界精英骨干,被提前劝退,一些精英已经被赶出了出版界,一些出版社的领导干部,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而批斗,有一些出版社的领导人,被四人帮率先点名批判,有些领导干部被迫离开了出版社,去和出版社无关的五金公司工作。因为十年动乱,让出版社的人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少有图书可以出版,而且学术著作的版权问题,也十分模糊。1978年,胡乔木同志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通过这一出版社的创立,让学术著作的版权问题变得非常清晰,而且该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对社会存在很大影响力的图书,弥补了十年动乱造成的书店没有书可读的损失。

我国的两部巨著《当代中国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由胡乔木同志编辑的,这些图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领导创办新闻研究所

胡乔木同志于1978年,创办了新闻研究,并且对英语新闻写作、毛主席新闻理论等的研究生组织了扩招,弥补了我国新闻人才的缺陷。

(二)改革开放起步阶段胡乔木新闻宣传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对“四人帮进行肃清”,对封建主义余毒进行清理,而当时的社会思想,受到了西方民主自由制度的冲击,产生了一定的动荡。胡乔木认为,不能有其他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进行动摇,在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的改革开饭初期,必须有更加稳定的舆论环境,这样才能让全国上下的思想高度一致,因此,这一时期,胡乔木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工作重心。

(1)报刊要成为安定团结的中心

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虽然社会上依然存在以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代表的不安定因素,报刊,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宣传的作用,将宣传安定团结,作为自己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号召,得到了胡乔木同志的积极响应。

胡乔木同志作出了相关的报道,在报道中,胡乔木同志指出,虽然当今社会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 ,一方面是因为“四人帮”没有完全肃清,他们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着,一方面,一部分人公开否定党的领导,并且在社会上宣传各种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潮,让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得到了阻碍。胡乔木同志号召报刊做好宣传工作,要以社会主义大局为重,在思想上要通过宣传,让全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让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通过宣传工作而得到消除。胡乔木同志指出,报纸必须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具有的。

(2)加强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流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这些思潮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公开叫板,这些思潮主张应该“向前看”,而且推行所谓的言论自由。这些思潮不但普遍存在于普遍民众中,即使是一些党组织机构,也有这种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甚至在这些党组织机构中,还有中国现在是不是社会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对社会主义的颠覆,是在用所谓的言论自由,在动摇社会主义大局,应对这种情况,胡乔木同志发表了《加强思想基本原则的宣传》的讲话,对这些错误言论进行了批驳。胡乔木同志认为,一切反对大公无私的言论,都是反社会主义、反党的言论,这些言论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言论自由方面,所谓的自由,也不能对国家的根本制度进行动摇。胡乔木提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写作,但是这些写作不能公开发行。对于绝对的言论自由,胡乔木同志非常反对,因为他认为,想要让国家的思想高度一致,必须把握好言论机关这一道口子[3]。

(3)文艺作品要鼓舞人心

1979年上映的电影《苦恋》,里面因为有很多反动言论,这部影片上映后,受到了很多老干部的反对,而其中的代表就是邓小平同志。胡乔木同志也认为,《苦恋》通过传递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是对党的领导的否定,实际上,是通过一定对比的手法,让主创者的观点被寓言化。

二、改革开放初期胡乔木新闻宣传思想

(一)改革开放初期胡乔木新闻宣传思想内容

(1)新聞战线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好宣传

胡乔木同志对于新闻宣传活动的立场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旦出现了对这两种思想的偏离,胡乔木同志的做法是坚决反对和打压。我党通过新闻战线,实现政治目标,因此,新闻战线必须站到党中央的立场上,不能唱党中央的反调。

新闻工作者,要和党中央立场保持高度的一致,如果新闻工作者对于党中央的一些政策存在质疑,他们也应该考虑到新闻工作者的纪律性,可以通过内部程序让中央知道自己的观点,再寻求解决方法,但不能直接通过报纸刊物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胡乔木同志提出,新闻宣传不能只注重对实际内容的陈述,每个新闻宣传,都应该能够陈述一定的道理。如果每个新闻宣传都只陈述了一定的实事,而对道理的宣传不足,宣传报道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宣传报道必须有连续性,不能只针对一定的政策而进行猛烈的宣传,而过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没有连续性的宣传,会让人怀疑党的政策的连续性,是片面的宣传。

(2)有范围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胡乔木同志提出了新闻言论没有绝对的自由的理论,也即是一个人不能通过报纸、刊物随意公开自己的言论,出版社对每一条言论,都要经过审查再考虑是否可以公开发表。实际上,胡乔木同志提出的言论统一,是指和国家根本制度有关的言论,这些关系到中央重大决定的言论,不能随意由报纸评价。

每个人都有不成熟的言论,也可以私下散发这些言论,但是不能通过印刷的方式让这些言论公开,新闻界要勇于和社会上的错误言论做斗争,特别是一些反党反社会的言论,新闻界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用媒体的力量和这些行为斗争。出版业必须有审查制度,防止有政治错误的刊物发行,或者是防止有低级趣味的刊物流通到市面上,防止这些刊物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3)客观看待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胡乔木同志认为,新闻媒介除了对文化进行传承,有一定娱乐功能之外,还有一定的外交功能,在社会主义初期,境外不乏污蔑社会主义的言论存在,各种污蔑新中国的言论也很多,新闻媒介应该努力搜寻各种证据,对这些反动言论进行反驳,通过新闻媒介的外交功能,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得以维护。新闻界应该积极搜索国外的反党言论,并且利用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对这些言论进行批驳。如果发现了关系友好的国家发表了这种言论,在进行新闻言论时,不能过于严厉,而应该采用劝告的方式对其进行劝告。

(二)胡乔木思想言论的思想特点

(1)政治性鲜明

胡乔木同志在组织新闻工作时,时刻都将政治放在第一位,不论是什么时候,胡乔木同志都会利用报纸做出舆论的导向,对国家建设中出现问题用舆论来解决。即使对于文艺作品,胡乔木也会以政治性来衡量该文艺作品是否符合当前的政治形势。

(2)新闻媒介的工具性

胡乔木同志提出,新闻媒体是党政工作的一种工具,他认为,通过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宣传的作用,让全国上下团结一心。

综上所述,胡乔木同志的一生,是利用宣传媒介宣传社会主义,和反党言论、反社会主义斗争的一生,胡乔木同志对改革开放的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胡乔木同志对于新闻的严谨的态度,对于新闻工作的鲜明的政治性,值得现代的新闻工作者学习。

参考文献

[1] 孙毛妮.延安时期胡乔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贡献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9.

[2] 王彤.改革开放初期胡乔木新闻宣传活动及思想评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8.

[3] 李果.胡乔木与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J].南方论刊,2017(04):55-58.

作者简介:杨婕(1990.08- ),女,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工作胡乔木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来而不往
关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及创新途径探析
基于新媒体下的央企新闻宣传工作探析
来而不往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