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如梦 闲约碧溪

2020-08-02张人杰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梦溪笔谈八荒傲骨

张人杰

/作者自画/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平常喜欢读些古籍和世界名著。在《东京梦华录》中,我读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汪曾祺全集》里,我获取了恬淡的生活态度;而在《1984》中,我了解到极权主义的恐怖……

也许是文学给予的影响吧,我逐渐爱上了看似枯燥的哲学,并拜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逐步形成了对世界与社会,阶级与思想的看法。我的理想是让大胡子的老卡尔说中文。

门开了,梦溪园里,夜渐深了。夏夜的清风和着月色入户,吹皱了老人案头的烛焰。老人揉揉眼睛,将灯芯挑亮了些。昏黄的烛火映出了案上的笔砚,摊开的宣纸,还有成摞的书稿,为首一页上书四个苍劲的大字——梦溪笔谈。

老人捋捋发白的胡须。聒噪、沉闷的夏夜让他有些烦躁。不知怎的,老人又想起了永乐城,想起了驻守于斯又战死于斯的徐禧、徐德占……永乐城一战,让时任延州知州的他,草草结束了从政生涯。他曾借酒消愁,可“酒,酒,破除万事无过,断送一生唯有”,举杯痛饮又有什么用呢?后世一句话道出了他那时的心境——“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可醒来又有什么好呢?于是他在任州择园面居,名之梦溪,将往事敛入笔墨,写下这部《梦溪笔谈》。

眼下老人正写道:“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他想象自己所推崇的白香山,努力把这段改好一些,至少不那么不知所云。终于他妥协了,“人间最易寻朋友,世上极难觅知音”,知我者自然會懂。

下一篇要写谁呢?老人暗自思忖:是通晓木工的喻皓,还是精于历术的卫朴;是鄜延境内的石油,还是自己发现的磁偏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快速闪过他的脑海。

其实写什么都已无所谓了,那汩汩石油、沉沉雷火,那精巧的透光镜,那刀枪不入的羌人甲……承载它们的正是老人心魂所系的大宋啊!正是那个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盛世,才创造出这一件件珍奇,一位位文人。

老人打了个寒战,向门口走去。

门关了,梦溪园里,夜还长呢……

(指导老师:李彩萍)

写作背后的故事

记得我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外国抹黑造谣中国的声音愈发强烈。再加上某些所谓公知,抑或所谓“中国文人真实作品” 的影响,让那些外国反华势力的话似乎颇为可信。因此我决定写一篇能真正代表那些没有丧失掉良心的中国人与中国文人的作品,来驳斥所有的质疑: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态度。

于是我从中华文化入手,力图探寻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谈到中华文化,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唐诗宋词,而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文化,历时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不错的,在那个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大宋盛世,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下,的确造就了一批傲骨流芳的大宋文人。他们以一种独特的秉性,深刻的思想,遗世独立,在那个狼烟不歇的年代里创作出一批又一批文学艺术上难以翻越的高峰。

选择沈括为着手点,因他是大宋文人的代表,而他所生活的时代,更是最形象鲜明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北宋的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军事上,在本就重文轻武的体制下更是一蹶不振,本文提到的永乐城之战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沈括以一个时代亲历者的角度,以不为他人流言蜚语所动摇的定力,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写下了这部《梦溪笔谈》。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没有丧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始终是爱国的,更是有傲骨的。

猜你喜欢

梦溪笔谈八荒傲骨
《八荒通神》
傲骨之美
沈括与《梦溪笔谈》
高节临风(竹)
四海八荒都爱朋友圈
何为“四海八荒”
愿做傲骨寒梅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
一江山岛登陆战 首战奏凯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