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通”系统开发应用实践与探索
2020-08-01张宇卢昌彩
文/张宇 卢昌彩
本文介绍了“渔港通”系统开发背景和思路,总结系统功能和应用实践,提出了深化系统研发、增加系统功能、打响系统品牌三方面建议,实现一网管渔船、管船员、管安全、管资源、管环境,努力为全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一、“渔港通”系统开发背景和思路
(一)开发背景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渔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促进了渔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以信息化助推渔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可是如何开发渔港综合管理系统,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信息化推动渔业管理现代化的新路子,是建设新时代渔业强国必须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迈入了建设现代渔业强国的征程,渔船管理和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短板弱项,这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渔业管理的重点难点。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振兴渔区渔港、渔船安全生产、资源养护管理、水域环境整治作为渔业渔政工作的重点,主动迎合“放管服”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明确提出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将信息化贯穿渔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始终,推进以渔港为依托的依港管船。交由浙江台州研究开发渔港综合管理系统(简称“渔港通”)系统,目的是实现渔船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数据记录和渔获物溯源管理、以渔港为单位的渔船动态管理,以满足新时代渔业强国建设需要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二)开发思路和过程
浙江台州主动承担起全国“渔港通”系统研究开发任务。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解决渔船安全和渔业资源管理存在的堵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导向,以渔船渔港的综合管理改革需求为目标,形成以动态管理为核心、以渔船年审为关口、以渔政监管为保障、以船岸通信为依托、以提升渔民渔船线上服务为助力的闭环管理系统,推动系统集成创新、功能创新和应用创新。
坚持整合、开发和升级并重,把渔业法律、改革举措和相关制度贯穿“渔港通”系统开发全过程。融合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中国渔业船员管理系统等现有海洋渔业相关信息化系统,升级渔船动态社会化监管服务平台,对接浙江政务服务网(台州市)、台州市公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渔船进出港管理、海洋捕捞渔获管理、渔船审验管理、渔业执法管理、绿色标签认证发放溯源管理、渔船应急管理等模块,形成“一中心两终端”,即系统平台、手机移动终端和船载采报终端。
二、“渔港通”系统功能和应用实践
(一)开发进程
目前,已完成渔船进出港管理、海洋捕捞渔获管理、渔业执法管理、绿色标签认证发放和溯源管理、应急管理等模块的开发和台州“渔信通”平台的升级改造;已完成系统与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中国渔业船员管理系统等系统数据的接入。系统于2018年9月在台州上线试运行,其中渔船进出港报告模块于2019年3月在全国上线试运行,并已迁移到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系统于8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运行,并完成系统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推荐上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重点创新项目,入选浙江省委省政府“观星台”。
(二)主要功能
“渔港通”系统已具备八大功能:一是支撑渔船进出港管理改革,实施进出港电子报告;二是支撑渔船安全管理创新,推动定人联船、渔船监护人、动态编组等安全管理“实招”落地;三是支撑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创新,实行渔捞日志、渔获交易/转载日志报告,开展渔获物海上与定点上岸溯源管理;四是支撑渔船安全管理记分制度实施,推进船东征信体系建设;五是支撑渔船闭环管理,实现渔船一处违规,处处受制;六是支撑渔船应急管理,提高对海上渔船应急预警干预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七是支撑气象海况、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等信息化服务,促进渔民增收、便捷办事;八是支撑渔业行政执法,推进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执法。
(三)应用实践
1.支撑改革。“渔港通”系统全面对接台州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使改革的各项任务都有了数字化支撑,释放了信息化助推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的巨大潜能。如今,“渔港通”成为“港长制”落地的坚实基础,港长管港、管船、管渔、管人有了信息系统这一利器;也成为了改革试点的“大数据中心”,有效促进渔船动态管理、限额捕捞、定港上岸和可追溯管理等试点的建立,实现了渔船、渔港、渔业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
2.服务渔民。打开“渔港通”手机APP,渔民可随时了解各大海区海洋气象、海浪预报和海产品市场信息等,依托“渔港通”平台,彻底改变了渔船进出港要带齐全套证书到窗口现场签证的局面,实现了依托手机APP随时可发送进出港报告,“一次也不用跑”,目前台州平均渔船进出港报告率9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3.推动管理。发挥“渔港通”各模块闭环管理功能,加强渔船检验、船舶登记、船员培训、执法检查、动态信息核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的联系;实现渔业管理环环相扣,促进船只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号等各环节联动管理落实落地;依托“渔港通”大数据中心,把进出港未报告或不报送船位信息、隐患问题、多次违规的问题渔船自动推送到执法管理模块,可实施精准检查和有效查处,提升渔政执法效能。
4.促进增收。发挥“渔港通”系统溯源管理和绿色标签认证模块功能,推动溯源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实现海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温岭4家渔业公司共110艘试点渔船,2019年溯源扫码5270次、213万余公斤,初步验证了渔获物溯源管理可行性,进而实现了水产品“从海洋到餐桌”全过程透明化。由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和人民群众普遍认可,溯源产品价格明显提升,增加了渔民收入。
5.保障安全。运用记分管理模块,严格渔船安全记分管理,对违法违规的渔船船东、船长和基层组织纳入渔业安全生产诚信等级管理,强化落实船东船长责任;运用“渔港通”千里眼功能,督促推动渔船动态编组,实现了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渔船夜间回港、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易发多发事故动态干预的常态化制度化。
三、“渔港通”系统优化和应用探索
“渔港通”系统是新生事物,系统开发应用虽初具成果,但在系统优化、功能完善、应用拓展、品牌打响等方面仍任重道远。下一步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渔港通”列入政府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为契机,加快“渔港通”系统优化和应用实践,积极打响“渔港通”系统“国”字品牌,努力为全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一)深化系统研发
一是完善功能。总结“渔港通”已开发模块的实践应用,着力解决现有问题,进一步优化现役模块的功能,不断推动系统升级和日常维护,保障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顺利推进;二是深化开发。按照“渔港通”系统设计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相关模块开发,争取尽快完成并上线运行,使“渔港通”系统发挥出更大作用;三是加强对接。加快公安海防船舶管理、港航船舶管理等系统的对接,逐步构建涉船、涉港管理统一平台,为实现依港管船、管人、管资源、管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二)增加系统功能
一是增加海上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以“渔港通”系统为依托,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建立网上渔港,把“渔港通”打造成服务中国渔业渔民的开放型平台,可尝试网上拍卖、线下推送,增加海产品附加值和渔民收益;二是增加渔港建设项目管理功能。要把渔港建设项目管理流程转化为信息管理,纳入“渔港通”子模块加以开发,推动渔港建设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工可”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设计、工程进度、交工竣工验收等一站式管理,提升渔港项目管理效率和财政资金管理绩效;三是增加渔港环境管理功能。要增加渔船渔港防污染管理子模块,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优势,推动渔船油污水网络化回收、统筹化运输、集中化处置、全程化监管、市场化运作,实现渔船污染物产生端-输运端-处置端一站式管理,助推打造清洁渔港和建设美丽渔区。
(三)打响系统品牌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对“渔港通”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进一步提高,从目前2级提升到国家部、委要求的3级以上,使其符合全国使用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提升系统安全保护能力,服务于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实践;借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全国现场会,进一步扩大“渔港通”系统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渔港通”系统应用从台州走向全国,使系统为全国各地渔船渔港管理改革试点和渔业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加强实践运行检验,本着成熟一个迁移一个,逐步把“渔港通”系统各大模块迁移到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使“渔港通”系统在更高程度上、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努力打响“渔港通”系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