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初始水权分配初探
2020-08-01黄书娴王立权李铁男
黄书娴,王立权,李铁男,董 鹤
(1.黑龙江大学 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 150080; 2.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1 基本情况
密山市隶属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鸡西管辖市,地理坐标在E131°14′-E133°08′、N45°01′-N45°55′之间,东西长约150 km,南北宽约75 km,全市土地总面积共7 730 km2。密山市位于三江平原第二区,地形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地貌可划分为构造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和湖成地貌四大类型,其中构造地貌分布在密山市的北部及中南部,火山地貌分布在密山市的北部局部地区,流水地貌分布于密山市的中部及西部,湖成地貌分布于密山市东南部。
密山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变化显著,春季常干旱多大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短促霜早,冬季漫长干燥。全市年平均气温在3.5℃~4.2℃之间,由南向北递减,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5月上旬结束。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20~550 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左右。
密山市境内河流较多,大部分属于穆棱河水系,穆棱河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密山市中部,境内还有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国界湖兴凯湖,可供利用水资源超过3×108m3。全市下辖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是以绿色食品加工业、外贸进出口加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口岸城市。
2 初始水权分配的目的与原则
密山市现行水资源分配主要以行政指令为主,采用免费分配方式。从实践来看,免费配置具有操作简单、推广难度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节水意识淡薄等问题。明晰水权在行业间的权属是促使水资源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根本途径,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结合密山市现状水资源条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的“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积极探索密山市区域和行业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可为密山市建立合理的水权水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水权分配界定在历史性、现实性、公平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总体方针指导下[1],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的原则;二是坚持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原则;三是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实施的原则;四是坚持尊重历史和着眼现实的原则。
3 可分配水量分析
3.1 可分配总水量
水资源分配应坚持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尽量使地表水留有余量。目前,密山市将当地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水资源可分配总量受区域水资源总量的限制。本文按照“就低不就高”原则,结合密山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总体要求,选取鸡西市分解到密山市的2020年“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县域水权可分配初始水量的总约束条件。其中,密山市2020年度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58 002.57×104m3,包括地表水37 960.2×104m3和地下水20 042.37×104m3,无预留水量。
3.2 分配对象
为实现密山市初始水权分配的全行业覆盖,结合河北省及黑龙江省其他地区的水权改革经验,本文将包括当地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外流域调水在内的常规水资源列入水权分配范围,深层地下水和二次利用的水资源则不列入本次水权分配范围。以密山市2020年“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约束条件,从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非农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用水四大类进行初始水权分配。配置行业初始水权时,优先满足生活、生态用水,合理配置非农业生产用水、农业用水,并合理预留一定的水量,使各行业初始水权更加明晰,实现行业间的用水平衡。
4 各行业水权分配
4.1 生活用水水权分配
按照水权配置的优先顺序,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在公平性原则下按需求配置,予以优先保证。本文通过调查统计法和定额分析法确定居民生活用水合理水权量,以近3年密山市的平均用水量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其他县域人均用水情况确定密山市现状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通常来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随科技进步而提高,考虑到自来水公司输配水管网老化、渗漏等因素以及农村生活用水还包括部分牲畜用水,参考《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23/T 727-2017),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为150 L/(人·天),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为100 L/(人·天)。
4.1.1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城镇居民人口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进行核定,分配到自来水公司。经调查统计,密山市现有自来水公司2个,分别是密山市自来水公司和密山市银河供水管理处。 密山市自来水公司主要为城乡居民生活供水,供水对象包括密山市中心街区城镇居民、密山镇城镇居民和密山镇周围通过管网延伸工程供水的村屯;密山市银河供水管理处主要为生活、生产供水,其中生活供水对象为连珠山镇城乡居民,主要为农村居民生活供水,属集中式供水工程。综上所述,密山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到密山市自来水公司,密山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见表1。
表1 密山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表
4.1.2 农村居民生活用水
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以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进行核定,分配到设计供水规模在20 m3/d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密山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共涉及全县16个乡镇,其中包括自来水公司2个、设计供水规模在20 m3/d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400个,还有一部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依靠集中取水点取水。综上所述,密山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到设计供水规模在20 m3/d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密山市银河供水管理处及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见表2。
表2 密山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初始水权分配表
4.2 生态用水水权分配
本文生态环境用水仅指城镇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镇河湖生态、市政绿化、环境卫生等用水[2],初始水权分配时对生态用水中的公益用水给予优先考虑。密山市生态用水主要为市政绿化和环境卫生用水,市政绿化和环境卫生清洁主要包括公园绿地灌溉用水、防护绿地灌溉用水以及城市环境卫生清洁用水。通过资料收集和座谈调研等,确定密山市全年浇洒绿地净用水时间为30天,频率为每天1次;绿化植树净用水时间为21天,频率为每天1次;浇洒道路净用水时间为30天,频率为每天2次。依据《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23/T 727-2017),综合考虑密山市生态用水实际情况,确定浇洒绿地和浇洒道路用水定额均为2 L/(d·m2),绿化植树用水定额为20 L/(次·棵)。
生态环境用水作为优先保障用水,必须满足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3]。在必须保证生态用水量的前提下,对生态用水进行水量分配。密山市生态用水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见表3。
表3 密山市生态用水初始水权分配表
4.3 非农业生产用水水权分配
考虑非农业生产用水保证率较高,非农业生产用水水量分配根据密山市企业设计产能、用水定额、水平衡测试成果及近3年实际用水量等进行核定,以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颁发的取水许可证为约束,选择调查统计法综合确定非农业生产用水初始水权分配量。密山市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工业企业单位共16个,非农业生产用水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见表4。
表4 密山市非农业生产初始水权分配表
4.4 预留水量
为保证密山市水权有效期内基本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水的增长,本文以密山市可分配水量的5%作为密山市的预留水量[4],预留水量由密山市水务局支配,主要用于水资源应急调度,在国家目标、地区目标以及各行业间通过协商和准市场方式配置。预留水量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见表5。
表5 密山市预留水量初始水权分配表
4.5 农业用水水权分配
通过走访调研和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密山市旱田灌溉需水量较小,主要依靠天然降雨,如遇干旱年份,可利用预留水量对农田灌溉用水进行补充。本文仅对密山市水田灌溉用水进行水量分配。
4.5.1 农业可分配水量
农业可分配水量直接决定了密山市农业取用水户的确权水量,以密山市可分配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限制条件,按照水资源配置的优先序,在扣除生活、生态、非农业和预留水量后,将剩余的可分配水资源作为密山市农业可分配水量。密山市农业可分配水量核算结果见表6。
表6 密山市农业可分配水量核算表
4.5.2 分配结果
农业水权初始分配需考虑来水条件、可分配水量等因素,结合休耕轮作制度和农业节水技术等,确定的亩均灌溉面积可用水量,保证农作物用水需求。由于历史原因,密山市耕地发展过程较为复杂,本文结合密山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革,选择目前统计数据较为详细且认可度较高的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作为水量分配和水权确权面积的基础条件,结合密山市近3年休耕轮作灌溉面积,对农业初始水权进行分配。密山市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W表为农业可分配地表水量;W下为农业可分配地下水量;S表为地表水灌溉水田面积;S下为地下水灌溉水田面积;Si为第i个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灌区水田面积;Sk为第k个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灌区水田面积;W轮为全市轮休耕作节约水量;W界为引用界湖水水量。
密山市农业水权初始分配详见表7。
表7 密山市农业初始水权表
5 结论与建议
在密山市水田灌溉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休耕轮作地表水灌溉面积1.5×104hm2以上,休耕轮作地下水灌溉面积11.18×104hm2以上,引用界湖水5 691×104m3以上,密山市用水总量即可满足2020年 “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建议密山市限制高耗水、低效益的工业企业生产,提高灌区工程建设标准,建立农业节水制度,推广控制灌溉技术和范围,提高用水效率,为下一步开展水权交易,实现密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解决农业用水供需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配套完善供水工程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毛灌溉用水定额;二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推广控制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灌溉用水;三是通过推行休耕轮作,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