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指数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2018年我国大陆10个主要沿海地区数据

2020-08-01刘春晓

中国水产 2020年7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保险行业景气

文/刘春晓

本文介绍了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历史,并就2009年~2018年我国大陆10个主要沿海地区的渔业互保发展景气指数进行研究、测算,分析我国渔业互保产业的前景和趋势,并就此做出规划和展望。

一、基本发展情况

(一)积极探索渔业保险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渔业保险。1982年,随着渔业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开始独家经营渔业保险业务。1983年,农业部和PICC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内渔船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国内渔船保险条款》两个文件,作为指导国内渔业保险的主要政策方针,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家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将渔业保险纳入到自身农业保险范畴,使渔船保险和渔业捕捞保险在我国逐步推广。自1989年后,商业保险公司业务量逐渐萎缩,在1992年之后基本退出了渔业保险市场,仅保留了大型渔船的渔船保险,以商业性渔业保险为主导的渔业保险尝试阶段走到了尽头。

(二)推动渔业互助保险迈入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商业保险缺位、渔民群众投保无门问题,1994年7月经由原农业部主管、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2007年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经过不断发展,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天津、上海、广西、海南、辽宁、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等8个办事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目前已转隶国家协会,不再开展新的互保业务)、山东、广东和宁波等地在本地区设立了8个地方性渔业互保协会。

(三)稳定的渔业互助保险业务格局与产品发展

目前,我国大陆沿海地区渔业互助保险业务以渔民互助保险和渔船互助保险为主。2009年~2018年,我国大陆主要沿海地区共承保渔民近716万人(次),渔船近62万艘(次),为渔民群众提供风险保障近2.4万亿元,形成了稳定的渔业互助保险业务格局。随着我国渔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对渔业互助保险产品提出了多样性需求,我国渔业互助保险系统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开发了保险种类包含渔船财产保险、渔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渔船船东雇主责任保险、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等产品,基本满足了渔业对互助保险险种的需要。

二、景气指数的内涵及理论模型

(一)景气指数的内涵

景气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发展活跃程度的指标,景气指数>1,说明该对象发展良好;景气指数<1,说明该对象呈现衰退趋势;景气指数=1,说明该对象维持现状,通常以此作为业务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渔业互助保险发展具有波动性,现将景气指数引入我国渔业互助保险行业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景气指数的理论模型。

(二)景气指数的理论模型

本文以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a、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b、承保渔民指数c、承保渔船指数d等4个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我国主要沿海地区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指数I,以衡量我国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程度。

1.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a,代表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景气程度:

a=本年度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上年度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

2.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b,代表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景气程度:

b=本年度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上年度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

3.承保渔民指数c,代表渔民承保数量的景气程度:

c=本年度承保渔民数/上年度承保渔民数

4.承保渔船指数d,代表渔船承保数量的景气程度:

d=本年度承保渔船数/上年度承保渔船数

5.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指数I,代表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的景气程度:

三、我国主要沿海地区渔业互助保险景气指数分析

以2009年~2018年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宁波、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0个主要沿海地区为分析样本,统计了10个主要沿海地区渔业互助保险的渔民保险保费收入、渔船保险保费收入、承保渔民、承保渔船4项数据。根据渔民保险保费收入指数、渔船保险保费收入指数、承保渔民指数、承保渔船指数、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指数5项指数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测算,5项指数变化趋势见表1、图1。

表1 5项指数表

图1 5项指数趋势图

(一)5项指数发展趋势分析:

1.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分析。2010年~2018年期间,该指数均超过1,表明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逐渐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渔民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疲软。期间,2011年该指数达最高1.41,2016年达最低1.04。

2.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分析。2010年~2018年期间,该指数均超过1,表明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逐渐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疲软。期间,2010年、2011年该指数均达最高1.25,2015年、2018年均达最低1.02。

3.承保渔民指数分析。2 0 1 0年~2018年期间,该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承保渔民数增长疲软;以2014年为临界点,指数开始连续5年小于1,这表明2014年以后的5年,各年承保渔民数逐年下降且降速急剧。期间,2012年该指数达最高1.14,2016年最低达0.90。

4.承保渔船指数分析。2 0 1 0年~2018年期间,该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承保渔船数增长疲软;以2015年为临界点,指数开始连续4年小于1,这表明2015年以后的4年,各年承保渔船数逐年下降。期间,2012年该指数达最高1.10,2017年、2018年最低均达0.94。

5.渔业互助保险行业发展景气指数。2010年~2018年期间,该指数总体呈先下降后平稳趋势,大多数年份该指数均大于1,这表明发展状况良好;其中2016年景气指数最低达0.99,表明2016年发展状况欠佳;以2015年为临界点,此后连续4年景气指数几乎不增长,均在1上下浮动,这意味着发展势头进入了平台期。

(二)5项发展指数小结

从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渔民承保数指数、渔船承保数指数等4项指数对景气指数的影响看,渔民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渔船互助保险保费收入指数大部分时间位于景气指数之上,对景气指数有正面贡献;渔民承保数指数、渔船承保数指数大部分时间位于景气指数之下,对景气指数有负面影响。

四、未来展望

近年来,我国渔业互助保险发展进入了平台期,增长势头不强,为尽快扭转局面,注入发展新动能,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在已有业务布局的省份做深做细,深挖市场潜力。在业务尚未布局的省份,探索设立市场开发机构,加快市场开拓。建立分布广泛的会员群体,强化会员维护,深度挖掘会员潜在需求。

二是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多样化互助保险产品。拓展产业上中下游的风险保障需求,开发涉及渔业生产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等系统保险产品,丰富保险品类,为渔民会员提供价格最低、服务最优、定制化的一揽子保险及相关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深化渔业互助保险体制机制改革。借助渔业互助保险改革机遇,加强与市场化保险公司对标,创立灵活的用工与薪酬机制,强化金融保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保险行业景气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2020年二季度长江航运景气指数调查报告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19年二季度长江航运景气指数调查报告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沿海地区冬奥项目发展的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叠石桥家纺景气指数分析(2016年1-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