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七星鲈的初步研究

2020-08-01蓝祥宾张建TimKeefeJesseChappell李乃顺陈亚萍李林峰李文涛

中国水产 2020年7期
关键词:七星流水海水

文/蓝祥宾 张建 Tim O'Keefe Jesse Chappell 李乃顺 陈亚萍 李林峰 李文涛

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PA/IPRS)是一项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最早在美国兴起。在渔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和IPRS逐渐得到国内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重视,近年来,浙江、安徽、江苏等地修建了多条IPRS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为增进读者对IPRS的了解,本刊将对IPRS的建造和技术管理进行连续介绍,供学习参考。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和浙江宁海亭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2019年共同合作,进行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以评估采用豆粕型饲料养殖七星鲈在该系统进行养殖的可行性。该试验的目的是示范七星鲈采用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豆粕型饲料养殖的生长表现,以评估七星鲈在海水池塘循环流水系统养殖的可行性。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设计

该试验于宁海蛇番岛旗门港区养殖基地(宁海亭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采用四条跑道池。该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于跑道池上游处设置推水机,推水机配备2.2kW的鼓风机并连接位于水面下1m处的纳米管,以形成增氧推水的动力将池水推入跑道池中,形成水流进行养殖。

跑道池为5m宽,25m长的钢筋混凝土砖墙结构,跑道中的养殖区为22m长,末端3m为排污区,总长度为25m。排污设备采用水泵吸底的方式将沉淀的废弃物吸出,排入沉淀池中,收集鱼的粪便作为肥料。排污装置安装在一套钢轨上,与池同宽,来回移动将沉底的污物排出,以此来降低水质的污染并提高鱼的产量。

(二)实验用鱼

本试验的养殖品种为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平均规格为16.7g的鲈鱼(见图1b)在2018年4月3日分别放养于3号跑道池和4号跑道池,3号跑道池的放养密度为9,500尾/池,4号跑道池的放养密度为10,000尾/池。均重为6.5g的鲈鱼(见图1a)在2018年4月13日分别放养于1号和2号跑道池中,放养密度均为11,250尾/池。放养的数量规格等见表1。

(三)饲养管理与试验饲料

试验鱼以90%饱食投饲法每日投喂两次。本试验采用的饲料为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配方的美国豆粕型海水鱼试验料。本试验料粗蛋白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8%,饲料配方见表2,蛋白质组成详见图2。试验鱼在每个月的同一天打样一次。每组的放养、打样、投饲管理和收鱼的方法均相同,养殖过程中分别记录每个跑道池的数据以便分析养殖试验结果。

图1a 6.5g七星鲈鱼种

图1b 16.7g七星鲈鱼种

表1 2018年~2019年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放养鱼的规格与数量

图2 2018年~2019年七星鲈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饲料蛋白质组成

二、结果

整个试验从2018年春天开始至2019年夏季结束。在此期间,1号、2号池的试验鱼养殖470日,均重从6.5g长至550g,饲料系数为1.88。3号、4号池的试验鱼养殖480日,鱼均重从16.7g长至607g,饲料系数为1.78。试验结果见表3,本次试验七星鲈生长曲线见图3。

表2 2018年~2019年七星鲈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成鱼饲料配方

三、讨论

(一)鱼类生产与管理

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养殖海水鱼是可行的。试验七星鲈长至500g~600g,其养殖方法可应用在其他群聚洄游性鱼类上,如卵形鲳鲹、鲻鱼等,这些品种可适应高密度养殖环境且具有顶水逆流习性。本试验所投饲的美国豆粕型海水饲料含有45%粗蛋白,虽然其中57%为植物蛋白源,仅41%为动物蛋白源,但养殖鱼仍有良好的生长性能。

本试验中,1号和2号池的鱼平均死亡率为41.7%,3号和4号池的平均死亡率为29.4%。大部分鱼的死亡是发生在试验刚放养时和夏季的高温期。这个现象表明,放养时鱼的操作搬运需要改善。由这次试验获得的经验来说,放养鱼的规格在25g以上较合适,因为鱼的游动能力较好,不易被水流冲散,造成落单鱼,或是群聚的鱼种被打散。因此,需要将刚购入规格较小的鱼种暂养至25g以上再放入跑道池中。为此,可采用塑料网格片所搭建的网箱(俗称“鱼笼”)安装在跑道池内(图4)。鱼笼结构强度高,不会因水流而压缩变形,在鱼的搬运、筛选、分笼时可快速操作。鱼笼的顶部可与浮子绑紧以避免下沉,如此可将小规格的鱼种养至25g以上再放到跑道池中养至成鱼。

表3 2018年~2019年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结果

图3 2018年~2019年海水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七星鲈生长曲线

图4 跑道池内的网箱(俗称鱼笼)

在夏季高温季节时也有死鱼的情况出现,需改善水质并加强鱼的健康管理。在试验期间发现车轮虫和单殖吸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图5),也造成了部分损失。本试验在绿色养殖的条件下不允许使用化学品,因此只调整投饲量,降低鱼消化代谢时的生理需氧量以减少鱼的死亡。

(二)海水环境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影响

本试验在半咸水环境中进行,盐度范围在15~25之间。推水机增氧的效率受水体盐度的溶氧饱和度影响。表4为在不同的温度和盐度下水体的饱和溶氧浓度。本试验中,水体饱和溶氧浓度在6.5mg/L~7.1mg/L之间,可作为计算载鱼量时一项重要数据。

由于试验在海水中进行,推水机的纳米管生成的气泡较小,产生了类似蛋白分离器中的泡沫分离效应,造成水表面泡沫的聚积。这种情况在水质不佳、含有多量有机物质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此外,拦鱼栅堵塞时也有同样的现象产生,这多与水质有直接的关系。聚积的泡沫被风吹后漂至吸污装置,易造成设备锈蚀,也是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在海水养殖环境中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图5 试验中在七星鲈鳃部发现的单殖吸虫(左)和车轮虫(右)

表4 在不同温度与盐度的状态下水的饱和溶氧浓度

污物附着问题是在该系统中养殖的一项挑战,因生物附着可能对鱼体造成机械性损伤,并滞缓水流的行进。在试验中发现,藤壶发生于秋季至来年春季较高的盐度环境中,而夏天雨季时藤壶发生率较少,但跑道池壁上多有藻类附着发生。此外,跑道池壁可喷涂水产养殖专用漆以减少生物污物的附着程度。

(三)系统应用与开发前景

与“服务性品种”混养,如贝类、文蛤和蚌类,可利用池水中过多的藻类和其他有机物质来稳定水质。泥蛏和其他贝类与主养鱼混养可在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以达到生态稳定的状态。本试验中,前期投放160万个均重约为0.25g的泥蛏苗(Razor clam,Sinonovacula sp.)。根据当地养殖户反馈,泥蛏投苗后1个月内仅约有50%的存活率,所以通常会提高投苗放养量以弥补放养时损失的蛏苗。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不仅能养殖成鱼,其流水环境更能满足育苗的需求。本次试验由于放养的七星鲈规格太小(初始均重为16.7g和6.5g),造成部分鱼种放养后死亡,导致成活率低。因此,测试鱼笼在跑道池内的排列设置、水流通透性和鱼种育苗的可行性将是未来侧重的研究方向点。

四、结论

该研究是首个海水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试验,试验的目的侧重于验证在该系统养殖的可行性。总的来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池塘循环流水系统养殖七星鲈是可行的。许多在淡水养殖试验中该系统的功能,在海水环境下仍能如预期运行。

五、致谢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感谢宁海亭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本试验的支持和帮助。

猜你喜欢

七星流水海水
流水
七星湖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流水有心
咸咸的海水
海水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落红只逐东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