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07-31易凤莲
易凤莲
摘 要: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不断发展同时,教育工程逐渐增多。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结构和人才供给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现阶段,为了满足体育产业的整体需求,应从高职学生入手以就业现状作为基础,对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有效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型高端人才,实现体育产业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运营与管理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我国现代体育按其属性可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部分。高职体育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科目,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与新课改的建设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本课题对我国广东省已开办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调研、学习体育院校培养体育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管理人才的办学经验,着重研究重点院校已开办该专业的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市场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近年来现代市场的热点词汇为专业化人才,在我国体育产业数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受市场的影响专业化人才已成为优先选择对象。因此在现阶段根据我国形势来看,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
(一)有利于构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体育产业作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16年《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2万亿,与国务院46号文件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增值目标的实现,体育运营与管理的人才不可缺少。在现阶段由于体育产业流动性较强,在整体改革背景下,供给侧改革结构不断调整,因此体育产业应不断调整,以此来适应现阶段的整体大环境。体育产业项目逐渐增多,人才也逐渐增多,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应以市场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专业化的高职技能人才。
(二)有利于适应以教育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目标
就现阶段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也应来适应整体大环境,拓展国际化水准,同时促进专业结构的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能够熟练地使用专业技能,从而才能促进高职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战略的适应。
二、当前高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校创办专业的方向,也决定学校课程的设置,在同类职业院校中,广科职院主要是面向体育市场开发与体育产业运营管理等范围,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知识、体育产业营销方法和技巧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私立华联主要是培养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康复保健、旅游拓展、健身指导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海南经贸职院则培养的是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能胜任休闲体育服务、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等方面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金华职院重点为培养从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品营销、健身企业运营等等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其都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职业教育的目标即为人才培养目标,企业院校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整体的职业教育质量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出现两个错误:第一,对于实践能力过度注重,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第二,对学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应用,从而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年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的就业定位不准,因此受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目标和市场需求不准,同时专业缺乏自身的特色,同质化较为严重,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作为现阶段来说,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基础的优良,其课程设置的合理与是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关系。第一,在现阶段对于人才专业化课程上存在体育类课程设置,没有满足企业的要求。对于现阶段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来说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语言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高职院校的课程主要是以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第二,现阶段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没有体现就业的要求,因此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由于其没有对企业实际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加大了其困难。
(三)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层次较低
对于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一定要以系统的合作项目为基础,在成熟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学生的实践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现阶段根据广东省总体的现状来看,其在交流上存在以下问题:省内院校以国外院校作为合作对象,但是职业院校存在以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输送的形式。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外院校的利益契合点不同,因此缺乏对于人才的持续培养。在项目建設中,由于项目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双方以项目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实践,项目结束后,双方的合作也将会终止。除此之外对于人才培养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合作一般作为公益性项目,同时其中也包含高收费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其不能接受。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构建
我校现有良好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基地”,有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丰富教学经验,并能整合我校其他营销类专业的学校资源,制定出契合我校对接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我校复合型学科优势是本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基础上应以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为基本出发点,对其高职教育的背景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现阶段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标准和方案,促进人才培养的效果提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彰显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按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校的学科悠久优势(立信、正则、厚生),联合学校相关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的师资,既从国家角度又从地方需求与专业差异,课程体系主要以经济+产业+特色项目的模式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并在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课程中开展和完善核心课程。这个过程中,培养专业化人才是专业教学的关键,因此应明确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规格。除此之外还要立足于本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在开展特色学科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通过结合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形式,促进课程质量提升。
(二)以学科建设推手,优化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师资智库建设
从特色专业建设和未来就业方面人才培养而言,更多是需要体育运营和体育管理方面的教学,以及需要具有市场运营方面知识的专业教师对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进行专任教学。依托校内优势学科资源、校外企业资源遴选、培养和共建本专业师资智库,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服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第一,在现在来说,体育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要体现出职业性,同时在此基础上要侧重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专业化课程进行引入。根据体育产业的标准进行课本课程的调整,确保教学实现性的提高,同时要在灵活就业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性操作,以此来进行教学服务。第二,还要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对于体育人才来说应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通过进行用人和教育职业相结合,提高高职教育的战略针对性,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约束。
(三)以创新创业为引领,搭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必具备的能力,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特点,将创新创业融入培养过程中,加快学校、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建立“专业基础平台、技能拓展平台和市场开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使学生未毕业即择业,抢先占领行业实践一线岗位,实现毕业生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在现阶段和人才培养中,其高职院校要以就业市场作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首先对人才培养要建立区域实用型人才,以分析和调查市场为主要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反馈,以此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除此之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应进行内部组织的优化,进行合作部门促进整体交流。通过实践表明,由专业的机构进行人才对接,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人才质量。
结语
本研究以我校为蓝本立足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现实基础,挖掘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从学校专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管理的现状入手,灵活选择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就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教务运行、教学过程、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方案修订等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我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优化策略,為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狄悦.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2]陈春燕.早期教育师资的中职培养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朱佳斌.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99-200.