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0-08-02林骥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辅导员

林骥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省市采用的在线学习带来的辅导员和学生的空间距离给开展传统思政教育带来“危机”,但也是深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机遇”。文章分析了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其次提出了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包括凸显思政教育的政治属性;提高网络思政本领;结成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为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合后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提供方法依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网络思政教育;辅导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防范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头等大事。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将疫情阻挡在校门之外,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延迟2020年春季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各高校出台措施保障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平台正常学习。应该看到高校教育有两个阵地,一个是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这是主要由课程任课教师完成的;一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主要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完成的。疫情下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由“线下”转到“线上”,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就成为辅导员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摆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应对疫情宅家的需要

高校是人流密集,互动频繁的场所。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延迟开学,居家开学成为有效防范疫情蔓延的不得已的举措。居家学习必然导致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的思政教育中断,但面对面思政教育中断不意味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断,相反应该通过网络思政教育来进一步加强。而网络思政教育也是在疫情期间开展思政工作的唯一选择。

(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网络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应对疫情期间思政工作的需要,也是疫情结束后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对象已经逐渐从“90后”过渡到“95后”。“95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自带互联网基因,具备互联网思维,习惯运用互联网工具获取信息。表现在:他们敢于怀疑,善于思考,有较强的功利心和猎奇心理;他们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喜爱个性化元素;他们信息来源渠道丰富,思想认识多元,发展要求多样。但他们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发展期,对未来人生,就业不确定因素无法把握而迷茫,容易被不良价值取向左右[1]。这些特点要求思政工作者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去考虑问题,用互联网语言与他们交流,突出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厚植他们的精神家园,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正确分析问题,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不良价值取向侵蚀。

(三)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需要

已经步入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中早有应用,但是在疫情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一般采用线下面对面沟通为主,线上思政教育只是作为辅助。此次疫情迫使辅导员不得不在疫情期间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能力不足,办法不多的短板就凸显出来。应该看到互联网的实时性,开放性,隐蔽性让学生克服面对辅导员紧张焦虑心态,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述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辅导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行为爱好等,做“一生一策”的精准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及时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以“平等的身份”关心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建立辅导员话语权。

二、疫情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凸显思政教育的政治属性

此次疫情即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一次考验。在疫情期间如何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疫情后如何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更好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作用,核心是要进一步凸显思想教育的政治属性,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终目标。一是开展网络专题讨论。可以以其次疫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实现。辅导员定期在网络开设研讨专题,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沟通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抗疫一线新闻报道,有医护工作者不论生死救死扶伤,公安民警不畏生死维持社会治安,一线工人不分昼夜火速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社区志愿者不计报酬上门送米送菜,党员不辞辛劳奔波在防疫最前线……,精心转发各大新闻媒体关于此次疫情的精彩评论给学生阅读,结合学生在疫情期间宅家抗疫,线上学习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民族面对疫情,为何能做到14亿人团结如一人?”;“疫情期间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承担时代使命?”……“真理不辩不明”。学生在思考,讨论,辩论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对伟大祖国,伟大人民,伟大党的自豪感。从党中央应对疫情坚强有力领导,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我国豁免新冠肺炎患者所有诊疗费用,与资本主义国家普通民众要承担高昂的核酸检测费用、治疗费用形成鲜明对比中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应对疫情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中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从中华民族应对疫情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中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精准防疫和脱贫攻坚任务两手抓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定实现的坚定信心。二是配合思政教师提升网络思政课的课堂效果。辅导员可以进入所带班级的思政教师“云课堂”,了解学生“云课堂”课堂学习讨论交流情况,为后续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提供支撑。对在思政课表现活跃,观点立场鲜明正确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参加“一马当先”竞赛准备“种子选手”。对思政课较少发言,旷课缺席的学生,引导他们从亲身经历的疫情出发,到思考我国的社会制度,基本国情,不断激发他们对思政课程兴趣。关键在于要分层次,分阶段,分对象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引导办法,即开展“精准思政教育”。

(二)提高网络思政本领

(1)建立网络思政意识。辅导员平时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日常事务处理上。这给一些辅导员带来错觉,认为把日常事务处理好,学生没有出大事,辅导员工作就算完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具备隐蔽性,工作量无法考量等缺陷就更容易被忽视。此次疫情迫使学生在家学习,辅导员日常事务和学生安全压力大大减轻,这让有的辅导员认为思政工作可以暂时停顿。事实上思政教育不但不能中断,反而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而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在疫情期间唯一可行的举措。网络思政却是当今高校思政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辅导员网络思政意识薄弱。辅导员没有把新媒体的技术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仅停留在利用网络平台发送通知,谈心谈话,没有把网络平台打造成无时无刻影响学生的思政阵地。

(2)增强自身理论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熟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领”,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舱石”。但是许多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并非“科班”出生——即不上思想政治专业,造成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足,特别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常感到理论知识匮乏。辅导员可以利用此次疫情在家充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思考理论如何用于指导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打造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学生的网络阵地如果辅导员不去抢占,就会被别人抢占,辅导员就容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失声”、“失语”。辅导员要主动打造一批思政精品项目,抢占大学生网络舆论阵地,成为学生“舆论引导者”。一是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网络行踪,特别是学生群体易扎堆、交流发声的网络平台。例如学生喜欢逛校园贴吧,辅导员要及时跟进,在校园贴吧中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喜欢看微博,辅导员要着手打造个人微博。学生喜欢看抖音,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并打造思政教育的抖音视频。总之,就是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在哪,辅导员思政教育阵地就要设立在哪,让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二是辅导员要有“偏往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辅导员掌握网页设计、博客写作、公众号创建管理等互联网技术,了解互联网信息传播路径、掌握网络运行规律,探索网络思政教育规律,把握网络沟通的艺术,打造一批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实时互动,引导学生舆论导向,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开辟网络思政工作新天地。三是要持之以恒,打造“持续引流”的网络思政精品项目。有许多辅导员网络精品项目之初,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成为师生沟通的良好桥梁,但是在初见成效后较少打理甚至不再更新网络思政项目内容,让已经初见成效的网络思政项目“杂草丛生”,这着实令人惋惜。辅导员要做到持之以恒,定期更新网络思政项目内容,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难点、困惑点发表观点,阐述见解,让已经建好的网络思想项目能够持续“引流”。四是要掌握并善于运用学生的语言。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告诉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掌握学生的语言上,高校辅导员有先天的优势。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是帮助学生解决“最急,最需,最忧,最患”问题的贴心人,在工作过程中能接触大量鲜活生活的学生语言,关键在于辅导员要做工作生活的“有心人”,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的生活语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平台是扁平化的交往平台,人于人的交往是平等的,善于运用学生生活的语言为“外衣”,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内核”,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大事,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的难点、困惑点。这样的网络思政教育方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心悦诚服,网络思政教育才有可能融入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五是要弘扬网络正能量,发挥网络精品思政项目的舆论引导力。辅导员首先要在学生生活中要主动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成为“可亲,可敬,可信”的人。辅导员可以把学生对他们的信任感可以延伸到网络空间,当学生面临各种观念交汇交锋而迷茫困惑时,辅导员开设的思政精品项目就要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载体,辅导员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3]。

三、结成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靠辅导员“单枪匹马”就能实现的,要依靠教育部门、新闻媒体、企业、专任教师、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学生家长、学生结成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共同培植大学生网络思政家园,抵御不良价值取向入侵,营造天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从打造校园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着手,再推动构建全社会网上“思政教育统一战线”。在校园网上思政统一战线打造上,辅导员应起到积极沟通桥梁作用。

(一)辅导员积极主动与专业教师结成思政教育联盟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教育育人的各个环节。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等主动与专业教师取得联系,用最新教育精神感染专业教师,用实际行动改善浓厚学风、班风,取得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最大合力。

(二)辅导员积极主动与学校教育管理者架起合作桥梁

辅导员要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作为解决思想问题的先导。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辅导员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圆满解决问题。在疫情期间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办公OA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妥善高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辅导员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系好起沟通纽带。

学生在家表现学生家长有第一手的信息来源,辅导员要积極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身体健康情况,学习情况,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并化解尚在萌芽中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互联网优势

辅导员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兼顾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疫情带来的空间隔离更加剧了信息收集难度。因此要充分动员班级学生干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发挥学生干部具备的互联网“原住民”优势,在学生原有的宿舍交流群,班级群,班委群基础上,建立学生干部带头负责的网络信息收集小组和互帮互助小组,对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身体健康、去向动态、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全程监控,实时跟踪,及时汇报,迅速介入,让学生干部成为到辅导员的工作助手。

四、结语

此次疫情对传统思政教育的一次“危”,更是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一次“机”。辅导员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补齐网络思政教育短板,克服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本领恐慌,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为思想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书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琪.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95.

[2]李秀.“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9(10):173-174.

[3]李丽,张会来.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三个关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4):7-9.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